西戴(Side)古城之一

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世界旅游 |
2019年10月,我们一行8人来到土耳其开始26天的自由行,从一开始就租了车,转了小半个土耳其,主要是中、西、北部。于2019年10月23下午来到西戴(Side)古城一游。(本文作者李辛海)

我们的车直接开到古城里,停到离古剧场不远的地方,所以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西戴古剧场。

这是西戴(Side)古城的位置地图,百度地图译为锡德,西代等,坐落在地中海东岸的一个小半岛上。图中绿点就是古剧场,红点是阿波罗神庙遗址,上面还有一个古港口。
1.城墙。2.城门。3.纪念喷泉(水神庙)。4.供水渡槽。5、6.柱廊街道。7、8、9.房子。10.商业集市。11.剧院。12.广场浴室(今改为博物馆)。13.凯旋门。14.狄俄尼索斯(Dionysos)神庙。15.柱廊街道。16.柱廊会堂。17.港湾浴室。18.阿波罗神庙。19.雅典娜神庙。20.南廊柱会堂。21.寺庙(P)。22.纪念喷泉。23.大浴室。24.拜占庭式建筑。25.国家广场(集会场所)。26.拜占庭式建筑。27. 洗礼堂。28.圣公会宫殿和大教堂。29.菲利普·阿提乌斯(Philippus
Attius)墙。
这里29项提到的菲利普·阿提乌斯,从资料里看应该是马尔库斯·尤利乌斯·菲利普(Marcus Julius Philippus
Arabs,204~249),也称阿拉伯人(的)菲利普。244年,罗马军队推举阿拉伯的菲利普登上皇位,他举办了罗马建国1000年的庆祝活动。249年被叛乱的将领杀死。
潘菲利亚(Pamphylia)是古代小亚细亚半岛(安纳托利亚)南部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土耳其安塔利亚省境内,首府位于佩尔格。在罗马帝国时期,这里是帝国在亚洲的一个行省。
西戴古剧院共分为三个部分:环形阶梯座位、乐队演奏区和表演区。剧场规模宏大,主体结构由古罗马水泥砌块建成,阶梯座位是用石板砌的,舞台前面由大理石装饰,拱门显露出二千多年以来的侵蚀痕迹。
关于古希腊剧场和古罗马剧场有一个简单的、一般的识别方法,古希腊的古剧场一般是建在山体上,在山体上开出一个半圆锥形的凹槽,作为阶梯观众席。而古罗马剧场多是平地而起的半圆形建筑,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就是古罗马时期发明了水泥(混凝土)。
从粗砺建筑表面可以看出,这是古罗马水泥。关于古罗马水泥,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作家兼海军将领老普林尼(全称:盖乌斯·普林尼·塞孔都斯,Gaius
Plinius
Secundus,公元23或24~79),曾这样描述当时用于海港建设的水泥:“一旦它接触海浪并浸在海水中,就变成一个整体石块,面对海浪坚不可摧,每天都变得更强。”
古罗马水泥的做法基本是:用水把石灰消解后掺入沙子制成砂浆,然后再加入火山灰和碎石。这种石灰、沙子、火山灰制成的水泥被称为“罗马砂浆”。公元前1世纪罗马工程师维特鲁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在《建筑十书》中提到了罗马砂浆的使用,也记录了许多古罗马建筑的建造方式 。
由于古罗马人发明了水泥,所以古罗马的大型剧院就不再需要借助山体,而是平地而起。古罗马很多城市建筑和防御工事都是用水泥砌块砌筑而成,洁白细腻的大理石多用于精致的装饰和雕像。
拉图尼亚(Latrina卫生间)是在公元2世纪与剧院和广场一起规划的,卫生间通常是矩形的,在有柱廊的街道上可以看到这个例子,但是在古剧院里的半圆形卫生间是十分罕见。这座卫生间位于城市的中心部分,为在商业集市和剧院的人群服务。由于这个卫生间在剧场内,所以我们没看到。

这是从古剧场进入廊柱大道的凯旋门(古城示意图第13项),也称维斯帕西安努斯(Vespasianus Gate)门,因为它的后面有维斯帕西安努斯的纪念碑。这座门建于古罗马时期,从这里的廊柱大街(古城示意图第6项),可以抵达古城的东门(示意图第2项)。

