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达塔(GalataTower)和加拉塔大桥

标签:
旅游历史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世界旅游 |
2019年10月,我们一行八人来到土耳其自由行,于11月6日下午到伊斯坦布尔的加拉达塔参观,我们坐公交到了加拉塔大桥附近下车,徒步穿过大桥,到加拉达塔去。(本文作者李辛海)
加拉塔大桥(Galata bridge)是以加拉达塔(Galata
tower)命名的,百度地图上为了避免Galata tower出现两个“塔”字,所以称为加拉达塔。也有称加拉太塔的。
据载:金角湾上有记载的最古老的桥建于6世纪查士丁尼大帝统治时期,但是不在这个地方。在这里所建的桥始于1453年,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围攻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为方便攻城而在金角湾上用船架起了浮桥,同年君士坦丁堡陷落。

在1502~1503年间,人们开始讨论在这里修建永久性桥梁的计划,并由达芬奇绘制了一幅设计草图,其中显示了一座单跨桥梁,两端都有两根柱子,长350米,宽24米。然而,技术上的缺陷使得这个项目无法实现,是啊,在那个时候建这么长的单孔跨桥,疯狂而新颖的构思。
当时也请了另一位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为伊斯坦布尔设计这座桥梁,但是米开朗基罗拒绝了这个邀请,在这里建桥的想法被搁置到19世纪。
19世纪早期,马哈茂德二世(1808~1839在位)在今天的阿塔图尔克大桥(上面地图中显示)的位置建了一座桥,这座桥被称为海拉提耶(Hayratiye),于1836年9月3日开通。这座桥是在相连的浮筒上建造的,长约500至540米。
1845年,奥斯曼国王苏丹·阿卜杜默西德(Sultan
Abdülmecid,1839~1861在位)的母亲瓦利德·苏尔坦(Valide
Sultan)修建了金角湾水道口的第一座加拉塔大桥,并使用了18年。它被称为新桥,以区别于金角湾上游早期的桥梁。

在下午的斜阳下,从桥上看有六个宣礼塔的蓝色清真寺。
加拉塔大桥的卡拉科伊(Karakoy)一侧(北岸),有诗人锡纳西的题词,说这座新桥是阿卜杜默西德修建的。第一个通过这座桥的是苏丹·阿卜杜默西德本人,第一个从桥下通过的是法国船长麦格纳乘坐的“天鹅”号轮船。
当时这第一座加拉塔大桥前三天过桥是免费的,过了这三天,所有过桥的人、车、牲畜都要向海军部支付一笔通行费,各种情况收费不等,于1845年11月25日开始。
186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1861~1876在位)命令,在此位置第二次建造加拉塔大桥(木桥),准备迎接拿破仑三世访问伊斯坦布尔。
1870年,土耳其与法国一家公司签订了第三次建造加拉塔大桥的合同,但法国和德国之间爆发的战争推迟了该项目的实施。1872年,该项目被交给了一家英国公司实施。这座桥建于1875年,长480米,宽14米,位于24个浮筒上,它的造价是当时的10.5万里拉。直到1912年,这座桥被拉到上游,以取代那里的老桥。

加拉塔大桥下层在桥中央的位置是不通的,所以我们从下层走楼梯上到上层。

加拉塔大桥下层在桥中央的位置是不通的,所以我们从下层走楼梯上到上层。
第四次建造加拉塔大桥是1912年由德国曼恩公司以35万里拉的价格完成的。这座浮桥长466米,宽25米,至今有很多人仍然记忆犹新,1992年在一场火灾中严重受损,并被拖到金角上游,为现在使用的大桥让路。
第五次修建的加拉塔大桥就是现在使用的大桥,由土耳其STFA建筑公司建造,距离前一座桥梁仅几米远,于1994年12月竣工。桥长490米,主跨80米,桥面宽42米,有3条车道和1条人行道,最近还增加了有轨电车轨道。

大桥上垂钓的人们,不花钱,不交税,免费的晚餐。
新建的加拉塔大桥由于几处工程问题,监理方不得不对大桥进行检查,由于监理与承包商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大桥多年没使用。桥的其余部分,包括底层的市场区,于2003年才开放使用。


