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2019-02-17 21:54:57)
标签:

旅游

历史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长城游记
金山岭和蟠龙山长城都已经去过,而与古北口一河之隔的卧虎山长城还没走过,心里一直惦念。正好看到有户外组织卧虎山长城的穿越活动,于是报名于2019年2月9日(大年初五)乘三辆小车,共12个人来到密云县古北口镇。
为了方便穿越取车,我们分为两队,一队从古北口潮河边上的姊妹楼上,一队从西沟林场上,两队对穿,见面交换车钥匙,然后各自取车回京,这都是老户外想出的妙招。(本文作者李辛海)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我在的一队是5个人,从西沟上山反穿。这是西沟林场的大门,旁边小屋的牌子上写着:密云县古北口镇生态林管护站。我们就怕防火封山不让进,但是到大门一看开着的,没人管,大家庆幸的脚下生风。
西沟林场位于古北口镇潮河村的西北边缘,是古北口镇内唯一的林场。这天是大年初五,早晨多云有风,气温比较寒冷。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然而我们太大意了,没有防备,走到这些房子的前面时,让屋里的人发现了,死活不让进。我们佯装回返,然后下到路边的河沟里,猫着腰又回去,结果里面的人穿了衣服又出来了,发现了我们,一直把我们送出栅栏门锁上了。
这个有房子的地方地图上好像叫坡城子,以前是个自然村,后来把人迁走改为西沟林场,把周围一大片山林圈为古北口森林公园。现在这个村子据说叫人承包了,改成度假村。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我们出了林场往回走不远,左手有一座空房子,旁边有一条山路,先爬上山头再说。反正是野山,条条小路通罗马。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在山上发现下面有一条铁路隧洞,上面写着:潮河关一号,这条铁路是北京北到承德方向的京通线,附近有古北口站。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这是日军侵华战争期间(30年代)《华北交通档案》中的古北口火车的老照片,后面的大山就是卧虎山。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爬上山头发现这里有一条碎石长城,应该是北齐天宝年间(公元550年~559年)的,我们顺着这道长城往北走,去寻找明长城。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站在山脊上看到山下的潮河马蹄湾,在马蹄湾中间有潮关村。
潮关村是古北口地区现存最早的古城,村北卧虎山上有北齐长城。潮河关属于北齐长城的一个关口,据《北京历史地图集》记载:潮河关在北齐武平三年称“提携城”,隋唐时叫“提奚城”,元朝改为“潮河关”,明朝万历年间叫“潮河所”,清代至今仍叫“潮河关”。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这时也发现了明长城在我们西面的山脊上,这个山脊后面更高的大山就是八大(也有称八道)楼子长城段,我们顺着北齐长城去寻找与明长城的交汇点。我们所在的这条山岭叫潮河关西岭。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在北齐城墙的下面有一条小路同向并行,为了好走,我就顺着小路走,队友们在墙上走,后来出现了分叉,北齐长城直接通往山顶,而小路则顺着山腰转向西面的明长城。我和另一个队友从山腰小路切向西面。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这是我们这次穿越路程中明长城的第1座楼,虽然敌楼已经没有了,但是基座基本还好,下面是毛石垒砌,白灰勾缝,楼体为城砖砌成。这个残楼专业叫密云368号敌台,为了方便记述和读者理解,就算是这次穿越中的1号楼。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城砖中还有砌入木柱的圆孔,这种砌法在别处的敌楼中也有发现,可能是为了增加墙体的韧性,防地震,据载这里的地震还是挺多的。
这里的明长城属于蓟镇古北口路的潮河川所辖。据《四镇三关志》<蓟镇形胜·疆域>载:“古北路,东自卢家安寨,西抵蚕房谷寨,延袤九十五里。南至密云县。潮河川属下各隘口一百里,古北口属下各隘口一百里。北即口外。”可以看到古北路辖两个关口一个古北口,一个潮河川。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这是1号楼南面的城墙,顺着山坡转向沟底,这应该是我们原来计划的上山路线。虽然走了新的路线,但是也有新的收获,看到了北齐长城。转向沟底的城墙在沟底应该有个关口,现在没时间下去,无法查证。
据《四镇三关志》<蓟镇形胜·乘障>载:“古北口路关寨一十八。古北口下,……。潮河川下,蚕房谷寨……陡道峪寨……吊马谷寨……潮河第七寨,潮河关,洪武年建,通大川,平漫通众骑,极冲。潮河第六寨,潮河第五寨潮河第一寨,俱永乐年建。边城九十二里,嘉靖三十年建,隆庆元年修。空心敌台二十七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由此可见,这里的长城属于蓟镇古北口路的潮河川所辖。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顺着明长城回头往北走,在前面是2号敌楼。
