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一

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长城游记 |
最近,每个星期爬一次长城成了我退休后的新选项,对我来说有几大好处:一是锻炼身体,二是增加历史知识,爬墙比爬山有意思,可看的东西多,历史的承载多,三是喜欢摄影,又玩又拍又锻炼,好处多多。
由于常爬墙,和几个户外平台混的也挺熟,看到户外平台组织到踞虎关长城的活动,没去过,就报名参加了。于2019年5月11日乘大巴五十余人,来到河北怀来大营盘明长城大影壁,往南不远的公路边下车。(本文作者李辛海)

由于我爬墙时间不长,对于各处长城的位置和走向不了解,所以一路上是迷迷糊糊,不知身在何处。当路过大营盘明长城路口的大影壁,一下就来了精神,因为这里曾于2018年4月22日来过一次,从大营盘穿越到样边长城,印象深刻。
这是我们下车的地方,公路边没有任何标志,就是过了大营盘路口不远,在对面山脊(大约是西面)上有大营盘长城,我们的东面,路边山坡上有残长城。

网上简单介绍:大营盘长城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瑞云观乡南部山区,修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201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处公路通过的山口有墙友认为是史书上所说的“大石沟”,都属横岭堡所辖。《四镇三关志》<昌镇形胜·乘障>载:“横岭下,……大石沟,永乐年建,平漫,通众骑,极冲。”我认为可能性较大,修公路破坏了关口,对面山脊长城顶端似有敌楼残墩。

在山头上再次回看大营盘长城。我们所走的长城应该隶属于明代昌镇横岭路横岭堡所辖。我认为大营盘长城、坊口长城和坊安峪长城都属于横岭堡所辖长城的不同区段,他们环绕横岭堡半周(北面和东面),从地图上可以看出。
据《四镇三关志》<昌镇形胜·疆域>载:“横岭路,东自软枣顶,西至挂枝庵,延袤一百三十里,南至居庸关,镇边城属下隘口约一百三十里,横岭属下隘口约一百里,长峪属下隘口约一百里,白羊口属下隘口约一百五十里。北至怀来城宣府地,各属下隘口一百里。”文中提到横岭堡管辖的隘口及边墙100里。
据《四镇三关志》<昌镇形胜·乘障>载:“横岭下”关口包括:庙儿梁、倒翻冲、姜家梁、小山口、莺窝驼、陡岭口、大石沟、西核桃冲、东核桃冲、寺儿梁、火石岭(踞虎关深切的V型谷),西凉水泉、东凉水泉、黄石崖。
据网友独善其身记述:大营盘往东、怀来电视转播塔往西一段长城,西自大石沟、西核桃冲、东核桃冲、寺儿梁口、火石岭口(踞虎关),再过西凉水泉、东凉水泉、黄石崖,最后终于怀来电视转播塔,全长约8公里。其中大石沟处被公路X415截断。这些都是古书记载的关口,也是我们今天要走的行程。
古籍中记述的关口现在已经难以查证,只能根据当地老乡的传承记忆、地形及经验的猜想。
据《四镇三关志》<昌镇形胜·乘障>载:“横岭下……边城三十一里,嘉靖三十四年(1555)建,四十四年修。附墙台三座。空心敌台二十八座,隆庆三年(1569)至万历元年(1573)节次建。”看来是先建的边墙,后建的敌楼和敌台。
”干插墙”是一种传统砌墙方式,凭借石块之间的基础稳固、错缝勾连,叠成了一个整体墙面,能历经百年风雨而屹立不倒。
据《四镇三关志》<昌镇形胜·乘障>载:“横岭下……东核桃冲,永乐年建,平漫,通众骑,极冲。”这些记述基本都提到这里的地形平缓开阔,是易攻难守、非常紧要的地方。从照片上也能看出这里的地形虽然有山,但是不险,比较平缓。
据《四镇三关志》<昌镇形胜·乘障>载:“横岭下……寺儿梁,永乐年建,平漫,通众骑,极冲。”看地形果然比较平缓,尤其是右侧口内,适合种庄稼。

看看这里的石墙,绝对算是这个地方的一等边墙了,还有巨大的吐水嘴。

据《西关志》<居庸卷之一·西路隘口>(明嘉靖年刊)载:“火石岭口,正城一道,水门一空”,这个倒塌的V字谷底应该为水门。也许水门在倒塌豁口的下面,由于年久淤塞,口内一侧被堵住了,洪水将城墙冲毁,这种情况在八达岭古长城东线有过(见本人博文《八达岭古长城穿越八达岭景区》一文)。

这里最近也叫踞虎关,此名的由来是:据说坊口村一农户曾于关口处捡拾到一块残缺的匾额,从左到右刻有“踞虎”两个字,匾额在虎字右边断裂,当地人据此认为匾额原应为“踞虎关”三字。于是,这段长城就被称为踞虎关长城,并且到处流传。
《四镇三关志》<昌镇形胜·乘障>载:“横岭下,……火石岭,永乐年建,平漫,通众骑,极冲。”
《西关志》载:“火石岭口,正城一道,水门一空。”这里应该是正城的位置,距离水门挺远,而且还隔着一个墩台。
关于关口的名字也有一个关口两个名字的现象,比如撞道口,关内一侧名字为“撞道口”(地名),关外一侧名字是“镇虏关”(关名),所以这里也许也是,关内一侧是“火石岭”(地名),关外一侧是“踞虎关”(关名)。

俯瞰火石岭关口,比城墙宽出很多的一个方形基础十分醒目。也许两个残顶之间原来有拱门,老乡拆砖拱门就塌了,城门外面的包砖也拆没了,只剩下拱门两侧残墩,由于城门顶上为了防水,加抹了厚厚的白灰,所以两侧残墩还能站得立。
《四镇三关志》<昌镇形胜·乘障>载:“横岭下,……西凉水泉,永乐年建,平漫,通众骑,极冲。”这里的地形基本都是平漫。
据《怀来县志》记载:坊口村原名防口,位于明长城南侧,是进入京师的边关要冲重地,明代设兵驻守,1938年防口讹传为坊口,于是从此改名“坊口”。
(本文未完,下节接续)
前一篇:约克古城
后一篇:踞虎关、横岭长城穿越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