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2019-05-20 19:02:34)
标签:

历史

旅游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长城游记
最近,每个星期爬一次长城成了我退休后的新选项,对我来说有几大好处:一是锻炼身体,二是增加历史知识,爬墙比爬山有意思,可看的东西多,历史的承载多,三是喜欢摄影,又玩又拍又锻炼,好处多多。
由于常爬墙,和几个户外平台混的也挺熟,看到户外平台组织到踞虎关长城的活动,没去过,就报名参加了。于2019年5月11日乘大巴五十余人,来到河北怀来大营盘明长城大影壁,往南不远的公路边下车。(本文作者李辛海)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由于我爬墙时间不长,对于各处长城的位置和走向不了解,所以一路上是迷迷糊糊,不知身在何处。当路过大营盘明长城路口的大影壁,一下就来了精神,因为这里曾于2018年4月22日来过一次,从大营盘穿越到样边长城,印象深刻。
这是我们下车的地方,公路边没有任何标志,就是过了大营盘路口不远,在对面山脊(大约是西面)上有大营盘长城,我们的东面,路边山坡上有残长城。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我们领队在车上早早就给我们打预防针,虽说是5月中旬,但是防火一直查的很严,要我们一下车就赶快上墙快走,防止被防火巡查员堵住。我们过了马路,过了壕沟,顺着残墙匆匆而上,我还忘了打开“六只脚”轨迹软件。
网上简单介绍:大营盘长城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瑞云观乡南部山区,修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201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上了墙回望对面山脊上的长城,那里就是大营盘长城,下面的公路是415县道。
这处公路通过的山口有墙友认为是史书上所说的“大石沟”,都属横岭堡所辖。《四镇三关志》<昌镇形胜·乘障>载:“横岭下,……大石沟,永乐年建,平漫,通众骑,极冲。”我认为可能性较大,修公路破坏了关口,对面山脊长城顶端似有敌楼残墩。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在山头上再次回看大营盘长城。我们所走的长城应该隶属于明代昌镇横岭路横岭堡所辖。我认为大营盘长城、坊口长城和坊安峪长城都属于横岭堡所辖长城的不同区段,他们环绕横岭堡半周(北面和东面),从地图上可以看出。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这是我们路过的第一个敌楼墩台,全是废墟,没有一块外包的砖石,都是散落倒塌的墩台芯。这里的敌楼没有一个能看出有敌楼,全是墩台废墟,全让老乡拆得干干净净,有少量的墩台还有条石包砌。
据《四镇三关志》<昌镇形胜·疆域>载:“横岭路,东自软枣顶,西至挂枝庵,延袤一百三十里,南至居庸关,镇边城属下隘口约一百三十里,横岭属下隘口约一百里,长峪属下隘口约一百里,白羊口属下隘口约一百五十里。北至怀来城宣府地,各属下隘口一百里。”文中提到横岭堡管辖的隘口及边墙100里。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这里的城墙也是品级较低,属于三等边墙,干插边,也不宽。
据《四镇三关志》<昌镇形胜·乘障>载:“横岭下”关口包括:庙儿梁、倒翻冲、姜家梁、小山口、莺窝驼、陡岭口、大石沟、西核桃冲、东核桃冲、寺儿梁、火石岭(踞虎关深切的V型谷),西凉水泉、东凉水泉、黄石崖。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一开始我还不理解,每个残墩与城墙之间都有一个豁口,觉得挺奇怪。后来才恍然大悟,这是老乡为了彻底拆除城砖和条石,需要扒开豁口才能在四边从上到下拆的干净。
据网友独善其身记述:大营盘往东、怀来电视转播塔往西一段长城,西自大石沟、西核桃冲、东核桃冲、寺儿梁口、火石岭口(踞虎关),再过西凉水泉、东凉水泉、黄石崖,最后终于怀来电视转播塔,全长约8公里。其中大石沟处被公路X415截断。这些都是古书记载的关口,也是我们今天要走的行程。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这是我们走的第一个V型谷,还好,不是太深,也许这也是古关口之一——西核桃冲,因为从大石沟到火石岭(踞虎关)中间还有西核桃冲、东核桃冲、寺儿梁三个关口。
古籍中记述的关口现在已经难以查证,只能根据当地老乡的传承记忆、地形及经验的猜想。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这里的城墙是三等边墙,碎石干插,没有白灰勾砌。
据《四镇三关志》<昌镇形胜·乘障>载:“横岭下……边城三十一里,嘉靖三十四年(1555)建,四十四年修。附墙台三座。空心敌台二十八座,隆庆三年(1569)至万历元年(1573)节次建。”看来是先建的边墙,后建的敌楼和敌台。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在边墙关外一侧有碎石垒砌的雉堞,关内一侧没有。
