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卜北堡

(2019-09-21 07:40:58)
标签:

历史

旅游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中国旅游
2019年8月4日,随户外平台组团到河北看古堡,今天乘着大巴车来到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涌泉庄乡卜北堡村一游。顺着418县道,在卜北堡村口下车,徒步进村。(本文作者李辛海)
卜北堡这是村口的铁牌楼,镶着“卜北堡村”四个大字。
卜北堡的历史,官方的阐述是:“卜北堡村始建于西汉末年,明后期建堡,原名为赵家寨。堡内有建于明代的古戏楼、堡门、龙王庙、王振故居和玉泉寺等传统建筑。”(见《河北日报》2016年12月5日版)
卜北堡
我们来的比较早,村里还没多少人,在村边能看到重新修复的东堡墙。
据河北日报2016年12月5日载,“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方网站对拟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名单公示完毕,我省(河北)88个古村落榜上有名!2012年至今,住建部联合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七家单位,先后公布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我省前三批共有57个村落入选。”这次其中有卜北堡。
卜北堡
这是网友拍的正在新筑堡墙时的照片,已经都是机械化作业。方法还是老的,夯土墙就是这样。
《河北日报》接着说:“入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一种荣誉,更意味着村落保护将在资金、规划、设计等方面得到扶持和督导。记者了解到,最终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都会获得中央财政3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这表明国家层面对传统村落及传统乡土文化保护的高度重视。”现在堡内大规模的重修,可能就是300万元到位了。
卜北堡
这是村里有钱人家的卷棚顶硬山老房,做工精致。
网上文载:据《蔚州县志》记载,卜家庄汉初已成村庄,后建南北两座堡子。卜家庄北堡的堡门与城楼保存完好,堡门顶上阁楼的西侧悬匾“文昌阁”,东为“梓潼楼”。门楼前大字写着“卜庄北堡”。但是《蔚州县志》查无此书,倒是有《蔚州志》,网上说的仅为参考,而且像是现在写的。
卜北堡
山墙上面的砖雕装饰,非常复杂的砖花,一个双喜瓶倒置,流出很多水花,中间一个花球,不知是什么吉祥的含意。
也有网友说:“卜北堡始建于明朝正德十一年(1516)建,晚于王振在世的时间。据介绍,之前在汉初已建有村庄,到了明朝正德年间才建堡子。”这个说的更具体,仅供参考。
卜北堡
这是卜北堡古迹示意图(我所看到的)。从卫星图上可以看出,卜北堡是一个不规则的小堡,从堡门到真武庙有一道东堡墙,就是前面图中新修筑的。从真武庙到玉皇阁有一道北堡墙,残损未修。玉皇阁旁边有个新修的西门,从西门有一条大路通到东堡门,这条大路的南侧是一条洼地,据说是燕云古道(京城到大同)。其余还包括玉泉寺、龙神庙一带,到观音殿为止,我认为原来的卜北堡可能就是这么大一点,而且没看到南堡墙。往南就是卜南堡村了,两村挨着,一路之隔。往东是卜北堡新村。
卜北堡
这是队友工藤用无人机拍的卜北堡,上方是西面。可以看到卜北堡很小,东堡墙和北堡墙清晰看见。
卜北堡
这是卜北堡堡门,堡门门罩两侧各有一个圆形花饰,右面圆环中是一个“迎”字,左面被施工脚手架挡住,查资料是个“祥”字。“迎”字,可能是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含义。“祥”字,就是吉祥安宁,这里是祥瑞之地的意思(个人认为)。