罗马皇帝维斯帕西安努斯,全称提图斯·弗拉维乌斯·恺撒·维斯帕西安努斯·奥古斯都(拉丁语:Titus Flavius
Caesar Vespasianus
Augustus,公元9年11月17日~公元79年6月23日),69年7月1日~79年6月23日在位。中文又译作韦帕芗、维斯帕先、韦斯巴芗、韦斯帕芗、维斯帕西安等。

维斯帕西安努斯出身军伍,最终在皇帝尼禄死后引发的内战中夺得皇位,结束了纷扰的“四帝之年”,开创了弗拉维王朝。他在位期间,积极与罗马元老院合作,致力改革内政,恢复因内战而受到影响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的秩序,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专制权力,使元首制日趋发展成熟。
商业集市位于大剧院的北面,仅有一墙之隔,是一个完整的、精心安排的场所。商业集市位于城市中心,穿过集市西面的入口大门(示意图第13项),可以通向廊柱大道(示意图中的5号位置),向东到达古城的东城门。从集市东面的另一个门开始,也可以走到另一条廊柱大道(示意图中的6号位置),同样可以到达古城的东城门。

商业集市是一个方形广场,长宽各100米,三面有带廊柱的商铺,廊柱上应该有顶棚。广场上的这些遗迹建于公元2世纪,拜占庭早期也曾使用过这种建筑布局。据说商店摊位建于基督教时代,这个广场已经失去了它们在古罗马时期公共聚会的作用。市集南侧的街道上有一个体育馆,体育馆由三个大厅组成,四周围有柱廊,但是我们没去看。

其中最醒目的建筑是位于商业集市中心的祭坛,这是一个由花岗岩廊柱包围的圆形神庙——堤刻神庙(Tykhe Temple),祭祀的是古希腊的堤刻(tykhe)女神,古罗马称福耳图那、福瑞娜(Fortuna),有命运女神和幸运女神之说。据说她有大量的财富,把她的神庙建在集市中,就等同于古罗马的女财神,如同中国的财神庙。


西戴古城在古罗马时代有三条大街,左面就是其中的一条(古城示意图第6项),不过这条大街现在已经变为柏油路,但是道路两侧的商铺的遗址依然存在。右面是一排商铺,一间挨着一间,两间共用一墙,这样可以减少建筑工程量。大街和商铺中间建了木制的步道,供游客参观行走。

这个喷泉叫三池喷泉,它坐落在一个高台上,有三个吐水壁龛和三个水池(图中前面可见三个水池,不大),被四个神像壁龛分割。在伊迪库拉(aedicula)的顶部,有三个科林斯风格的三角墙。博物馆里展出的雅典娜、阿波罗和爱马仕的雕像就是在这里发掘出来的。喷泉后面有一个水池。这座建筑建于公元2世纪。
上文中提到伊迪库拉(aedicula),在古罗马宗教中是一种小神殿,通常设置在基座上,顶部有三角墙,周围有柱子,是许多家庭中的神龛。从4世纪罗马帝国的基督教化开始,这种围绕神龛的框架通常被称为《圣经》中的术语“帐幕”,它扩展到任何一种壁龛、窗户或绘画的框架。
关于广场浴室(古城示意图第12项)有这样的讲解:最初这座建筑建于公元5世纪,1960年修复,后来作为博物馆开放。这座大浴室由5个房间组成,通过两个拱形门道进入。第一个房间是冷水浴室,是浴室里最冷的部分。从这里有一个通道连接到出汗室(桑拿室)。第三个也是最大的房间被称为高温浴室(caldarium),这是浴室中最热的房间,供暖系统从大理石地板下面经过。在这之后,有一个由两个房间组成的洗衣房或洗涤区。浴池前还有一个供体育锻炼的宫殿。

标牌上说:这是个带有控制台(consoles一词不明白在古建中是什么意思)的花柱房子。房子里有两个开放的庭院。它的主要入口通向前厅。有些房间的地板上有马赛克。二层楼是由石灰石支撑的,可能在火灾后倒塌了(只有高高的山墙还在)。房子旁边的水渠表明这所房子有一个私人厕所,这是古代罕见的特征。这座房子建于希腊时期,一直使用到拜占庭时期。
西戴的用水来自杜曼丽(Dumanli)的水源,位于今天的奥伊马皮纳(Oymapinar)大坝形成的Oymapnar
Dam湖,距离约25公里。该输水系统由十条渡槽组成,其中一些是双层的,最大的一个靠近奥伊马皮纳。

