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2020-06-02 08:30:03)
标签:

历史

旅游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长城游记
2020年5月23日随户外平台组团到涞源爬长城,以前冬季,曾从石窝穿越插箭岭,但是到插箭岭时已经天黑,没能细看,这次是初夏,天长了,估计能好好看看插箭岭城堡,补补课。(本文作者李辛海)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我们30多人坐大巴来到涞源县走马驿镇五间房石城墩村,它在207国道(锡海线)的旁边,我们下车后很快穿过村子,向山里走去,怕有防火的阻拦。
走马驿建于明初,是去唐县、阜平,奔山西、内蒙的重要中转站。长途走马,驿站承转,走马驿因此得名。这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北宋杨家将在此驻兵抗辽,很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插箭岭、教(校)场、马跑(刨)泉,卸甲沟,孟良城等等二十多处,包括这个石城墩村。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这是网友拍的石城墩村的一景,两个石墩上刻着:石城墩,抗辽第一城。看来在北宋时,辽国入侵中原曾经在这里发生过首次激战,而且这里曾经有过石城,所以才有“抗辽第一城”的说法。但是没有查到有关史料,我们是匆匆路过,没到这里来,也没有机会和老乡聊聊,实在遗憾。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这是我们今天的路线地图,黄色细线是207国道,下面(南面)是石城墩村。我们经过石城墩村,往西北穿过石城沟,到达石城安,然后往左(西面)兰荆背山方向去看插字34号敌楼,然后返回,经过石城安村,翻过犁华山,下到插箭岭。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这是长城遗产网上我们今天走的一段。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这是石城墩村的小庙,十分简陋,里面空空如也,估计膜拜时是贴上神祇的画像。
关于这里北宋抗辽的故事在明崇祯五年(1632)刊本的《广昌县志》中多有介绍,在其中的<前事录>中记载:“太尉杨业,因奸臣王侁逼与契丹战,援兵不进,业与子延玉败于狼牙口。”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这是石城沟里险峻的山峰。今天多云,阳光在阴云中时隐时现。
在《广昌县志-诸川》载:“马跑泉,在县西南七十里,流入汤河。相传宋杨延昭屯兵于此,马渴以蹄跑土,水出生鱼,活军百日。”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路边山上一块巨石,队友说像一只母猴抱着一只小猴,仰天长啸。
另外这里的宁静安城堡,当地称为孟良城,传说北宋大将孟良、焦赞曾在这座城里驻兵打仗。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路边溪水潺潺,清澈无比,队友试了试,据说挺凉。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石城沟远眺。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翻过这个垭口就能看到插字34号楼了。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左面山顶上就是插字34号敌楼,大家都来了精神。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这是石城安村废弃的老屋,估计村子里没多少人了,还都是老人。除了看到田里有些庄稼以外,空无一人,静悄悄的,一片沉寂。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我们的前队已经到达山崖底下,最快的上到了山石顶上。
据当地百姓们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里的房屋基本上采用长城砖石所建,甚至庄稼地怕土流失也用长城砖石做围挡,所以附近长城上砖石剩余的不多。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用长焦头拍了一下崖壁顶上的队友,据说从这里上十分危险,一些队友已经返回下来了。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我们后队就从山崖左面的山腰横切,从侧面上去。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到这里有一处像是一道石门的豁口(前面的队友处),开始往上爬。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这是在豁口上面回看下面。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我们终于上到山脊上,有的队员在休息。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山脊的东头有一座烽燧。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烽燧的下面就能看到34号楼了。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在山顶上向东面远眺重山峻岭,阳光透过云层,随心所欲地描绘着大地。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从烽燧山头上下到34号敌楼跟前,这是一个保存行当完好的敌楼,三面4箭窗,一面两窗一门。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门匾勉强能看出:“插字叁拾肆號臺”,双钩阴刻魏碑体,四周有阴刻花边纹饰。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敌楼内部为“回”字形的中室与回廊,其特点是中室与回廊顶部全部为木结构,架木梁,铺木板。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中室和铺房的四墙是上下一体的,中间有插木梁的方孔。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这是二层雉堞上的射孔,精致美观。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二层的吐水嘴。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在敌楼北侧的山谷里还有一道残墙,防止敌人从侧面绕道后面攻击。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看完了34号楼跟着前队来到悬崖边,前面队员走完了,后面的不知怎么下。