卜北堡
这是堡门额匾题字 "卜庄北堡“,字的平面上还划了几道,不知何意。上面还有一行小字”大清道光乙未年重修立"。匾额两侧有类似垂花门上的垂莲柱,并饰有砖雕垂花线。匾下三个门簪做的更是精巧美观,方形的门簪从四片叶尖中挤出,平头刻有立体花朵,真是少见。
卜北堡
铁皮钉包的城门还是老的。
卜北堡
堡门内侧,有门额石匾,文字已无法辨认,估计是重修前的老门匾,右面有蹬道通往二层门楼。
卜北堡
城门楼是两面敞口的尖山顶硬山建筑,面阔三间,山墙中的挑檐木很长。
卜北堡
城门楼朝向堡外(东面)的一面匾额是“梓潼楼”,里面供奉的是梓潼帝君。关于梓潼帝君的传说可查百度,简言之,他是专司功名仕进之神。
卜北堡
殿门锁着,从门缝里拍了一张,白脸老头微笑着,慈祥喜兴。
卜北堡
朝向堡内(西面)的一面匾额是“文昌阁”,供奉的是文昌帝君,又名文星神,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
卜北堡
从城门楼上俯瞰堡内街道。
卜北堡
堡门对面有一个戏台,很多队友在观看。
卜北堡
戏台为卷棚顶硬山建筑,面阔三间,台口有木栅栏封着。
卜北堡
前廊柱上有镂空木雕雀替,施彩简单的旋子彩绘。
卜北堡
戏台两侧山墙和后台隔扇上密布彩绘,据说内容是《封神演义》,没看过此书,不好妄评。
卜北堡
《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是明代许仲琳(存在争议)创作的长篇小说,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百度)。这里的壁画是否是明代的,尚需专家考证。
卜北堡
堡里单坡顶的民居,俗称“肥水不流外人田”,其实单坡顶的房子节省建筑材料,尤其是木料。这家山墙正朝着院门,所以还镶个影壁。
卜北堡
有个房子的后墙倒了,正好拍张内景,像是厨房,没看见灶台。
卜北堡
这里有个真武庙,建在高台上,已经修缮完毕,但是门锁着。倒台下面有个门洞,挺蹊跷。
卜北堡
这是门洞里的景象,好像是一口井,也许是真武大帝是水神,需要水。
真武大帝(即玄武大帝)乃道教中的北方大神,北方主水,也称水神。所以真武庙多建于城内北部的高台上,另一种说法是真武大帝坐镇城堡,可以防水患和火灾。
卜北堡
这是通往庙顶的蹬道。
明成祖朱棣崇奉真武,御用的监、局、司、厂、库等衙门中,都建有真武庙,供奉真武大帝像。也是明朝北方城堡里必有的建筑,真武庙在其中的地位数一数二。
卜北堡
这是庙的山门和钟鼓亭。
卜北堡
修缮一新的真武庙大殿,还没有匾额,神祇还未入驻。
卜北堡
下了真武庙就走街串巷往西走,村里的老房,麦秸和黄土抹的墙显得十分古朴沧桑。
卜北堡
民居小院里的影壁,虽然已经破旧,但是当年的做工还能看出相当的精湛。
卜北堡
最后来到卜北堡最西端,高土墩上有个小庙玉皇阁正在维修,爬上陡坡赶快去看看。
卜北堡
就这么一间孤庙都快塌了,前面还插着一面国旗,这里是全村的制高点。
卜北堡
小庙三面有壁画,但已剥落殆尽,雨水的流痕把画面破坏的很厉害。依稀辨认,中间是玉皇坐像,左右各有两名神祇侍奉,画工还是很不错的,这么大体量的整幅人物像画起来是要功夫的。庙里由于太小,没有塑像。
卜北堡
这是网友拍的还没有维修前的玉皇阁,它的左面正在复建一个西门。从位置看,玉皇阁好像是建在城墙遗址上的,原来的西门和城墙都毁了,只保留了玉皇阁这个小庙和一小段城墙,上玉皇阁原来有砖砌的的蹬道。
卜北堡
看完最西面的玉皇阁,返回身往东去看王振故居。这是一个民宅,有两套院子,前院堆放杂物,有个过门,后院是主宅。
卜北堡
这里就是王振的故居,磨砖对缝,高墙大院,这么高的单坡顶大房看起来还真是威武。《蔚州志》(清光绪版)记载,这里是王振的老家。
卜北堡
大院门口钉着文保牌:蔚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卜北堡王振故居。关于明朝正统年间司礼监总管太监王振,网上多有记载,指其为“土木堡之变”的祸首,这里不多赘述。
卜北堡
王振家院门,不是很大,做工还是不错的。
