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潘多斯(Aspendos)圆形剧场和古城
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世界旅游 |
2019年10月,我们一行八人来到土耳其开始26天的自由行,于10月23日上午来到安塔利亚的阿斯潘多斯(Aspendos)圆形剧场和古城一游。(本文作者李辛海)
从剧院的双语碑文我们知道,这座建筑是在罗马皇帝马尔克·奥列里乌斯(Marcus
Aurelius 161~180在位)统治时期,由两个兄弟,柯蒂斯·克里斯皮努斯(Curtius
Crispinus)和柯蒂斯·奥斯皮卡特斯(Curtius
Auspicatus)出资建造的,是为了献给诸神和皇帝。另一个铭文提到:是由阿斯班多斯出生的希腊建筑师泽诺(Zeno或Xenon)设计建造的,这是为数不多的以建筑师的名字而闻名的罗马建筑之一。

这是剧场门前的文保标志牌:阿斯班(潘)多斯镇(Aspendos Oren Yeri)2015年列入世界遗产暂定名录,“Oren Yeri”我猜大概是“镇”的意思,因为阿瓦诺斯镇的全名是Avanos Oren Yeri。
罗马皇帝马尔克·奥列里乌斯·安东尼·奥古斯都(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Augustus),拥有凯撒称号(Imperator Caesar),他是罗马帝国五贤帝时代最后的一位皇帝。
据学者说,舞台幕墙建筑高达观众席上方拱廊的上端,使得舞台景屋(skene)和观众席(auditorium)形成一个复杂的建筑整体,这一事实证明它是一个罗马剧院。不像希腊风格的剧场,观众席和舞台幕墙都是独立建筑。
这是阿斯班(潘)多斯(Aspendos)圆形剧场和古城总体俯瞰图,可以看出古城和剧场的位置,此图不是正南正北的。据说剧场的大小是按照城市人口的多少而建的,剧场能容纳的人大约是城市人口的十分之一,阿斯班(潘)多斯剧场大约能容纳1.5万人,估计当时这个古城的居民有15万人左右。
这是阿斯班(潘)多斯(Aspendos)圆形剧场和古城总体俯瞰图,可以看出古城和剧场的位置,此图不是正南正北的。据说剧场的大小是按照城市人口的多少而建的,剧场能容纳的人大约是城市人口的十分之一,阿斯班(潘)多斯剧场大约能容纳1.5万人,估计当时这个古城的居民有15万人左右。
这是圆形剧场的平面图,可以看出十分的规矩、对称。半圆扇形的观众席依山丘而建,一条中央走道把观众席隔成上、下两区。每区有20行座位,下区(ima cavea)由通道分为11个坐区(cunei),可容纳大约2.600名观众;上区(summa cavea)由通道分为20个坐区,可容纳大约4.800名观众。观众席座位总数大约7400个,加上其他地方(顶端的拱廊和演出区等),大约能容1.5万人。
剧场总宽96米,舞台幕墙的宽度为剧场宽度的一半——48米,乐队席直径为舞台宽度的一半——24米,正面幕墙(scaenae
frons)的高度(包括三角形山墙)是乐队席直径的2/3——16米。
高大的舞台幕墙,表面原来有很多装饰柱和雕像,现在还有残柱存在。两层楼高的幕墙墙面,原有40根石柱,一层廊柱柱头为爱奥尼亚式,二层为科林斯式,柱与柱之间均有神龛与神像装饰,可惜大多数神像已不知去向,有些保存在安塔利亚博物馆。
舞台幕墙外面有五扇门进入幕墙内部,中间的一扇门比两边两扇门都大,有屋顶。舞台幕墙外面还有四排大小样式不同的门窗(参见前面2图)。幕墙内面有一个两层的、有很多错落大小不同的壁龛,壁龛里原来有装饰性的雕像。
据推测舞台幕墙顶部有巨大的屋檐,这是专家没有争议的一点。前后幕墙顶部都开有18个梁槽,这些槽口放置挑梁后能起到支撑悬臂屋檐的作用。舞台后墙顶部也有相应的18个槽口,屋檐梁将从后槽口通过前槽口一直延伸到舞台前部,挑空略超过13米,并由幕墙正面墙体整齐地支撑着。从本文第1张图可以清楚看到挑梁后面的槽口(最上面一排方形墙孔)。
这个剧场的声学设计非常好,在不具备任何音响设备的情况下,舞台声音可以清晰地传到最后一排观众席。我们参观的时候,有几个国产大妈在引吭高歌,果然是声音嘹亮,效果极好,十分佩服古人的智慧。