据说很险,一个小伙子是转身180度,跳到另一侧崖壁上才下来的。我们这些老的(本人70)就算了,我们三个又反身原路下来,和前队的距离有些远了。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我们回到崖壁前的碎石墙,顺着墙往东走,下到石城安村的石城安关口。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这里是插字33号楼的残基。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快到关口处,墙体前面有一道横墙,长城网记载是石城安2号马面。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过了那道横墙,就看见插字52号敌楼,是3+4+4+4眼的规格,门窗都封起来成为老乡的仓库。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这个敌楼不同于这里所有的楼,没有二层的堞墙和铺房,也许给老乡拆了。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门匾:插字伍拾贰號臺,双钩阴刻楷体,四周有花边纹饰。这块门匾也与其他门匾不太一样,就是字号较小,字体瘦弱,空白较大。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这是网友以前进入楼内拍的景象,估计是并列两个桶状拱廊。图中右面应该是楼门和两个箭窗,对面是两个箭窗,左面是一道过墙,有两个门洞通往另一个相同的拱廊,这样就符合3+4+4+4眼的规格。这种内部结构是附近敌楼所没有的,这也印证了业内人士对此楼是补建的共识。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这是石城安关口的石墙,从石块的规整度上看比较差,我觉得这里没有城门洞,只是开了一个口子,用比较粗糙的石块砌筑,最多按了栅栏门。一般城门洞的基础条石加工的都是非常工整,这样才好承载城门拱洞上面巨大的压力,才好装城门,才能结实。
《四镇三关志》<真保镇形胜-乘障>的记载是:“石城庵,正城一道,冲。……上四口俱嘉靖二十四年(1545)建。”这个口子建的比插箭岭晚。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前面残墙有一个大的碎石堆,那里是插字32号台,离着关口较远。
涞源石城安长城,东与插箭岭长城相接,石城安村由于缺水,现如今全村已经没有几家住户,“村村通”公路给这里的老乡生活和观光长城的游客提供了便利。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从高处俯瞰关口,小路(曾经是古道)从城墙中间穿过,把口的镇关楼是52号台,近处山包上的碎石堆是插字32台的残基。
关于插字33号和插字32号台之间出现插字52号台的疑问,业内基本共识是,52号镇关台是补建的。插字51号台是荞麦茬长城5座敌楼中最靠西(南)的一座敌楼,也是插箭岭长城最末梢的敌楼,下面接的就是“茨”字号台。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我们顺着残墙继续往上爬,蓝天白云映衬着残墙碎石,更显得雄浑苍劲。
石城安口从古籍中的评价是“冲”,一个冲口没有镇关楼确实有些薄弱,另外从关口建筑形式看,没有城门楼和城门洞,只是城墙上开了一个口子,所以建个镇关楼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最后都排完敌楼编号以后,又在这里补建了插字52号楼。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远处山坡上有大片的黑色枯树,据说是2016年这里发生山火,大量树木被烧死了,我们在攀爬过程中也是蹭的一身黑,手一扶也黑,烧死这么多树可惜了。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这是插字31号台的台基。
另外古籍中的“石城庵”,为什么现在成了石城安,还没找到相关的资料。关于“庵”字,百度解释:庵是指圆形草屋,小庙。《释名·释宫室》:草圆屋谓之庵。又史注云庵庐,军行宿室也。看来这个“庵”并非大家所想是尼姑庵,主要是指圆形草屋,还有是行军驻扎时的圆形宿室,我认为可以引申为寨堡。队友老萧也有同样的见解。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城墙到山险而止,山顶上有石墙继续。
如果“庵”作为军行宿室或寨堡来解释,那么《四镇三关志》中的关寨中有那么多的“庵”字就好理解了,例如:挂枝庵,南唐儿庵、北唐儿庵,包括石城庵等等很多,甚至宁静安这个“安”字也是从“庵”演变过来的,就像现在的石城安,史书上是石城庵。历史上不可能有那么多尼姑庵都是隘口关寨,而且从封建社会来说,把军事据点说成是尼姑庵也是忌讳的。古人对于“庵”字的理解和咱们现代人有差别。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这是山顶上延续的城墙,只有一段。
我的猜想是,石城庵名字的来由是,历史上可能确有抗辽石城,旁边还有石城墩村。这里历史上就是交通要道,有石城把守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明代时对于庵的理解就是营堡,那么起名石城庵是可以理解的,意思就是石城堡,后来因为社会对于“庵”的理解有改变,认为这个字不好听,改成了石城安。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在这段城墙的低处有插字30号台的残基,像是4*3眼的规格。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回看30号台的残基。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在30号台的一侧有一个巨大的豁口,这里是进兵的蹬道,石条阶梯保存完好,前面城墙又止。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我们翻过一个山头垭口,就能看到插字29台,这是个孤楼,没有城墙相连。它是利用山脊作为城墙,因为右面有一道挡马墙作为墙面。这个敌楼保存基本完好,形制同34号台一致,是3+4+4+4眼的规格。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门匾字迹清晰如新:插字贰拾玖號臺,双钩阴刻楷体,四周花边纹饰,尤其是砖框上的砖雕卷草纹饰漂亮,这是这里几个好楼中唯一一个在砖框上有砖雕花饰的敌楼。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29号敌楼的结构与34号结构一样。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中室上方插横梁的砖孔。
石城安、插箭岭长城之一
这是队友五道黑无人机拍的敌楼内部结构俯瞰图,可以看到在它的一侧还有一道挡马墙,在地面上根本不会知道,这就是利用山梁作为城墙,“因地形,用险制塞”。
(本节到此,下节接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