卜北堡
这是大门廊柱上的雀替,雕刻着狮子,憨态可掬,像猴子头,周围有云纹,古朴稚拙。
卜北堡
这是院子的二道门,大门对面没有影壁。
卜北堡
这是二道门上的砖花,下面一个小蝙蝠雕的非常精致。
卜北堡
这是正院,是个四合院,右手厢房已塌,正房也无人居住,只有西厢房还有人住。据主人说:这个院子是祖上所购,本人姓张,原来是一大家子居住,现在正房的亲戚到城里去了,所以这里只有她一家。
卜北堡
这是南房,虽然也已破败,但是那些木制的门窗花棱,却精致无比,还能显出当年的风采。
明代“土木堡之变”以后,王振在战场上死于乱军之中,皇太后命令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监国,将王振家族不分老少一律处斩,并籍没王振家产。所以此处房产已经数度易主。
卜北堡
这些木构的细节多么精巧,除了透雕,还要打磨,真是功夫,图案也是福寿之意。
卜北堡
在北房与西厢房之间有一处方形的深井,为了安全,上面木条栅栏盖着。
卜北堡
我仔细地观察了一下,深井有三四米深,由于下面潮湿,温度低,房东用作冷藏室,用绳子吊着一筐蔬菜在半空中。井底是平的干的,两侧各有一个砖砌的券洞,估计是危急时刻藏人的。
卜北堡
在王振故居外面的沟里有一个井亭,新盖的亭子,崭新夺目,亭子里有个古井盖着铁盖,上面一个辘轳虽然是铁的,但是磨损的非常厉害,曾经应该是众人经常使用的。这里离着玉泉寺很近,估计是寺院所用。这块洼地据说曾是燕云古道,常年废弃,已经是杂草丛生。
卜北堡这是玉泉寺后面街上的全国文保碑:卜北堡玉泉寺,2013年3月5日公布。
石碑后面的文字:卜北堡玉泉寺简介,卜北堡玉泉寺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由南向北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两侧有东西跨院,占地面积7475平方米。卜北堡玉泉寺整体建筑保存完整,其庑殿顶残留脊式及殿内彩画具有明代特征,具有较高的艺术与科学研究价值。下面是保护范围,不写了。
卜北堡
玉泉寺位于卜北堡村南的一条古官道(燕云古道)的台地上,正在修缮。
修缮工程的介绍上说:“修缮范围是大雄宝殿、献殿、天王殿、地藏殿、东配殿、东西耳房、方丈室、五观堂、院落地面、挡土墙,勘察总面积1800平方米。”这些是玉泉寺的所有的复建项目,其他网上的说法无根据。
卜北堡
这是网友拍的维修前的玉泉寺,天王殿保存还挺好,前面的洼地就是“燕云古道”。
据说“燕云古道”是从京城到大同的交通要道,当年朱棣五次亲征蒙古,走的就是这条古道,蒙古瓦剌部向明朝进贡的使团入京也常走这条道。
卜北堡
这是天王殿的北面,里面什么也没有,文保碑文说了,只有建筑和壁画值得研究。
网上介绍:玉泉寺是明朝正统年间司礼监总管太监王振在老家修的一处家庙,据考证为王振奏请英宗皇帝所敕建,但是没看到任何有关的古籍原文记载。
卜北堡
这是主殿——大雄宝殿,里面正在维修,也是啥也没有。大殿面宽、进深均三间,采用了封建社会宫殿等级最高的单檐庑殿顶  但罕见的是单檐庑殿顶还有一个前抱厦,这种建筑少见,两侧山墙残存的明代珍贵壁画,为上乘之作。
卜北堡
这是网友拍的、维修前的大雄宝殿,从屋顶来看,进深很大。前面有一个抱厦,一般的抱厦是单独一个小脊建筑,与后面正殿是勾连搭结构。这个抱厦是从前坡正脊一直通下来,接出一个硬山前殿,前殿山墙比后殿屋檐要窄。请各位仔细看。
卜北堡
这是玉泉寺维修前的俯瞰图,前面(左面)是天王殿,后面是大雄宝殿,仔细看它的前坡顶,比后坡顶要长出一大截。再看庑殿顶前面的两条垂脊,在结束的地方应该是前殿檐,但是坡顶没有结束,继续往前延伸出一间的进深。不仔细看发现不了,这可是一大怪。
还可以看到庙前的洼地,果然像是一条古道从庙前擦过。
卜北堡
这是网友维修前拍的内景,因为接出一个前殿,所以进深很大,非常开阔。梁架上均为旋子彩绘,殿内方砖铺地。
卜北堡
这是网友拍的玉泉寺维修前的壁画,还是相当细致精彩的。但是有一个大问题,玉泉寺应该是佛教寺院,为什么出现道教壁画,这是一大怪,还需有志者探索。也许拍摄者记错了地方?