这是塔楼内部的景象,有门口通往观众席。
在观众席后山顶被一个连续的拱廊所环绕,拱廊的顶部与舞台上方的屋顶齐平,这样的结构,符合维特鲁威(Vitruvius)的规定。在后来的一个阶段,有可能在这个拱廊的屋顶上还安装了额外的一排座椅。在19世纪晚期,这圈拱廊顶部的外侧还有一排拱门(参见前面3图)。
上文中提到的“维特鲁威”,是公元前1世纪一位罗马工程师的姓氏,全名叫马可·维特鲁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古罗马御用工程师、建筑师,可能是在奥古斯都统治时期(公元前1世纪末)写下《建筑十书》,共十篇。这是世界上遗留至今的第一部古罗马完整的建筑学著作,也是现在仅存的古罗马技术论著。他最早提出了建筑的三要素“实用、坚固、美观”,并且首次谈到了把人体的自然比例应用到建筑的丈量上,并总结出了人体结构的比例规律。
尽管这座剧场建于罗马时期,但它仍显示出许多希腊剧场的特色。例如观众席靠在山坡上建造,马蹄形的观众席和舞台幕墙上的神龛神像也是希腊剧场的特色。另一方面,根据罗马的标准,这座剧院被舞台景屋大楼(skene
building)与外界隔绝,观众席顶部的筒形拱廊也是典型的罗马理念。

这个剧院号称是全小亚细亚保存最完整的一个,据说此剧场曾经在13世纪时重修过,一直保留到现在的样子。由于建筑完好,以及声学效果卓越,从1959年土耳其首届戏剧节就在此举办起,每年夏季的安塔利亚歌剧节、艺术节以及演唱会、音乐会等等都会在此举行,这是网上的这里举办音乐会的图片。
据说,当时罗马皇帝马尔克·奥列里乌斯(Marcus
Aurelius)公开为他的女儿征婚,条件是征婚人必须盖一座伟大的建筑,其中有两个建筑师,一个盖了剧场,一个是盖了引水桥。当皇帝看到阿斯潘多斯引水桥之后,非常高兴,决定把女儿嫁给这位建筑师。他又来到了剧场,觉得耳畔总有一阵阵耳语“泽诺、泽诺……。”却不知是从哪传来的,原来是建筑师泽诺(Zeno)躲在剧场一角在低声私语自己的名字,皇帝又被泽诺的设计所折服。最后国王为了实现他的诺言便将女儿用剑一分为二。导游旁边的石雕上面有个女人头像,那就是被劈为两半的姑娘。
据史料指出,当时平民百姓若要在此演出,不需付场地费,不过要支付一笔市政公益金。
我们看完剧场后来到它的后山,这里是阿斯班(潘)多斯(Aspendos)古城,也有说是卫城。卫城的拉丁语是阿克罗波利斯(Acropolis),原意为“高处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所以说“阿斯班多斯卫城”还是更贴切些。

这是阿斯班(潘)多斯卫城的遗址平面图,此图为正南正北。图中:A南门。B东门。C北门。D引水渡槽。E露天集市。F市场大厅。G柱廊会堂。H喷泉。I议事厅。K半圆形室外坐椅。L神殿。M剧场。N运动场。O墓地。P浴室。Q健身房。R蓄水池。S公路。T单拱桥。U城市广场。V大街。
阿斯班多斯是潘菲利亚(Pamphylia)一座重要的古城,在土耳其的地中海地区。在城市旁边经过的那条河叫做欧利梅登河(Eurymedon
River,今为Kóprüçay),曾经可以通航,地中海的船只可以直达阿斯班多斯卫城。这里也是波斯人在公元前6~4世纪统治小亚细亚期间用来饲养马的地方,著名的阿斯班多斯马曾是这里的重要出口产品。
据公元一世纪古希腊学者斯特拉博(Strabo)说,阿斯班多斯卫城是在特洛伊战争(前1193年~前1183年)后,由来自古希腊城市阿尔戈斯
(Argos)殖民者,在莫普索斯( Mopsos)的领导下建立的。也有学者说这座城市也有可能由赫梯人建立。由此看来该城建于约公元前1000年左右。
斯特拉博,公元前一世纪古希腊学者,出生于土耳其的阿马西亚(Amaseia),当时属于罗马帝国,他写了著名的17卷著作《地理学》(拉丁文:Geographica)。
公元前6世纪至5世纪,阿斯班多斯和相邻的佩尔格(Perge)一起被波斯人统治。公元前5世纪发生了希腊波斯战争,著名的马拉松之战就发生在这次战争中。公元前449年,波斯失败,同意缔结和约,承认小亚细亚各希腊城邦的独立,并承诺不再派军舰进入爱琴海,希波战争遂正式结束。阿斯班多斯和佩尔格得以解放。

