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北堡

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中国旅游 |
2019年8月4日,随户外平台组团到河北看古堡,今天乘着大巴车来到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涌泉庄乡卜北堡村一游。顺着418县道,在卜北堡村口下车,徒步进村。(本文作者李辛海)

卜北堡的历史,官方的阐述是:“卜北堡村始建于西汉末年,明后期建堡,原名为赵家寨。堡内有建于明代的古戏楼、堡门、龙王庙、王振故居和玉泉寺等传统建筑。”(见《河北日报》2016年12月5日版)
据河北日报2016年12月5日载,“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方网站对拟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名单公示完毕,我省(河北)88个古村落榜上有名!2012年至今,住建部联合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七家单位,先后公布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我省前三批共有57个村落入选。”这次其中有卜北堡。
《河北日报》接着说:“入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一种荣誉,更意味着村落保护将在资金、规划、设计等方面得到扶持和督导。记者了解到,最终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都会获得中央财政3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这表明国家层面对传统村落及传统乡土文化保护的高度重视。”现在堡内大规模的重修,可能就是300万元到位了。
网上文载:据《蔚州县志》记载,卜家庄汉初已成村庄,后建南北两座堡子。卜家庄北堡的堡门与城楼保存完好,堡门顶上阁楼的西侧悬匾“文昌阁”,东为“梓潼楼”。门楼前大字写着“卜庄北堡”。但是《蔚州县志》查无此书,倒是有《蔚州志》,网上说的仅为参考,而且像是现在写的。
也有网友说:“卜北堡始建于明朝正德十一年(1516)建,晚于王振在世的时间。据介绍,之前在汉初已建有村庄,到了明朝正德年间才建堡子。”这个说的更具体,仅供参考。

这是卜北堡古迹示意图(我所看到的)。从卫星图上可以看出,卜北堡是一个不规则的小堡,从堡门到真武庙有一道东堡墙,就是前面图中新修筑的。从真武庙到玉皇阁有一道北堡墙,残损未修。玉皇阁旁边有个新修的西门,从西门有一条大路通到东堡门,这条大路的南侧是一条洼地,据说是燕云古道(京城到大同)。其余还包括玉泉寺、龙神庙一带,到观音殿为止,我认为原来的卜北堡可能就是这么大一点,而且没看到南堡墙。往南就是卜南堡村了,两村挨着,一路之隔。往东是卜北堡新村。

这是卜北堡堡门,堡门门罩两侧各有一个圆形花饰,右面圆环中是一个“迎”字,左面被施工脚手架挡住,查资料是个“祥”字。“迎”字,可能是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含义。“祥”字,就是吉祥安宁,这里是祥瑞之地的意思(个人认为)。

这是堡门额匾题字 "卜庄北堡“,字的平面上还划了几道,不知何意。上面还有一行小字”大清道光乙未年重修立"。匾额两侧有类似垂花门上的垂莲柱,并饰有砖雕垂花线。匾下三个门簪做的更是精巧美观,方形的门簪从四片叶尖中挤出,平头刻有立体花朵,真是少见。
真武大帝(即玄武大帝)乃道教中的北方大神,北方主水,也称水神。所以真武庙多建于城内北部的高台上,另一种说法是真武大帝坐镇城堡,可以防水患和火灾。
明成祖朱棣崇奉真武,御用的监、局、司、厂、库等衙门中,都建有真武庙,供奉真武大帝像。也是明朝北方城堡里必有的建筑,真武庙在其中的地位数一数二。
明代“土木堡之变”以后,王振在战场上死于乱军之中,皇太后命令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监国,将王振家族不分老少一律处斩,并籍没王振家产。所以此处房产已经数度易主。

在王振故居外面的沟里有一个井亭,新盖的亭子,崭新夺目,亭子里有个古井盖着铁盖,上面一个辘轳虽然是铁的,但是磨损的非常厉害,曾经应该是众人经常使用的。这里离着玉泉寺很近,估计是寺院所用。这块洼地据说曾是燕云古道,常年废弃,已经是杂草丛生。
石碑后面的文字:卜北堡玉泉寺简介,卜北堡玉泉寺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由南向北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两侧有东西跨院,占地面积7475平方米。卜北堡玉泉寺整体建筑保存完整,其庑殿顶残留脊式及殿内彩画具有明代特征,具有较高的艺术与科学研究价值。下面是保护范围,不写了。
修缮工程的介绍上说:“修缮范围是大雄宝殿、献殿、天王殿、地藏殿、东配殿、东西耳房、方丈室、五观堂、院落地面、挡土墙,勘察总面积1800平方米。”这些是玉泉寺的所有的复建项目,其他网上的说法无根据。
据说“燕云古道”是从京城到大同的交通要道,当年朱棣五次亲征蒙古,走的就是这条古道,蒙古瓦剌部向明朝进贡的使团入京也常走这条道。
网上介绍:玉泉寺是明朝正统年间司礼监总管太监王振在老家修的一处家庙,据考证为王振奏请英宗皇帝所敕建,但是没看到任何有关的古籍原文记载。

这是主殿——大雄宝殿,里面正在维修,也是啥也没有。大殿面宽、进深均三间,采用了封建社会宫殿等级最高的单檐庑殿顶

这是网友拍的、维修前的大雄宝殿,从屋顶来看,进深很大。前面有一个抱厦,一般的抱厦是单独一个小脊建筑,与后面正殿是勾连搭结构。这个抱厦是从前坡正脊一直通下来,接出一个硬山前殿,前殿山墙比后殿屋檐要窄。请各位仔细看。

这是玉泉寺维修前的俯瞰图,前面(左面)是天王殿,后面是大雄宝殿,仔细看它的前坡顶,比后坡顶要长出一大截。再看庑殿顶前面的两条垂脊,在结束的地方应该是前殿檐,但是坡顶没有结束,继续往前延伸出一间的进深。不仔细看发现不了,这可是一大怪。
还可以看到庙前的洼地,果然像是一条古道从庙前擦过。
据蔚县文物部门考察,王振在所建寺庙顺序如下:
1.正统四年建卜北堡玉泉寺(一些材料挪为私用,营建一座私宅)。
2.正统五年建金河寺。
3.正统六年建蔚县县城灵严寺。据《大同府志》载:(县城灵严寺)元未毁,国朝正统六年敕赐重建,为王振所建。
4.正统七年至八年建北京西城庆寿寺(后改为大兴隆寺)。
5.正统八年建北京东城智化寺,初为家庙,后赐名“报恩智化寺”。
6.正统十三年至十四年(土木事变之前)建蔚州文庙,该文庙据传为塞北第一文庙。

这是龙神庙的过殿,里面竖着七八块石碑。一块碑的碑文的上款:云卧寺本村地亩粮银树林总碑,落款:大清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大致内容是云卧寺在这里的资产界限“多暗昧,四至不清”,所以立碑标明寺产在哪里,有多少。其余石碑字迹都不太清楚,还有一块“万古流芳”的功德碑。
全文完。
前一篇:开阳堡(下)
后一篇:洗马林长城北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