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辛海
李辛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683
  • 关注人气:1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2020-01-29 07:59:11)
标签:

旅游

历史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世界旅游
2019年10月,我们一行八人来到土耳其自由行,于10月16日在卡塔尔多哈转机,在这住了一天,下午我们到国家大清真寺和卡塔拉文化村一游。(本文作者李辛海)
北京已经是10月多了,秋意渐浓,天气干爽,但是多哈却是天气闷热,如同盛夏,出门就是一身汗。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我们在清真寺的北面(侧面)下车,清真寺平常由侧面进入,免费参观,比较冷清。
国家大清真寺(state grand mosque)正式名称是“伊玛目·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勒·瓦哈卜阿訇酋长清真寺”,以18世纪伟大的穆斯林神学家、改革者和先驱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勒·瓦哈卜(Imam Muhammad Ibn Abdul Wahhab )的名字命名。所以也简称为“瓦哈卜(比)大清真寺”。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这是清真寺的宣礼塔,高50米,外形酷似火箭。
18世纪中叶,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学者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勒·瓦哈卜(1703~1792)领导了瓦哈比派运动,创立了瓦哈比学派(近代伊斯兰教复古主义派别)。主要特点是:1.严格信奉独一的安拉,反对多神崇拜和异端邪说。2.坚持以《古兰经》、圣训立教。3.主张整肃社会风尚,净化心灵。4.倡导穆斯林团结,共同对敌。5.反对外国侵略。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从清真寺内面一角。
谢赫·贾西姆·本·穆罕默德·阿勒萨尼(卡塔尔商贸大臣)为纪念其父亲修建了国家大清真寺。这座清真寺建于20世纪上半叶,于2006年开始翻新,耗资4.2亿里亚尔。建筑总面积约为175000平方米,气势恢宏,融合了传统阿拉伯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特点,除了保留了一些传统的伊斯兰建筑元素外,整体线条明快,没有繁缛的装饰,给人一种非常清新简约的感觉。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这是一般清真寺的建筑图,可以看到右面是祈祷大厅,也是清真寺最主要的建筑,左面是庭院和四周的回廊,回廊是两间的进深,庭院中间有净水池,宣礼塔的位置和数量一般不固定。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这是清真寺的侧门,也是游客和信徒平时进入的门。
由于《古兰经》要求穆斯林每日要做五次礼拜:日出、正午、下午、日落和夜晚,在古代没有时钟的情况下,很难掌握统一的时间,因此在清真寺外建有宣礼塔,每到礼拜时间,要有大嗓门的人在塔上大声呼唤,现在都装有扩音器和喇叭。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这是祈祷大厅前面的回廊,每一个吊灯上面都是一个穹顶,整个四面回廊有65个圆顶。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回廊通往庭院的桃形拱门。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庭院地面全部是抛光大理石,工程十分精细,回廊顶上的吐水嘴有些突兀,可以看到回廊上面连续的圆顶。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清真寺有三个大门和多达17个侧门,有些垛墙侧面还饰有花坛。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这是通往清真寺前面的回廊,可以看到是两间的进深,这和前面的清真寺示意图显示的一样。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这时通往清真寺前面月台的铸铁(我认为)花窗。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花窗局部,清真寺正面是一个很宽大的平台。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祈祷大厅的雕花橡木门,上面还配有铜饰。
