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峡关东线长城(八达岭古长城、花家窑子)(上)

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长城游记 |
从八达岭古长城穿到花家窑口以前走过一次,但是没走到石峡关,这次看到户外平台组织全程活动,就报名再走一次,补一下课。于2019年4月21日全队17人,坐一个中巴来到这里。八达岭古长城是个收费景区,我快70了,所以免票。(本文作者李辛海)

在通往景区二道门的路上,在长城纪念墙的斜对面是长城石料场,上面是采石的痕迹,介绍牌子说:这里是石料场的遗址,有加工完的花岗岩石料,有半成品石料,其中一方石料破石壳已凿好,但尚未劈开。特别是石质火药碾的发现,说明在明朝时开山劈石已经使用炸药。上去看了看,荆棘太密,没法走到跟前,两次都没看到所说的景象。
八达岭古长城地处延庆县八达岭镇的东沟村,村庄四面环山,紧邻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八达岭森林公园和古长城,长城穿村而过。
八达岭古长城景区位于八达岭长城景区西南5公里,是八达岭长城的西大门,旧称“残长城”,以前没有修复,现在修了从这里到花家窑子的西线以后就叫“古长城”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收费)。东线通往八达岭长城景区的一段还是老样子,但是不开放。
闯王破关处我知道的有三处:1是八达岭古长城,有标牌讲解。2是石峡关。3是陈家堡双关子。不管是哪里,反正是绕过了八达岭关口,从西面的关口破关而入。我个人认为双关子破关的可能性大些,双关子东面有一段不高的碎石墙,根本挡不住闯王大军的攻击,而且那里的山势不险,比较平漫。也有可能是小分队在那里攻破以后,袭击石峡关背后而破关,大军从石峡关而入。大多数墙友也是认为从石峡关破关可能性大些,古长城口到八达岭太近,而且山势险峻,城防坚固。
这里也叫东沟关峡谷,关口确实曾有一座关城,现已无存。
这段长城应属于昌镇居庸路八达岭所辖,据《四镇三关志》<昌镇形胜·疆域>载:“居庸路,东至门家峪口,西至糜子峪口,延袤一百五十里。石峡峪属下各隘口约一百五十里,八达岭属下各隘口约四十里,灰岭属下各隘口约远六十里,近二十里。南至关,北至永宁城宣府地,各属下隘口约一百里。”这里应该是八达岭属下。
又据《四镇三关志》<昌镇形胜·乘障>载:“居庸路隘口一十八,八达岭下”所辖隘口7个,有:于家冲、化木梁、黑豆峪、八达岭口、王瓜谷、青龙桥东口、石佛寺口。这个关口是其中哪一个呢,老友萧先生说是于家冲,但是从《四镇三关志》对于于家冲的描述与这里的地势不太相符。
百度百科《石峡村》中提到:“石峡关为砖石长城,往东与花(应为“化”)木梁口的
“八达岭残长城”相衔接。”这里把八达岭古长城说为化木梁口。《四镇三关志》载:“八达岭下,……化木梁,永乐年建,平漫,中三墩空,通众骑,极冲,余缓。”这里的描述倒是有些像,口外平漫,口内为山谷,只有一座关口。最终,这里到底是哪个关口尚无定论。

2号敌楼的结构十分少见:这是个木芯敌楼,宽大的中室四面直通箭窗,箭窗之间的隔墙中间开有券洞。券洞没有开到底,下面还有个矮墩,这是第一怪。第二怪是,每个箭窗隔墙靠中室一端下面,砌有一块石方墩,这也是少见。中间的隔墙上开有长长的柱槽,曾有木柱子撑顶,下面的石墩成了柱础石。
据载,在清水顶附近发现了一块长城土边墙题名碑。经延庆县文物所专家鉴定,此碑为八达岭长城岔道——清水顶一带明朝修建长城土边墙的题名碑。
题名碑高116厘米,宽54厘米,厚15厘米,是明朝万历二年修建长城上边墙的题名碑。据专家介绍,当时为了加强长城防御功能,抵御外来侵略,在八达岭长城以外又加固修建了一道土边墙,有些像黄花城的二道边。题名碑就是为修建土边墙而立的。碑上字迹清晰可见,记录着当时修建岔道——清水顶土边墙10多位官员的名字。

百度介绍:西拨子村名的来由,一说为:明代《西关志》记载:“八达岭以北,系怀来城摆拨马、军士。其本关摆拨军士,自本关八达岭起,南至京师兵部门前止,东至灰岭昌平州止,共一十一拨,督察员一员,军士44名,马25匹,每半月一换,轮流传报。”“白羊口三拨,军士六名。”此处为其中一拨,称“西拨”(以东五里称“东拨”),这里成村后,就叫了“西拨子”。《四镇三关志》中确实对于小单位兵马称“拨”。
百度介绍,西拨子村的另一说为:以前各大驿站的中间也设置一些小型的休息场所,名为“五里一拨,十里一堡(应为“铺”字)”。当时西拨子恰为驿途中的一个小驿站,又恰好位于官道西边,故名为西拨子。
《四镇三关志》<昌镇
形胜·乘障>载:“花家窑,永乐年建,龙芽菜沟通单骑,冲。城东头至西头水口,平漫,通众骑,极冲。”说明这里是重要的关口之地,但是关口处应是水口(水关)。
上文提到的“龙芽菜沟”加个小知识:龙芽菜是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的嫩茎叶,在古代就被人们用来作菜。

这里有两块石碑,一块是全国文保碑:长城(花家窑子段)。另一块是花家窑子的介绍:长城花家窑子段位于八达岭镇帮水峪村东南,是居庸关西北重要长城段。始建于明初,明隆庆三年至四年(1569~1570)修建砖石长城和空心敌台,万历十七年和崇祯七年进行过修缮,隶属于明代昌镇居庸路,曾设关城一座,永乐年间建,设把总一员,受辖于石峡峪堡。关城现已毁。该段长城东起清水顶,西至石峡段,全长约3千米,从南至北遗存有石边长城、砖石长城和土边长城三类长城,构成严密的防御体系,此段长城有菱形敌台一座,是形制较为特殊的一座墩台。
本节未完,下节续接。
后一篇:约克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