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共和国广场、威尼斯广场及其他

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世界旅游 |
2017年9月29日随途牛意大利深度团来到罗马游览,清晨早早地就从驻地出发,前去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共和广场是为了纪念1870年意大利统一而建,西南、西北面由环廊式建筑包围,东面是古罗马戴克里先浴场废墟,中间有水泽女神喷泉。

戴克里先浴场(Baths of Diocletian)是古罗马公共浴场。以戴克里先皇帝(244年~312年)命名,建于298年至306年,是最大的皇家浴场。这个浴场最初是由继任的马克西米安皇帝(约250年—约310年7月)在298年秋天从埃及返回罗马时委托建造的。

浴场占地约12公顷,中央的大堂长280米,宽160米,浴场综合体占地面积130,000平方米,中央的大堂浴池一次最多可容纳3,000人同时沐浴。浴场中心由冷水浴室,温水浴室和高温浴室沿轴线一字排开,其他场所对称地布置它们两侧,两个露天体育场在冷水浴室两侧,两个八角形大厅在高温浴室两侧。
537年东哥特王国(正式的意大利王国)的国王维蒂奇斯(Vitiges)围困罗马时,切断了供水渡槽,该浴场随之逐渐荒废了。浴场的主体建筑从1889年起被改造成为国立罗马博物馆(Museo
Nazionale Romano),1870年以前罗马出土的古物大多存放在这座博物馆里。

1560年代,教皇庇护四世命令在一些浴场废墟中建造一座教堂,以纪念在浴室建造期间死亡的基督教传教士,1563年,米开朗基罗受命利用浴场废墟上兴建了天使与殉教者圣母大殿,而1564年大师就在89岁高龄辞世了,其他建筑师和艺术家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加入了教堂的建设。
教堂的入口就建在浴场的残垣断壁上,看似很简陋,但内部空间其实是非常可观的。教堂主体是典型的巴西利卡结构,长90.8米、宽27米、高28米,一座巨大的长方体空间。除中间的主祭台外,两翼分别建有小礼拜堂。这里曾在意大利王国时期(1870~1946)成为正式的国家教堂,包括后来的国葬都在此举行。教堂内的一个小门通往伽利略纪念庭院,2010年4月28日,中国科学院向教堂捐赠了由李政道设计的高达6米的伽利略铜像。
教堂最令人关注的就是罗马标准时间子午线。罗马曾经也有标准时间,只是被英国格林威治标准时间抢去了风头。这条子午线就设在教堂的东侧侧殿,罗马当时也将这条子午线定为本初子午线。在十八世纪设置时,甚至还将米开朗基罗的雕塑给切开一个缺口,以便让这条精细的光线能洒落在教堂十八世纪建造的地面上,这条子午线显现了科学和信仰的结合。

共和国广场中央的“水泽女神喷泉”(Fontana della
Naiadi),是意大利雕刻家马里奥·鲁特利(百度卢泰利,Maior
Rutelli)于1901年设计的。四位裸体仙子姿态撩人的趴在代表四种水性的动物身上,海马代表海洋,水蛇代表河流,天鹅代表湖水,蜥蜴代表地下暗流。
天主教相信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在灵魂注入肉身的时候,即蒙受天主的特恩,使其免于原罪的玷染而怀孕。
圣母无染原罪,又称圣母无原罪始胎、圣母始胎无染原罪,是天主教有关圣母玛利亚的教义之一,正式确立于1854年12月8日。东正教和几乎所有的新教教派,都不接受这个教义。

底座四个角上各有一位预言了处女诞子的希伯来圣人或预言家,分别是:1.拿着自己的《以西结书》的先知以西结
(Seer Ezekiel);2.拿着《十诫》的摩西 (Patriarch Moses),3.善于弹琴的大卫王( King
David),4.同样捧着自己的《以赛亚书》的先知以赛亚 (Prophet Isaiah)。
1854年12月8日,教宗庇护九世发布《莫可名言之天主》(Bulla Ineffabilis
Deus)通谕,正式宣告“圣母无染原罪”为“当信的道理”。自此,“圣母无染原罪”正式成为天主教教义的一部分。
每年的12月8日是圣母无染原罪瞻礼日,是天主教节日之一,这一天教宗都会亲临此处向圣母像献花、祈祷。

圣天使城堡(Castel Sant’Angelo)又称哈德良陵墓(Mausoleo di
Adriano),位于意大利罗马台伯河畔,建于139年,城堡上圆下方,外围城墙则是五角星形,造型伟岸坚固,仿佛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实际上在近2000年的岁月中,城堡经历了多次破坏和修复,与初建时已经有了很大差异。最初是古罗马的哈德良皇帝为自己修建的陵墓,之后演变为军事城堡,再以后成为监狱、教皇宫殿。6世纪,教皇格雷戈里(Gregory)一世在堡顶竖立持剑的大天使雕像,用以“对抗”当时流行的黑死病,遂有圣天使城堡之名。
连接圣天使城堡与台伯河对岸的圣天使桥是贝尼尼的作品,被称为罗马最美丽的桥。桥上有十二尊雕像,靠圣天使城堡桥头的两尊分别是耶稣12门徒中的圣彼得和圣保罗,其余10尊均为双翅舒展、体态优美的天使,每个手上都拿着一件耶稣受刑的刑具。其实桥南端的八座都是由贝尼尼的徒弟按其设计图纸所塑建,只有紧靠古堡的两尊天使是贝尼尼亲自雕刻的。这两尊珍贵的作品已被转移至城里的圣安德列亚教堂保存,现在桥头的两尊天使是仿制品。

