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通往乌奇西萨尔城堡的路口,乌奇西萨尔城堡和鸽子谷紧挨着,正面对着的一个石头山就是城堡,右手一条山谷就是鸽子谷,如果各位有幸前往,可以一起看,而我们就以为是两个地方而来到了两趟。

这是从东面看乌奇西萨尔城堡 ,也有称乌奇萨和乌齐萨尔城堡的,土语:Uçhisar Castle,英语:Uchisar
Castle。这里曾经是卡帕多西亚地区人口最密集的地方。
乌奇西萨尔城堡位于卡帕多西亚高原的最高点,在省会内夫谢希尔(Nevsehir)
至格雷梅(Goreme)公路上,距离格雷梅西南只有5公里。乌奇西萨尔城堡的顶部,与远处的埃尔西耶斯(也译:埃尔吉亚斯)山(Mount
Erciyes)构成了周围地区的壮丽全景。

这是从西面看乌奇西萨尔城堡,这是一块高60米的巨大凝灰岩石,上面掏的都是石窟房子。

这个巨大的岩体被早期的定居者挖空,建成要塞,形成庞大的居住区,巨岩上有数不清的洞口,当外敌入侵时,平时早就在洞穴内储存好水粮的居民,可以坚持抗击数月。
我们把车停在路边,顺着小马路往山上走,两边都是卖货的小铺子。
这里有很多建筑废墟,
据官方介绍:“在罗马时期,乌奇西萨尔北部、西部和东部的精灵烟囱(指凝灰岩风化后形成的石柱)被挖空了。”这个“罗马时期”应该是东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时期(395~1453),城堡顶上“简单的拜占庭式坟墓”可以证明。

这是建筑废墟上的图案,好像是罗马时期的。
据说这里最初是当年基督徒的一所传教学校,后来逐渐发展成了卡帕多西亚地区最重要、人口最密集的城堡要塞。拜占庭时期,在与公元604年萨珊王朝波斯人和公元647年伊斯兰哈里发的战争中,该地区处于前线,也成就了这一带地下城和城堡要塞的兴盛。

这是城堡前面的小广场,最左面的白色棚子就是城堡入口处。最右面是个餐馆,在那里可以看到鸽子谷的美景,我们队里早出来的人在这休息。
官方介绍:“城堡及其周围成为这个定居点人口最多的地区,这里重建了奥塔希萨(Ortahisar)的风格。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而被倒退的危险变得更大,人们搬走了。”这里的“奥塔希萨”是卡帕多西亚地区三个城堡之一。

这就是乌奇西萨尔城堡,右手的白色棚子下面有检票的闸机,它后面开门的地方就是入口。
据说,乌奇西萨尔(乌奇萨)在土语中是“第三个堡垒”的意思,卡帕多西亚地区一共有三个城堡,另外两个城堡,一是于尔居普
(Urgup),一是奥塔希萨(Ortahisar)。但这里颇为险峻,位置最高,居民区规模最大。

这里的旅游项目:骑骆驼,不大的地方骑骆驼,没啥意思。
这里传统的主要收入是地毯编织和葡萄栽培,现在已经被旅游业所取代。

这里还有供孩子骑的矮马,不知什么品种。

这是入口里面可以休息的石窟,右面有台阶上去。

对面的这个门就是上面的出口,要到顶上还要爬一段不长的山路,不高。
这里,许多在岩石上挖空的房间通过楼梯和隧道相互连接,在这些房间的入口处还有磨石门,就像我们在代(德)林库优地下城(Derinkuyu
Underground City)所见的一样,用来控制进入这些地方的通道。现在很多房间受到风化的侵蚀和毁坏,无法到达。