”干插墙”是一种传统砌墙方式,凭借石块之间的基础稳固、错缝勾连,叠成了一个整体墙面,能历经百年风雨而屹立不倒。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这里有的敌楼墩台也是碎石垒砌,为了结实,用了大量的白灰勾砌。由于这里的敌楼没有了模样,所以就不逐个记述了。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在关内一侧有个烽燧,这个碎石垒砌的烽燧为什么放在关内,不太明白,也许是为了给后方的增援传递消息。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我们顺着这样的城墙继续前进。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这里是个夯土墩台芯,四周的包砖扒得干干净净。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在墩台上远眺前面的路程,残墙在远山上盘绕。远处下面又有一个残墩,也许是东核桃冲。
据《四镇三关志》<昌镇形胜·乘障>载:“横岭下……东核桃冲,永乐年建,平漫,通众骑,极冲。”这些记述基本都提到这里的地形平缓开阔,是易攻难守、非常紧要的地方。从照片上也能看出这里的地形虽然有山,但是不险,比较平缓。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这段墙上的海墁保存尚好,平平整整,白灰填缝。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天上的阴云不断来袭,中午时分还有淅淅沥沥的小雨,天气凉爽,阵风习习。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城墙在这里拐了一道弯,有一个巨大的夯土墩台,网友说这是寺儿梁口。
据《四镇三关志》<昌镇形胜·乘障>载:“横岭下……寺儿梁,永乐年建,平漫,通众骑,极冲。”看地形果然比较平缓,尤其是右侧口内,适合种庄稼。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这个长方形夯土墩四角上留有四个土柱,不知曾经是什么结构和外观。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这是我们队友在怀来电视转播塔院里拍的,十分巨大、保存尚好的长方形墩台,外包两层城砖,下面三层条石为基础,尤其独特的是四角抹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的,漂亮,做工精致。我估计这个夯土台的前身也是如此。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这个墩台下面,放羊的掏了一个洞,洞口还架了檐子,估计是防雨用的。羊倌也能休息一下,背风向阳,挺舒服。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站在墩台上拍了一张接片,这是走过的长城。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过了寺儿梁就是第2个V型谷,也是著名的火石岭口,现在又称踞虎关,这里的城墙由于关口的重要变成了一等边墙,虽然没有包砖,但是包墙的石条经过较细致的加工,海墁中大量用砖,并且白灰填缝。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西侧的陡壁都是碎石和灰浆颗粒,非常滑,为了安全我们下墙从小路下到沟底。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看看这里的石墙,绝对算是这个地方的一等边墙了,还有巨大的吐水嘴。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据《西关志》<居庸卷之一·西路隘口>(明嘉靖年刊)载:“火石岭口,正城一道,水门一空”,这个倒塌的V字谷底应该为水门。也许水门在倒塌豁口的下面,由于年久淤塞,口内一侧被堵住了,洪水将城墙冲毁,这种情况在八达岭古长城东线有过(见本人博文《八达岭古长城穿越八达岭景区》一文)。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为了拍全这个V型谷,我爬到对面的山坡上,用4张片子接了这个比较完整的大V。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这里最近也叫踞虎关,此名的由来是:据说坊口村一农户曾于关口处捡拾到一块残缺的匾额,从左到右刻有“踞虎”两个字,匾额在虎字右边断裂,当地人据此认为匾额原应为“踞虎关”三字。于是,这段长城就被称为踞虎关长城,并且到处流传。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这个V型谷两边的斜度很大,有个50度左右,从残断面可以看到一道碎石,一道三层青砖相隔而成,估计原来的墙面应该有青砖梯道。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队员们都是埋头攀登,经常需要四驱。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爬到安全地方回身往下拍了一张,够陡的,而且都是碎石渣,很滑。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远处前面山顶上又有一个残台。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这个台子规格做的就挺高,石墙基都是加工过的石条,白灰勾缝,十分结实,这里是关口附近。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关内一侧又有一个烽燧残堆。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前面的低洼处就是火石岭口的正关遗迹,这里和水关相隔较远。