卜北堡
现在这些壁画是否保存下来了,不得而知。
卜北堡
这是修缮完了的配殿,正在装菩萨,绘彩画。
据蔚县文物部门考察,王振在所建寺庙顺序如下:
1.正统四年建卜北堡玉泉寺(一些材料挪为私用,营建一座私宅)。
2.正统五年建金河寺。
3.正统六年建蔚县县城灵严寺。据《大同府志》载:(县城灵严寺)元未毁,国朝正统六年敕赐重建,为王振所建。
4.正统七年至八年建北京西城庆寿寺(后改为大兴隆寺)。
5.正统八年建北京东城智化寺,初为家庙,后赐名“报恩智化寺”。
6.正统十三年至十四年(土木事变之前)建蔚州文庙,该文庙据传为塞北第一文庙。
卜北堡
这是网友维修前拍的大雄宝殿后墙,庑殿顶清晰可见,但是等级不高,一是素瓦铺顶,没有琉璃瓦,二是没有斗栱。
卜北堡
这是玉皇阁西侧的僧人寮房,一个三合院。
卜北堡
在卜北堡堡门前面南侧的街上有一个告示廊,放满了沙发,这里是村民聊天聚集的地方,它的后面是龙神庙。
卜北堡
正在维修中的龙神庙大殿。龙神庙也称龙王庙,有龙神庙的地方一般都靠水,也许这里历史上多发水灾。
卜北堡
这是网友拍的维修前的龙神庙大殿,它的左侧后面紧贴着卜北堡的堡门。
卜北堡
这是墙友拍的大殿里的壁画,龙王爷和天兵天将。从壁画的风格看很像是明代所绘。
卜北堡
可以看到这是保存很完整的壁画,多么精彩,但这里曾经是仓库,现在维修时没看到,真是遗憾。
卜北堡
这是龙神庙的过殿,里面竖着七八块石碑。一块碑的碑文的上款:云卧寺本村地亩粮银树林总碑,落款:大清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大致内容是云卧寺在这里的资产界限“多暗昧,四至不清”,所以立碑标明寺产在哪里,有多少。其余石碑字迹都不太清楚,还有一块“万古流芳”的功德碑。
卜北堡
这是龙神庙过殿前脸。
卜北堡
在龙神庙南面还有一个观音殿,曾经修过,这次大修没有它。
卜北堡
观音殿前面有一个六角形古井,用瓷砖新砌了井口,有些不伦不类。看到我照相,老乡们都离开了。
卜北堡
观音殿山门,悬山式门楼,没有介绍,不知何时所建,锁着门,没法进。
卜北堡
山门屋脊上的二龙戏珠砖雕。
卜北堡
观音殿对面还有一个老戏台,
卜北堡
里面的梁架结构保存较好,但是彩绘和壁画都没有了。
卜北堡
这是北面的堡墙和马面,周围都是洼地荒草,我认为以前曾经是水道。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