意大利最高法院(Palazzo di
Giustizia),也称正义宫,位于圣天使堡的东侧。由佩鲁贾建筑师古列尔莫·卡尔德里尼(Guglielmo
Calderini)设计的,始建于1888年,完工于1910年,被视为19世纪中叶以来建造的最大的建筑之一。法院建筑外观既气势宏伟,又精致美观。大楼中间圆拱内的雕塑,是一个正义女神像,左手打开法典,右手扶剑。大楼顶部是一个巨大的四匹马拉战车青铜雕像。

我们路过了哈德良神庙(Temple of Hadrian)。哈德良皇帝于公元138年去世,他的继任者安东尼努斯·皮乌斯在将近十年后的公元145年,以他的名义建造了这座寺庙,现在仅有一个地窖墙和外部柱廊的十一根柱子幸存下来。
这个喷泉原名是费利切水道喷泉(Dell'Acqua
Felice Fountain),由于中间拱门中雕了摩西像,又称摩西喷泉,是费利切水道渡槽的终点。由多梅尼科·丰塔纳设计,建于1585年至1588年。
三个拱门雕刻了旧约主题的人像:中央是摩西的巨大雕像,左侧是亚伦,右侧是约书亚。大理石水盆两侧有狮子吐水,这是当地居民的用水池,大理石屏障阻挡了对水源的污染。在喷泉旁边,教皇西斯图斯五世(Sixtus)安装了两个用于洗衣服的长盆和一个带顶棚的洗衣房,妇女可以在那里享受隐私。

维托里亚·埃马努埃莱二世纪念堂(Monumento nazionale a Vittorio Emanuele
II)是一座为纪念意大利的统一而修建于1911年的新古典风格建筑,以统一意大利的第一位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命名,也被意大利人称为“祖国祭坛”。由朱塞佩·萨科尼(Giuseppe
Sacconi)设计于1895年,建筑上的雕塑由全意大利的雕塑家共同完成。
纪念堂坐落在威尼斯广场南端,用纯白大理石建造,建有宏伟的阶梯、高大的半圆形回廊、喷泉、巨大的埃马努埃莱二世骑马雕像和两尊双轮战车上的女神维多利亚雕像,整座建筑宽135米,高70米,加上屋顶的双轮战车和维多利亚,高度达到81米,纪念堂底层设有意大利统一博物馆和无名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前有长明火,常年都有卫兵执勤护卫。
游客在在咖啡馆门口品尝和评价意大利冰激淋,味道确实不错。威尼斯宫(意大利语:palattsovenɛttsja),原名圣马宫,坐落在威尼斯广场。这是一座文艺复兴时期的哥特式建筑,在威尼斯共和国繁荣时期,这里曾经是威尼斯大使馆所在地,因此有了这个名称。现在这里是展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的博物馆。

在1469年,它是教皇的住宅,1564年,教皇庇护四世将大厦送给驻罗马威尼斯大使馆,保留一部分作为红衣主教公寓。墨索里尼在威尼斯宫有他的办公室,1936年5月9日用其二楼的阳台向追随者发表演说,史称“阳台演说”(这个画面在反法西斯的记录片中常常出现)。
圣玛丽亚迪洛雷托教堂始建于1507年,位于威尼斯广场,由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意大利建筑师安东尼奥·达·桑加罗(Antonio
da Sangallo,1453年~1534年)设计。大约75年之后,贾科莫·德尔·杜卡(Jacopo
del Duca)完成了圆顶。由于15世纪早期的教堂顶部有洛雷托圣母的图标,所以叫圣玛丽亚迪洛雷托教堂。
“真理之口”石雕其实是一个古罗马时代的井盖,收藏在一个名叫科斯美汀圣母教堂(Santa
Maria in Cosmedian)的地方,1632年在教堂外墙边发现的。这是一块雕刻着海神头像的圆盘,从中世纪以来,便流传着说谎者如果把手放在他的嘴里,会被咬断的说法。
1980.12月罗马历史中心,享受治外法权的罗马教廷建筑和缪拉圣保罗弗利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理由是:根据神话传说,罗马城由罗穆卢斯和瑞摩斯于公元前753年修建。罗马首先作为罗马共和国的首都,后来是罗马帝国的都城,再后来到了公元4世纪,这里则成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中心。
1990年,这个世界遗产地的范围扩大到了罗马八区的城墙。该文化遗址包括了一些著名的古代建筑,例如:古罗马广场、奥古斯都的陵墓、哈德良的陵墓、万神殿、图拉真柱、马可·奥里利乌斯柱,以及罗马教皇的许多宗教和公共建筑。
关于罗马古城这次游览的介绍全部完成,主要的感触是古迹保存的很好,基本新的建设都让位于古迹的存在,哪怕是残垣断壁。虽然城市显得杂乱无章,但是里面有说不完的故事和猜不完的迷,咱们的北京已经没有多少故事和谜了。
全文完。
前一篇:罗马万神殿、西班牙大台阶、许愿池
后一篇:海坨山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