大街用的石料很多,工程庞大,施工精细。历经两千多年,顶棚已经完全塌毁,只有道路两边的廊柱还能让我们想象出它当年的模样。如果能展现当年的情景,一定是非常美丽壮观。道路两边应该也是有商铺的,但是没有永久性建筑,估计是临时摊贩,现在已经看不出痕迹来了。
基督教于公元一世纪中叶发源于罗马帝国统治的黎凡特地区,5世纪和6世纪这里是当地基督教的主教中心,那时,西戴迎来了它第三次辉煌的岁月。
目前围绕西戴还没有发现史前遗迹。西戴这个名字,在安纳托利亚语中的意思是“石榴”,这是一座重要的古代商业港口城市,位于一个长1000米、宽400米的小半岛上。古罗马地理学家、历史学家斯特拉波(Strabo,前64或前63年~公元23)认为西戴创建于公元前7世纪,希腊殖民者从小亚细亚爱奥尼亚人移民地库麦(也有译希姆,Cyme)城,来到潘菲利亚海岸的一个岩石海角建起了西戴。后来,和潘菲利亚的其他城市一样,西戴在公元前6世纪时由吕底亚(Lydia)统治,公元前547年之后则成为波斯的领土。

亚历山大大帝在进军亚洲的第一年,即公元前334年就占领了西戴,并在这里宣扬古希腊文化。西戴再次希腊化,一个好的海港的存在,刺激了这里的经济发展,这个时期,西戴发行有自己的硬币,说明西戴是相对独立的,而且拥有了大城市的地位,这是西戴的第一次繁荣时期。
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帝国就被将帅们瓜分了,南土耳其和西戴频繁易主,特别是从埃及托勒密王朝时期(公元前3世纪)到叙利亚塞硫古王朝时期(公元前2世纪)。公元前188年,在罗马共和国和落败的塞琉古帝国统治者安条克三世签订阿帕米亚和约(The
peace of
Apamia)后,罗马的政治霸权得以扩张到地中海东部,西戴于公元前169年与罗马结盟,并积极支持地中海的新主人。在第三次布匿战争(Third
Punic War)时期,西戴建起了第一道外城墙。希腊化时期古国帕加马(Pergamum)兼并西戴,但并不能完全控制。帕加马国王阿塔洛斯(Attalos)建立了新城市安塔利亚(Attaleia),来对抗商业对手西戴和南部海岸的其他城市。
公元前25年,奥古斯都大帝对罗马帝国的各省进行重组,潘菲利亚(辖西戴)就在这个时候被划归到加拉提亚(Galatia)省。这座城市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在与帕提亚人(Parthians)和萨珊波斯人(Sasanian
Persians)的战争中,这个港口是向东方运送士兵的必要条件。在3世纪,它获得了尊称“海军上将之城”( "the city of
the
admiral")的称号。这段时间,西戴凭借庞大的商业海军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形成了第二个繁荣昌盛时期,西戴的奴隶贸易让这个半独立的城市变得越来越富裕。公元2世纪建成了这里的剧院、阿波罗神庙(示意图18项)和雅典娜神庙(示意图19项),今天大部分的城市废墟都是在这个时候建立的(有钱有奴隶)。
公元3世纪下半叶,北部的高地人开始连续侵袭西戴,西戴急切地需要修建城墙抵抗外敌。公元4世纪,他们在城内修建了一道城墙。公元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5世纪和6世纪这里是潘菲利亚最重要的基督教主教中心,西戴的主教是他们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建筑商之一,至少建造了三座长方形会堂,修复了许多古老的纪念碑,还修建了小澡堂(现在用作博物馆),重修了内城墙,这时是西戴的第三次繁荣时期。这座城市在拜占庭早期还在继续发展。不幸的是,这样的防范措施也抵抗不了频繁的袭击,包括7世纪初对萨珊(Sasanians)王朝的战争和伊斯兰教的兴起所引发的危机,西戴由此开始衰落。后来西戴被一支阿拉伯舰队攻陷并烧毁,10世纪时这里成为一座“鬼城”,在13世纪塞尔柱突厥人(Seljuk
Turks)接管该地区期间,这座城市被废弃。19世纪末,希腊吞并克里特岛,土耳其人逃离该岛。一些难民被政府安置在西戴,新成立的村庄被称为塞利米耶(Selimiye),是以苏丹(Sultan)儿子的名字命名。这个定居点后来成为自治市后恢复了西戴的名字,现在则成为土耳其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本节到此,下节接续)
前一篇:水东堡(水涧子东堡)
后一篇:西戴(Side)古城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