两个小女孩在这留念,顺手拍了一张。

这是通道顶部的阶梯,旁边的护栏十分简陋。

这是顶部的平台,上面还有一块高台,在这可以浏览周围的美景。在乌奇西萨尔城堡顶上,观看玫瑰谷的日出和鸽子谷的落日,也是当地一大热门景点。

天上的阴云从西面上来了,阳光挤出云缝,洒向大地,人称“基督光”,也称“耶稣光”。下面的那条长长的山谷就是鸽子谷。

这是山下的精灵烟囱,也就是凝灰岩风化后形成的巨大石柱。岩体被掏成蜂窝状的石窟,上面还顶着块巨大的石头,歪斜着,时刻有掉下来的危险。

这是山下另一个精灵烟囱,所掏石窟的细节历历在目,上面还雕了很多小龛,不知有何说头,应该和宗教有关。

这是最上面一层,一面土耳其国旗猎猎飘扬。

这是最高处,上面有一些长方形的凹槽,旁边还有残墙,也许以前曾有带顶的建筑物。

这里还有几个字母,官方介绍:“城堡的顶部为周围地区提供了壮丽的全景。简单的拜占庭式坟墓,这里可以看到从岩石上切下来的。”看来这些长方形的凹槽就是墓坑,My
God!吓人。

整个乌奇西萨尔城堡西面展现在眼前,左面的山谷是鸽子谷,右面是小镇。

这是城堡东北部的景色,一块强烈的阳光照在铺满阴云的大地上,可以看到那密密麻麻的精灵烟囱。

两个汉子抱个婴儿在合影,像是兄弟倆,来一张。

这是城堡东南面的景色,鸽子谷边上居民的房子和精灵烟囱并存。

远处(东面)是玫瑰谷一带的埃尔西耶斯(也译:埃尔吉亚斯)山(Mount Erciyes)。

这是城堡东南部鸽子谷的景色。

这是城堡东北部景色,古老荒原中的居民点。
现在城堡北侧的大部分废弃的房间,都被用作鸽子房(鸽舍),农民们利用这些洞穴鸽子屋收集鸽子粪,这是果园和葡萄园一种极好的天然肥料。

用接片拍个全景,夕阳下的荒原呈现出酱油色,使照片有一种古典油画的韵味。

我们第二次到这里,是从城堡的南面上去的,这是城堡的东南面。上次是从西面上的,没看到这里。

这也是城堡的东面,整个城堡掏的乱七八糟,没有设计。
官方介绍:“据说,在有城堡的城镇里,从城堡到谷底都建有隧道(地道)。这些隧道是为了防御和逃跑而建造的,但由于坍塌和侵蚀,现在几乎看不见了。”这是据说,没有找到。

这是从城堡南面上山的小巷,旁边都是凝灰岩砌的石头房子,还有许多废墟,一片米黄色,很好的保护了环境的统一和古老的韵味,值得我们学习。

这有很多旅馆,保持了传统的风格和建筑材料,真不明白国内为什么不能学学,那么多有才识的专家。

我们看完城堡,来到旁边的鸽子谷。峡谷旁边餐馆院里的树上,挂满了土耳其人的辟邪之物——蓝眼睛。
百度载:土耳其之眼又称土耳其蓝眼睛,如果不能理解蓝眼睛在土耳其人心目中的位置,就无法彻底洞彻土耳其人的精神世界。蓝眼睛的标准称呼是“美杜莎之眼”,这位希腊神话中的女妖(美杜莎),能将任何直视她眼睛的人变成石头人。

“美杜莎之眼”被抽象成圆形鱼眼状的装饰物,它们在土耳其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百度载:当地人相信,人们经常被魔鬼用“邪恶之眼”偷窥,这种隐藏在幽暗处的邪眼会给人带来厄运,因此美杜莎之眼就是照妖镜,用来抵挡和反射邪眼的侵扰。在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一书中,就曾描述过贵族阶层对邪恶之眼的恐慌。
傍晚夕阳下的鸽子谷沐浴在暖洋洋的金光中,一个红衣男子在拍照。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是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首次出版于2005年。
鸽子谷(英语:Pigeon Valley,土语:Guvercinlik
Vadisi)位于乌奇西萨尔城堡的南面,长长的山谷可以通到格雷梅(Goreme)。山谷两侧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鸽子洞,若在傍晚时来此,有机会看到鸽子回巢的壮观场面。但是我们在的时候没看见一只,真怪。
鸽子谷奇在一个不大的山谷里,鸽子洞穴出奇的集中,这得益于卡帕多奇亚天然的洞穴奇观。由此而来,当地人也十分重视收集鸽子粪作肥料,据说这些洞穴中的大多数被漆成白色,以吸引鸟类,获取它们宝贵的粪便。

对于鸽子谷,我们只是在边上看看,天色已晚,没时间下到山谷里转转,夕阳西下,我们也赶快收队回驻地。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