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历史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中国旅游 |
从户外运动平台的介绍上了解到,崇礼的喜鹊梁和玉石梁上有北齐时期(550~577)的长城(后来才知道是明长城),十分感兴趣。又查了那里的天气,最热28、9度,在夏天就是凉快的了,所以决定参加淘伴户外的活动,到崇礼的玉石梁和喜鹊梁一游。
2018年6月30日在北京惠新西街南口集合上车,早上7点30分一共两辆大巴,90多号人马,浩浩荡荡杀向崇礼。(本文作者李辛海)
我们的目的地是水泉子村,图中的铁牌楼就是水泉子村的村口,在村口有停车场。路上由于车祸堵车,耽误了半个多钟头,中午11点半左右才到,将近4个小时,时间比较紧了。
水泉子村隶属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四台嘴乡,村里人不多,以老年人为主,主要经营蔬菜种植,村里有个蔬菜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圆白菜,土豆,蚕豆等等,没有看见蔬菜种植暖棚,基本是农田自然生长,由于山区雨水比较丰沛,所以能保证蔬菜的正常生长。

村里的居民房屋比较简陋,房脊已经高低不平,生活还是比较困难。

村里的居民房屋比较简陋,房脊已经高低不平,生活还是比较困难。
这里的植被很好,由于还没有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原生态的高山草甸和森林发育的非常完整和茂盛,地质情况也是以高山土壤地为主,不像北京的山区,基本都是以岩石为主。
据说这里夏季平均气温 19 摄氏度,空气中负氧离子超过 10000 个 / 立方厘米,素有天然氧吧之称。
我们原来的计划是从水泉子村穿到玉石梁,再穿到喜鹊梁,从喜鹊梁回到水泉子村,路线是一个大回环,但是由于下午突然下起中雨,并夹杂着冰雹,所以没到喜鹊梁就往回返了,在返回路上大家无一幸免,全都挨淋了,当然,有穿雨衣的,有打伞的,也有冒雨的,还有摔屁墩的,各式各样,狼狈而回,但是大家兴致不减,我也是感觉玩的跌宕起伏,有意思,尤其是草甸子上的阴云美景太棒了。
对于这次行程,我们队友的记录是:里程8.1公里,上升424米,用时3小时20分。
金色的小喇叭朝着蓝天白云吹响。
盛夏,小花小草像地毯似的铺满山野,蜂鸣蝶舞,走在松软的草地上,满满的花香,真是令人陶醉。

这是我们登山的小路,各种野花随处可见,厚厚的草甸走起来很有弹性。

用接片环视了一下周围的景色,远山也是如此,山风送爽,心情与景色共舞。

多么厚实的草甸子。

草甸上的白桦树。

用接片环视远山的森林。

远山上的云彩。
这种小白花叫瓣蕊唐松草,还拍了很多野花,由于太多这次就不展示了。
玉石梁长城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四台嘴乡水泉子村,又称水泉子长城。山脊即是玉石梁,海拔2160米。
据说崇礼境内就有六个朝代的长城,总长度约为170多公里,这里的明长城部分利用了北魏、北齐和秦汉时期的古长城。墙体建筑材料有砖、石、土三种。墙体高低宽窄随地形的险要形势而异,山高地险处的墙体相对低窄,平地要冲之处墙体则高大宽阔。
崇礼县境内的明长城就达到了92.3公里。据崇礼县收藏的长城碑记载:崇礼县境内明长城大体呈梯形,底部宽为一丈六尺(5.12米)、顶部宽为八尺(2.56米)、高一丈七尺(5.44米)。这些修建于明成化和万历年间的长城,墙体均为石砌,有站台、瞭望台、烽火台墩153个。
“干插墙”是山区的一种传统砌墙方式,用毛石错位叠压而成,不用石灰或水泥,看似用石块随便垒砌,可是其坚固程度并不比水泥混凝土的差。用这种方法修建的长城北京这叫干插(碴)边。
崇礼县与张北县交界的桦皮岭,汇聚了战国时期的燕北长城、秦始皇连接燕赵的秦长城、西汉长城、第一条少数民族修的北魏长城、修筑更加完备的明长城。

最后拍一张我也走了,雨太大收起了相机,把贵重的东西放在背包里。没带雨衣,夏天倒也无妨,但是后来的冰雹却是有些威力,打的还挺疼,据说有个小姑娘打哭了。我肯定也是落汤鸡,由于我们是沿着前面人踩出的路走,所以很滑,我起码摔了好几个屁墩。
下午4点半左右人就都上了车,这时雨也小了,还差一个,就和另一辆车上的人对调了一下,让另一辆车等他,我们赶快回京,司机开启了暖风,晚8点半到家。
这次户外穿越虽然挨了雨淋,但是心情却是非常愉快,天气的多变,风光的多样,在一次活动中还是不多见的,尤其是原生态的景色简直是太棒了。拍的各种小花另外再发专辑。
全文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