这里进清真寺内有严格的规定:男女有不同的进口。男的不得穿背心短裤,门口脱鞋。女的应该穿着过膝的衣裙,在门口有配发的黑袍黑纱,包头遮身,也要脱鞋。另外,这里不允许带相机进入祈祷大厅,有专门的存包处,手机可以,所以下面的照片是用手机照的,效果差些。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这是祈祷大厅,上面有28个大圆顶和28盏吊灯,大厅面积约为12117平方米,可以供10000余人同时祈祷。做祈祷时也是男女分开,一层大厅为男的,二层为女的,但是参观时不分。
据说屋顶设计成球形,物理学上利于声波反射,这样,诵经时声音会叠加回响,形成空灵的效果,仿若真主在天上喃喃教诲一般。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祈祷大厅的进门处是一个夹层,面积约2594平方米,这里可供1300名妇女做祈祷。除此以外还有图书馆和古兰经纪念馆,还设有男女祈祷厅、女祈祷区和男性特别祈祷厅等设施。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一般来说,国家大清真寺一次可容纳多达30000名礼拜者,包括室外地区(庭院和前面的平台)。
大厅地上一般铺有地毯,因为穆斯林需要赤脚礼拜。穆斯林在清真寺内礼拜时要排成长排,跪拜俯伏,以额触地,因此世界各地的穆斯林所用的帽子都没有帽沿。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清真寺主要的后墙要向着麦加的方向,墙中间有一个凹下的龛,叫做米哈拉布,指示穆斯林礼拜的方向。我们去的时候米哈拉布正在装修。
米哈拉布是伊斯兰教清真寺礼拜殿的设施之一,设于礼拜殿后墙正中处的小拱门,朝向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的克尔白,以表示穆斯林礼拜的正向——基卜拉。清真寺的伊玛目(领拜人)率寺内众穆斯林礼拜时便面向米哈拉布。
龛中有一座带阶梯的高台,叫敏拜尔,它要朝向麦加的方向,是在主麻日时,为伊玛目站在上面带领诵读《古兰经》用的,诵读古兰经时不得有音乐和歌唱。每逢聚礼和会礼日,由掌教阿訇或伊玛目登梯而立,面对穆斯林高声宣读。一般均设圣杖,宣讲者一手扶杖,一手持“呼图白集”, 按次序宣读与该次礼仪相关的经文。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清真寺的伊玛目(白衣者)向游览者(黑袍者)释疑解答。
主麻日是伊斯兰教聚礼日。穆斯林于每周星期五(金曜日)下午在清真寺举行的宗教仪式。主麻一词系阿拉伯语“聚礼”的音译,其仪式包括礼拜、听念“呼图白”(教义演说词)和听讲“窝尔兹”(劝善讲演)等宗教仪式。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礼拜大厅的玻璃窗,上面的彩色玻璃我觉得应该是贴膜。伊斯兰教摒弃偶像崇拜,所以清真寺里任何地方看不到具体的人物或动物图像,都是文字和图案。
我们参观国家大清真寺的情况大致就是如此。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下面我们要去看卡塔拉文化村,这是多哈的大街,总体感觉很多地方还正在建设,工地挺多。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这是多哈滨海大道,在一个街心公园我们下车游览了一下,这里是多哈的金融中心,高楼林立,各种设施完备。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街心公园一角,远处是大海。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这是一处比较著名的酒店,名字忘了,好像是多哈希尔顿酒店,造型新颖,面朝大海。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这里是我们经过的多哈最漂亮、最现代化的地方了。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城市漂亮的公路桥,装饰功能多于工程需要。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这是卡塔拉文化村里的清真寺,非常漂亮,外立面全部由蓝色花瓷砖装饰。作为文化村重要的场馆,由土耳其设计师完成。
卡塔拉文化村(Katara Cultura Village)位于多哈海滨、珍珠港金色沙滩岸边,与迪拜隔海相望。占地面积99公顷,有卡塔尔传统建筑,也有其他风格的各种建筑,由于参观时间不够,我们只是匆匆而过。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这是清真寺的宣礼塔,也是图案遍布塔身,装饰的非常漂亮。
根据古地图记载,“卡塔拉”是卡塔尔已知最早称谓,所以把这里叫做卡塔拉是对于卡塔尔历史的尊重和延续。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文化村里的街道,为了遮阳,上面拉着帆布棚子,这里的传统建筑都是土黄色,加上土黄色的棚子,真是有沙漠地区的感觉。
卡塔拉文化村由卡塔尔老国王哈马德在位时投资建造,旨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卡塔尔与阿拉伯世界的传统文化审美与社会功能,使东西方两种文化在这里得到碰撞与融合,人们没有偏见地对待任何一种艺术门类与文化习惯。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这里有一个仿古罗马样式的圆形剧场,这是仿古剧场朝向大海的一面。