明长城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主要配合明太祖对蒙古军事上的征伐政策所加固修缮,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派徐达等来修筑居庸关、古北口、喜峰口等处的城关后,发动了第一次对蒙古的北伐。而这里的长城建于嘉靖三十年(1551),所以说是先有关口,后建城墙,而空心敌台建的更晚(隆庆三年1569以后)。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这是2号楼的残顶,专业叫密云367号敌台,当地人称小高楼。应该是3*3眼的规格,是个拐角楼,南面一个门,东面一个门。
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太祖令徐达建古北口关城后发动了第三次北伐,由此可见古北口的重要战略位置。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这个敌楼的登顶蹬道是两侧对开的,这种蹬道方式在卧虎山长城中有好几处。2号敌楼也是明长城与北齐长城的结点。
明朝前期,从洪武到正统十二年(1368~1447年),对长城的修缮主要是在魏、北齐长城的基础上,增建了一些烟墩、烽堠、屯堡、关城、濠堑等,属于修修补补。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这里的城墙像是二等边墙,两边毛石垒砌,很长一段没有敌楼。
土木之变(1449)后,明王朝再也没有能力对蒙古族各部进行大规模的远征了,由此改为加强北方防务,修建长城防御体系。明朝对长城的大规模兴筑,始于正统,止于嘉靖末年,历时130年。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从这里遥望我们即将要走过的长城。
有资料说:卧虎山长城由八大楼子长城(约2.5公里)、黄峪沟长城(约4公里)、卧虎山长城(4.75公里)和万寿山长城(约0.3公里)共四段长城组成。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这里有个3号台,也许是个马面,上面没有砖砌的痕迹。
我认为从西沟林场往西是八大楼子长城。从西沟林场往东往北,到后面的三岔墙的结点和往西北方向的支墙应该是黄峪沟长城。从三岔墙结点往东到翻过卧虎山主峰,到古北口隧道口的一段是卧虎山长城。万寿山长城从潮河边上的姊妹楼往西南到古北口隧道口与卧虎山长城相接。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遥看卧虎山主峰,最高海拔665.22米,相对高度450米,山势陡峭,左面(北侧)有一个孤楼。卧虎山山顶岩石似两只老虎一仰一俯嬉戏而得名,不过这要有丰富的想象和观察角度。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前面有一段城墙还保留了一些砖砌的雉堞,墙体却是毛石垒砌,白灰填缝,属于在老城墙的基础上修修补补。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这是4号敌楼,也就是三岔墙敌楼,台面基本全平了,墙角下可能被放羊的掏了一个洞。这也是密云360号敌台,当地人称大高楼,应该是3*3眼规格的敌楼。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4号敌楼上面一片狼藉,什么都看不出来了。这个楼是三岔墙的结合点,也许是黄峪沟长城与卧虎山长城的分界点(个人认为)。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这是4号楼的西北门,通向一段支墙,最后通往山险而止。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这是4号楼的东门,通往卧虎山方向,城墙外侧有礌石口(也称悬眼)滑道的迹象。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这是4号楼南门,这段墙通向我们来的方向,旁边有个上兵券门,说明这个敌楼非常重要。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这是那段西北方向的支墙,最后爬升较大,抵山险而止,据说那座山叫大黑山。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这段支墙倒是一等边墙的水平,里面是毛石垒砌的石墙,外面包砖,非常结实,真不明白支墙为什么比主墙的建造规格高,可能是明中后期增建的。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这是我行程途中的5号台,应该是个马面,一侧与墙平,一面突出于墙体。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支墙的沟底应该有个关城,从沟底残墙的边缘看,能看出有一个长方形的台基宽于墙体,这算是6号关台。有小路从中穿过,这是从河北滦平通往北京西沟方向的捷径商道。据说隘口东面的山沟叫干沟,属滦平县涝洼乡所辖,西面的山沟是西沟,属北京古北口所辖。西沟林场在路口设铁围栏截断小路,但是人们撬开围栏仍在通行。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在沟底关城旁有个文保石碑,前面是全国文保单位:明代长城,滦平县政府2015年5月1日立。