《四镇三关志》<昌镇形胜·乘障>载:“横岭下,……火石岭,永乐年建,平漫,通众骑,极冲。”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这里就是火石岭关口处,关口左右各有一个石墩平台,上面还有很厚的石灰封顶。据说原来有城门,门洞宽2米多,高3米,现在已经看不出模样,老乡拆的太干净。
《西关志》载:“火石岭口,正城一道,水门一空。”这里应该是正城的位置,距离水门挺远,而且还隔着一个墩台。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这是关口处,底座能看出有个宽出城墙很多的石条基础,城门是碎石墙心,砖头扒的一点不留。
关于关口的名字也有一个关口两个名字的现象,比如撞道口,关内一侧名字为“撞道口”(地名),关外一侧名字是“镇虏关”(关名),所以这里也许也是,关内一侧是“火石岭”(地名),关外一侧是“踞虎关”(关名)。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这里能看到多么宽大的关口基础,大石条砌成。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关口碎石墙心下面还铺着厚厚的四层青砖,挺下功夫,如果不破坏,还真有看头。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俯瞰火石岭关口,比城墙宽出很多的一个方形基础十分醒目。也许两个残顶之间原来有拱门,老乡拆砖拱门就塌了,城门外面的包砖也拆没了,只剩下拱门两侧残墩,由于城门顶上为了防水,加抹了厚厚的白灰,所以两侧残墩还能站得立。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过了关口,来到上面的城墙,回看远处的长城。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长城在前面的墩台处拐了一个直角,从向北转为向东。这里的城墙大约是二等边墙的规格。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往东走不远,下面有个圆形马面,这可是第一次看到。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这是圆马面的近照。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山凹处又有一个巨大的墩台残迹,据古书载,过了火石岭口,还有西凉水泉、东凉水泉和黄石崖,黄石崖是这段长城的终点,所以这里会是西凉水泉口吗?
《四镇三关志》<昌镇形胜·乘障>载:“横岭下,……西凉水泉,永乐年建,平漫,通众骑,极冲。”这里的地形基本都是平漫。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过了刚才的大墩,又有一个圆形马面,两个圆形马面中间夹着一个大墩台,也许真是一个关口。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城墙下来,在这里圈了一个空场,顶头一个残墩,我们很多队友在这里用饭休息。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这里有块河北省文保石碑:明长城——坊口长城,这里离坊口村很近。
据《怀来县志》记载:坊口村原名防口,位于明长城南侧,是进入京师的边关要冲重地,明代设兵驻守,1938年防口讹传为坊口,于是从此改名“坊口”。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过了这个文保碑继续前行,前面又有一个墩台。这里已是二等边墙,城墙又窄,墙顶都是乱石。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这时西面天上的阴云迫近了,队友在阳光下拍照,衬在远处的阴云下,格外鲜艳明亮。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前面又是一个直角墙,拐了一个直角。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看看,多么规矩的一个直角形。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阴云上来了,没有了阳光,风还挺大,有些零星雨点。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这里是第3个V型谷,对面山头上乱石丛生。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这是越过V型谷,爬上对面的山头,这里城墙损毁的比较厉害,墙心都塌了,两边的石墙还在。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从上面俯瞰拍了一张,挺险的。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这里的吐水嘴不是垂直于城墙,而是斜着一定的角度,不明白为什么。
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上了山头以后又是一等边墙了,墙顶很宽,两边的条石加工细致,白灰勾缝。
(本文未完,下节接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