大殿内部景象,它有不同规格的窗户和壁龛,非常不对称,对面似乎是一个大拱门,后来又被砌上了。尤其请注意它的建材,它是由大块的深色石块和碎石块加水泥砌筑的。这种大块的规整的石块有网友说是砾岩,而我的队友认为这是由古罗马水泥做的砌块,我通过看了大量的古迹后,同意了队友的观点。
雅典人解放这里后,阿斯班多斯成为希腊德利安联盟(Attic-Delos Maritime,英文the Delian
League)中的一员。该联盟创建于公元前478年希腊波斯战争期间,由雅典领导,总部设在希腊的提洛斯岛(Delos)。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描绘联盟最初的组织:由雅典人领导,所有希腊城邦都被邀请加入,以保护自己免受阿契美尼亚波斯(Achaemenian
Persia)的伤害。事实上,雅典有兴趣进一步支持安纳托利亚的爱奥尼亚人,并向波斯人索取赔偿(希腊波斯战争因爱奥尼亚人不满波斯统治而起义引发)。所有成员的代表每年在提洛斯岛举行会议,每个成员都有平等的投票权。
百度:修昔底德(Thucydides,约公元前460~公元前400/396年),雅典人,古希腊历史学家、文学家和雅典十将军之一,以其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而在西方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阿契美尼亚波斯”,也称阿契美尼王朝,波斯哈哈马尼西亚(公元前559~330年),古代伊朗王朝,阿契美尼人即波斯哈哈马尼人。公元前330年在大流士三世被亚历山大大帝击败之后灭亡。
巴西利卡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形,外侧有一圈柱廊,其中一部分用于政府和公民事务,还用作法院。我这里用“廊柱会堂”这个名词来使用就是为了好理解。
这是廊柱会堂前面的长廊,具体情况参见前面平面图中的G。
公元前五世纪,吕底亚(Lydian)国王克罗伊斯(Lydian King
Croesus)占领了阿斯班多斯。克罗伊斯是吕底亚王朝最后一代国王,以财富甚多闻名。约公元前560年继承其父王位
,完成征服爱奥尼亚大陆的大业。由于缺乏海军,他与巴比伦、埃及、斯巴达结成联盟,以对抗波斯居鲁士大帝的威胁。
吕底亚拥有了丰富黄金储备,使他们成为了最早铸造贵重金属货币的政权。由于经济实力发达,吕底亚货币成为了当时国际间的硬通货。政府以国家公信力为背书,铸造了约60%金+30%银的混合货币,方便完成大宗商品交易。但后世的考古发掘却揭露,很多吕底亚货币的金银比是5:5。也就是说,他们是最早操纵币值来牟利的国家。
这是廊柱会堂前面长廊边上连拱上的石墙,上面有石孔,也许长廊上面有顶棚,这是插横梁用的。
在吕底亚统治时期,阿斯班多斯于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开始铸造的银币,这种银币的名称是潘菲利亚-阿斯班多斯·斯塔特(Pamphylia
- Aspendos
stater)。stater为古希腊的钱币单位。阿斯班多斯是唯一一个在早期以自己的名义铸造货币的城市。
此图的右面是廊柱会堂,前面是长廊遗址。左面是喷泉,前面是露天集市,左面一道墙是集市的围墙。在长廊遗址的南端是半圆形室外坐椅(Exedra)遗址,它既是雕像的基座,也是公众的石凳。Exedra特指古希腊或古罗马时开敞式谈话间,参见平面图K。
但在公元前411年,塞勒斯(Cyrus,波斯皇帝居鲁士二世)战胜吕底亚克罗伊斯(Croesus)之后,波斯人再次占领了这座城市,并把它作为基地一直呆在这里,直到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大帝的到来。亚历山大死后,塞琉古王朝(Seleucids)控制了这座城市。
塞琉古王朝(公元前312年 ~