哈马德(哈马德·本·哈立法·阿勒萨尼担任卡塔尔埃米尔(类似于国王)长达十八年,于2013年禅位。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圆形剧场前面半圆形的喷水池。
卡塔拉文化村汇聚了众多国际艺术、文化和美食。整个建筑群外观各有不同,但是总体更像是传统集市。这里还是卡塔尔国家艺术协会、国家摄影家协会、儿童文化协会、阿拉伯剧院联盟与卡塔尔音乐学院、卡塔尔爱乐乐团的驻地。卡塔尔的多项重大文化艺术活动都在这里举办。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这是剧场前面的喷水池和雕塑。这个雕塑是意大利雕塑家洛伦佐·奎恩(Lorenzo Quinn)完成的,威尼斯河中伸出的那两只手就是他的作品。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这是圆形剧场对着观众席的一面,剧场全部用米黄色的大理石装饰而成,显得干净肃穆。据说这个剧场有3275平方米,可容5000人同时观看。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圆形剧场的中心是一个巨大的圆形舞台,从这里看,古罗马样式的剧场就一目了然了。舞台朝海一面(左面)没有后台的高墙(古希腊或古罗马剧场多是封口的),估计声音效果会差一些,需要音响设备来完善。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这是圆形剧场的外立面,干净、简洁、高贵,真是下了功夫。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圆形剧场后面的步道,也是石块铺地。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这是用各种废铜器焊成的雕塑品,由印度艺术家苏伯德•古普塔(Subodh Gupta)完成的,他被誉为“印度艺术界的钢铁侠”。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圆形剧场斜对面还有一个高企的建筑,好像是体育馆,由于时间原因没有过去看。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这是文化村里另一处不大的清真寺,外立面全部用金色的马赛克沾贴,金碧辉煌,好不奢华。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文化村面对大海,宽阔的沙滩,由于天气炎热,没有游人,也没有泳者。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岸边有很多装饰精美的玻璃房子,一打听才知道这是阿拉伯水烟屋,这里是租给晚上凉快了,携家带口到这来玩的游客,可以休息娱乐,抽水烟。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在这里有个栈桥,可以眺望多哈的城市。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高楼上悬挂着领导人的巨大画像。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栈桥还串联着很多水上度假小屋。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我们在村子里瞎转,开始往村外集结地靠拢,这时天气正热,游人寥若辰星。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我还以为这个建筑可能是商店,其实这叫奥斯曼休息室,里面可能是奥斯曼风格的软榻,也有卖阿拉伯风格的服饰之类的商品,可以休息,谈商务,或个人办公。旁边一句话“我的身份是我的传统习俗(my identity is my traditional custom)”说明了一切。墙根下面有个黑色立柱,上面有个黄圈,那是充电桩。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这里有三个挨着的泥土色的圆高塔,叫鸽子塔,高15米,也是文化村标志性建筑。据说塔上每天都停有很多的白色鸽子,还有很多鸽子绕着鸽子塔翱翔。上面有很多小圆孔,那是鸽子的出入孔,墙体上有很多小棍支出来,估计里面架着鸽子窝。我们在的时候没看到,估计天气太热,把鸽子弄到别处去了。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这里还有个一城堡是建筑,前面有一个大喷水池(没喷水),这个里面是高档酒店和购物场。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这是城堡里面的景象,对面好像是个高档酒店,广场下面是空的,玻璃房子里面有自动扶梯到达地下。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这是广场上的玻璃花树,全部是用手工拉出的各色玻璃花,估计价格不菲,摆在这里不怕让人碰坏了。
多哈国家大清真寺(stategrandmosque)和卡塔拉文化村(KataraCulturaVillage)
玻璃花细节。
我们匆匆转了一圈就赶快去找我们的车,还有别的节目要看。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