石碑背面:位置:涝洼乡大古道长城,至巴克什营镇营盘村高楼山。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等等。这一段长城属于滦平县保护。有人推测这里是潮河川关,地势平漫,极冲。也曾经是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鞑靼土默特部俺答汗劫掠京郊(史称“庚戌之变”)和1933年日军偷袭八大楼子国军阵地的通道。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借网友图片,这里的城墙上还设有礌石口,也叫悬眼,可见这里是极冲的地方,也是为什么要建一等边墙的理由。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过了沟底的隘口,上面有个残楼,算是7号敌楼,也是密云363号敌台。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7号楼正面,3*3眼的规格,有队友说里面有很多羊粪,也叫羊粪楼,放羊人躲雨圈羊的地方。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7号楼南面的拱廊全部倒塌。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北部拱廊结构保存尚好。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从7号楼看后面山上的城墙,由于是支墙,人烟荒僻,所以保存较好。由于通往终点的路途还很长,毕竟69了,体力有限,所以没有爬这段支墙,掉头返回到三岔楼,向东沿主线往卧虎山进发。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这是沿主线往东长城的上兵券门。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途中有8号残台,由于台基已平,只能从突出城墙的方边尚能看出眉目。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这是9号残台。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远去的残墙高高低低,逶迤而行。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这是10残台,在近处看只是一个土堆。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从远处看10号残台,就能看出其巨大的台基。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这里的城墙也是一等边墙的规格。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这里是11号残台,可以看出右面的城墙和左面墩台的突出部分。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远处的城墙接到山险而止,崖壁上是12号敌楼(密云357号敌台),是3*3眼的规格。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爬上崖壁,从侧面的小路绕到12号楼的后面进楼。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12号敌楼保存较好,没有过多的坍塌,只有向东的一个门。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上顶的蹬道也很完好。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楼顶的状态。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从楼顶可以看到对面山上(干沟的北山)有三条自上而下的边墙,左面的是那条明代修的支墙,中间有一小段碎石墙,右面又有一条较长的碎石墙,可能是北齐的长城。说明这条通道十分重要。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这是中间较短的碎石墙,看来有一定宽度,不像是挡马墙,也许是北齐时期的城墙。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12号楼后面是卧虎山主峰,下面有个圆楼,这里的城墙又是碎石垒砌的。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这是13号圆楼(密云356号敌台)南面的登楼口,与城墙齐。长城北京段的圆楼数量不多,估计也就是两三个左右,所以这个圆楼还是很珍贵的。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用长焦从侧面拍了一个特写,可以看到石墙基上面的砖砌雉堞和射孔。我个人认为这里的城墙和圆楼是利用北齐长城的遗存重新加固修成,从黄崖关北齐圆楼的形制看来于此非常相似。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这是圆楼通往东面的券门,石头阶梯为同心圆弧形。这个圆楼其实是个实心台,也许建有铺房,但是没有空心楼体。
卧虎山长城穿越(上)
圆楼东面的券门。
本节到此,下节接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