前64年),是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亚历山大大帝的部将塞琉古一世创建的以叙利亚为中心,包括今伊朗和亚美尼亚在内(初期还包括印度的一部分)的王朝。
这是露天集市前面的喷泉神龛,在它的后面是议事厅(bouleuterion)的遗迹,它曾被用作市政府的议会大厅,在废墟的中央是一座纪念碑拱形基础的遗迹(参见平面图I)。
后来这里被别迦摩王国(Pergamum)统治,最后一个王是阿塔罗斯三世,他在公元前133年逝世时,在遗嘱里要把王国交给罗马,于是别迦摩就成为罗马亚细亚行省的首府,阿斯班多斯也归罗马帝国所辖。
在罗马统治时期,和潘菲利亚(Pamphylia)的其他城市一样,阿斯班多斯在公元2到3世纪之间度过了鼎盛时期,当时这里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曾因贩运食盐、橄榄油、羊毛而富甲一方。在拜占庭统治时期,这座城市继续生存。13世纪,塞尔柱人定居在阿斯班多斯,把剧院改建成皇家行宫(a
royal
caravansaray)。今天,阿斯班多斯(Aspendos)以它的本地名称而闻名:土语Belkis或Belkiz。
从图中可以清晰看到这里的建筑主要是两种主要建材,粗粝的砌块应该是古罗马水泥,精细的白色石雕应该是大理石。
关于古罗马水泥,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作家兼海军将领老普林尼,曾这样描述当时用于海港建设的水泥:“一旦它接触海浪并浸在海水中,就变成一个整体石块,面对海浪坚不可摧,每天都变得更强。”
盖乌斯·普林尼·塞孔都斯(Gaius Plinius
Secundus,公元23(或24)~79),又称老普林尼,古代罗马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以其所著《自然史》一书著称。大抵从公元74年起,他担任以卡佩尼亚的米塞姆港为基地的海军舰队的司令,负责清剿海盗。
古罗马水泥的做法基本是:用水把石灰消解后掺入沙子制成砂浆,然后再加入火山灰和碎石。这种石灰,沙子,火山灰制成的水泥被称为“罗马砂浆”。公元前1世纪罗马工程师维特鲁威(前文提到)在《建筑十书》中提到了罗马砂浆的使用,也记录了许多古罗马建筑的建造方式
。
据说在罗马人之前,马其顿人已经懂得使用这样的水泥了,不过将它的作用发扬光大的是罗马人。但是古罗马帝国灭亡后,这种生产水泥的方法似乎就失传了。
在古罗马水泥发明以前,大型建筑主要是用开采的石料,这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石质要好,可供开采的地方不多。一是运输十分困难,所以古希腊时期大型石质建筑不多。而古罗马时期由于水泥的使用,大量的各种建筑拔地而起,不再受制于采石的困难,好石头都用在了精雕细刻的地方。例如希腊的剧院都是依靠山体而起,罗马的很多剧院和角斗场都是用水泥砌块和石头平地而起,这也成了判断古剧场历史时期的一个论据。
公元前468年,在阿斯班多斯附近打响了一场海战,欧利梅登(Eurymedon)之战。雅典海军上将西蒙(Athenian
admiral
Cimon)在一场战役中两次击败了波斯人。白天,他在欧利梅登河入海口(阿斯班德斯附近)击败了波斯海军,晚上,又出人意料地袭击了敌人的营地,战败的消息给波斯宫廷制造了巨大的恐慌。

我把阿斯班(潘)多斯圆形剧场和古城的俯瞰照片再展示一下,1是剧场,2是运动场,3是东门,4是廊柱会堂,5是喷泉,6是露天市场,7是市场大厅,8是水道桥,9是疑似水塔,10是南门,11浴室,12健身房。
这个银币展示了当时当地体育比赛的场面,可能就在这里的体育场。正面(右面)是两人摔跤,背面(左面)是一个甩弹弓的人,这枚硬币于公元前410年~前385年之间铸造,银约为10.9克。这个银币后来被亚历山大当作“通用”货币使用,这些摔跤硬币取代了早期的货币。
没有做好功课,我们匆匆转了一圈,很多地方没看到就走了。
全文完。
后一篇:格雷梅(Goreme)看热气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