前面排了很多人,我们赶紧排上队,要争取在落日以前登上塔顶,要准备拍落日和傍晚的魔鬼蓝(一种摄影时间上的色彩效果)。当地的人没有插队的,都在规规矩矩的排队,我们也不敢先占着位置,然后其他人到处再转转,所以没能在天亮的时候拍上塔的全景。
有文章说:加拉达塔(土语:Galata
Kulesi),最早是拜占庭皇帝阿纳斯塔修斯一世(约430~518)在507年修建的灯塔,用木头建造,后来在1203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期间被焚毁。也有文章说,那个被毁的加拉答老塔同后来1348年由热那亚人用石料重建的加拉达塔不在一个位置上,不要混肴。说法莫衷一是。
官方介绍:“加拉塔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塔之一,由拜占庭皇帝阿纳斯塔修斯·奥洛祖斯( Anastasius
Oilozus )于528年用木头建造的灯塔。在1348年,它被热那亚人重新建造为基督塔(christea
turris,基督塔),使用了石柱。”官方介绍也不准确,528年是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期间。
反正按我了解的历史顺序是这样的:最早的塔是拜占庭皇帝阿纳斯塔修斯一世(491~518在位),在507年修建的灯塔,用木头建造,称为“大塔”(Megalos
Pyrgos),后来在1203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期间被焚毁。直至1348年才由热那亚人用石料重建,取名为“Christea
Turris”(拉丁文意为基督之塔),它被用作瞭望塔,它的木顶上有一个十字架。
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征服后,穆罕默德二世承认加拉达塔的特殊地位,并由伏伊沃达(voyvoda)管理。在巴耶塞特二世(Bayezid
II,1481~1512在位)统治时期,被地震摧毁。土耳其建筑师穆拉德·本·海雷丁( Murad Bin
H ayreddin)重建了它。
18世纪著名占星家塔基丁·埃芬迪(Takiy ddin
Efendi)在塔楼上增加了一座天文台,天文台于1579年关闭。后来塔楼被用来关押当奴隶的战俘有。苏丹塞利姆三世(1789~1807在位)建造了阳台。尽管它经历了五次地震,我们仍然可以在前三层看到热那亚风格的影响。
加拉达塔还以飞人赫扎尔芬·艾哈迈特·塞莱比(Hezerfan
Ahmet Çelebi
)而闻名,是17世纪奥斯曼帝国时期世界上第一个飞行的土耳其学者。他模仿鸟的翅膀,研究空气流动,他从加拉达塔塔顶飞去,借助西南风,飞越博斯普鲁斯海峡,降落在亚洲一侧的乌斯库达尔区,距离大约6公里。
穆拉德四世(IV.
Murad,1623~1640在位)亲自观看飞行过程,然后穆拉德·汉给了他一袋金币,说:“这是一个可怕的人,他能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把这些人流放到阿尔及利亚是不对的。”这个故事不知真假,但是有文章这么说的。
1714年消防队成立时,这座塔被赋予了一项新的任务,就是监视伊斯坦布尔市内的火警,防止隐藏敌人的破坏。然而,1794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塔内的楼梯和房间。1831年的另一场大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修复中更换了塔的锥形帽。
20世纪60年代,加拉达塔的木制室内被混凝土结构所取代,它曾被用作监狱,后来被用作军乐队的宿舍。由于它的高度和位置,历史上被用作灯塔、监视瞭望塔、火警观察塔、天文台、监狱和宿舍。1965~1967年,该塔进行最后一次修复,恢复了它在穆罕默德二世时期的样子,并且商业化,向公众开放,现在用作观光塔。
加拉达塔的名字Galata,被认为来自意大利语的“calata”,意思是通向大海的道路。加拉达塔高66.9米,有9层,其地面高度为海拔35米,是当时最高的建筑物。底部直径为16.45米,内部直径8.95米,墙厚3.75米,最上层的墙体厚度减少到20厘米。7层、8层各有14扇拱形窗户。

夜幕下的小巷,人们坐在路边的小板凳上,喝茶聊天。土耳其喝茶的习俗太让我印象深刻了,不管到哪里,一小杯红茶能喝几十分钟,哪怕是一个人发呆。5个土耳其里拉一小杯(大约6~7元人民币),够贵的。队友喝了,据说印象不深。

路边的理发店,我想偷拍一张,结果被理发师发现了,一双鹰眼让我没敢端住相机,拍的有些虚了。然后他向我做出不可拍照的手势。

夜色下路边的水果摊,琳琅满目,色彩鲜艳,一个戴白头巾的中年妇女看着摊。我们忙着赶回驻地,没有逛街。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