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接中节。

鸡鸣驿古城里的泰山行宫,始建于明代,清朝顺治8年重修,供奉的是碧霞元君,殿内壁画仍旧清晰可见,富于层次感的绘画效果令人拍案叫绝,是研究宗教和邮驿的重要资料。

重建的山门,一只狗在台阶上睡懒觉。

泰山行宫的内院。
相传姜太公保大周统一天下,各大小官员及眷属均封神位,泰山顶封让于碧霞元君,碧霞娘娘遂隆旨,为西地长安到泰山每500里建一行宫,为其歇间,故名曰泰山行宫。

修复的正殿带抱厦,梁柱还是老的,

颇有规模。

正殿内供奉的碧霞元君像,身后的壁画是老的,像是侍女条屏画,独具一格。

殿内大梁上的沥粉贴金龙还是老的,在民间建筑中算是高规格了。

大殿两侧的壁画保存完好,但是不让拍,一位老人追着干扰,没有仔细拍局部。

壁画内容像是连环画是结构,黄色竖签上的文字像是说明词。

正殿前廊西墙根开有一个小龛,应该是供奉土地爷的。由于他的地位较低,又住在地下,所以他的供奉也在很低的地方。
土地神又称土地公或土地爷,在道教神系中地位较低,但在中国民间信仰极为普遍,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俗话说“别拿土地爷不当神仙”。

正殿的西隔间供奉的是张仙。
张仙又称送子张仙。是中国民间供奉的吉祥神,传说能够赐给世人儿女后嗣的道教男性神祇,类似于送子娘娘、鬼子母神。

殿内的壁画保存完好,这是西壁的壁画,上面中间有条黑色天狗,左手骑白马的张仙用弹弓射它。《历代神仙通鉴》认为张仙有以弹弓逐打凶神“天狗”,保护世人生儿育女的能力。

正殿东隔间供奉的是应该是文昌帝君,怎么成女性了。旁边两个小童应该是“天聋地哑”,是文昌帝君的两个侍童,一个掌管文人录运薄册,一个手持文昌大印。一个能知者不能言(哑巴),一个能言者不能知(聋子)。文昌帝君掌管文章科举,关系富贵贫贱,保密问题很重要,以免天机泄漏。

壁画保存完好,东墙绘有四值功曹等等。不让拍照,草草了事。

正殿旁边有两块残碑,这个字迹不清,都是人名“信士×××”,应该是功德碑。

还有一块倒地,看不清,碑额篆字不认识。

泰山行宫对面的戏台。

戏台的后台和演出台,像是重建的。

坍圮的老屋和仍在居住的房子都在一起。

无聊的发呆。

驿城二街上的文昌宫。
文昌宫始建于明代,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地方,也是驿学,自其建成之日起,即为驿站子弟及城内富家子弟上学读书的地方,故兼有文庙的作用。

文昌宫的木门比较独特,古朴沧桑,匾额:文教昌明。

有个宽阔的门廊。

两边墙上的砖雕图案。

文昌宫庭院。

文昌殿,匾额:斯文在兹。

大殿内的供奉,文昌帝君和天聋地哑二弟子。壁画新绘的。

大殿西侧的碑亭。碑文首款:新建魁星楼碑记,落款:大清乾隆三十七年岁次壬辰桂月。

碑额正面是双龙戏珠图案,背后是双凤朝阳图案,额文:文明千古。

大殿东侧碑亭。左碑碑额:永垂不朽,内容漫漶不清,落款:大清光绪二十三年。右碑看不清了。

两侧厢房前廊两端开有券门,四个门额题字:泮水宫、翰墨林、尼山地、图书府。

从西城门楼俯瞰前街。

城墙下的老房,还在居住。

别样的触动。

这么矮小的院门里居然出了一辆大车,惊讶。

在鸡鸣驿城的北部有个永宁寺,现在只修复了一座大殿和偏殿,其余的建筑都在历史中改为学校。

我认为这是修复的永宁寺偏殿。

在大殿的西侧不远有座门楼,从建筑风格上看像是清末或者民国早期的小学校门。

门额题字破坏的很彻底,勉强能认出“雨×小学堂”,首款和落款都认不出来了。

门楼能不倒是因为后面有一个宽出的廊檐,可以避雨。

多么漂亮的老式教室,青砖到底,磨砖对缝,卷棚顶,几乎落地的大窗户。

教室内部,为了加大进深增加了柱子和副柁,采光非常好。

这个像是老师办公室。

在它门北面就是解放后新建的小学校,现在由于居民外迁而废弃。

老城一角。

多么精致的小门楼。

还有一个影壁。

城里人。

城里的公馆院。公馆院始建于明代,是当时负有军国大事的重要官员下榻的地方。

公馆院残破的影壁。

公馆院第一进院子。
公馆院即驿馆,专供过往官员、驿卒就餐住宿地方,这座三进院落的北屋,隔扇木插销头做工考究。

正房门廊的砖雕。

正房与厢房之间的影壁墙。

这是二进院子,正在修复两侧的厢房。

公馆院侧门的门廊。

朴实的小门楼。

丰收的院子。

城里人的生活。

古城里还有一座修复的龙神庙,从庙里壁画风格看应该始建于明代。庙门左手的高房子是龙神庙的戏台。

龙神庙正殿,它的后面还有一座白衣观音殿,一座庙里佛道混搭倒也常见。

匾额:泽沛苍生。

一般龙神庙供奉的是龙王爷和龙王母,这里供奉的是龙女吗?不得而知。

上梁上还盘着两条龙,四面壁画还有。

从壁画的官服来看是明代的无疑。

西墙的神仙壁画还算完整,据说文革期间,庙宇被征做仓库,当地人就用石灰将壁画粉刷,直到1982年,才开始请专家一点点将这些已经有400多年历史的壁画慢慢清理出来。

大殿前廊西墙下有个小龛,估计是供奉土地爷的,由于他的地位较低,又住在地下,所以他的供奉也在很低的地方。
土地神又称土地公或土地爷,在道教神系中地位较低,但在中国民间信仰极为普遍,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俗话说“别拿土地爷不当神仙”。

龙神庙后面还有一座白衣观音殿,应该是同时期建的。

匾额:白衣观音殿。
佛教把观世音形象塑造得很庄严,既神圣,又慈祥,给人以可敬可亲的感觉。据认为,《图画普门品》中描绘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三身”,以白衣观音的形象最使人肃然起敬。这尊像又名“大白衣”、“白处观音”。因其身穿白衣,又在白莲之中,因而就其衣饰名为“白衣”,就其住处名为“白处”。白衣显示圣洁、淳净的菩提之心。

大殿里的供奉,四面壁画虽有斑驳,但保存完好。
白衣观音在民间被认为可以消灾延命、保家人平安,妇人求儿、安产、育儿等也都可求拜白衣观音,故而甚为流行。

墙上绘制的护法天王像。

山墙上的佛教壁画。

大殿梁架上的彩绘。

大殿前廊两侧的壁画,像是哪吒。
哪吒,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道教护法神。哪吒信仰兴盛于道教与民间信仰。在道教的头衔为中坛元帅、通天太师、威灵显赫大将军、三坛海会大神等,俗称太子爷、三太子。

道教的护法神守在佛教的大殿两旁,也是无语了。

龙神庙(左)对面有座戏台(右)。

戏台也是复建的。

戏台的前台和后台,用料上是新旧混搭,挺好。

戏台的西侧有一堆残碑尚未整理。
最前面横躺着的碑额“流芳”,首款:新建城隍庙寝宫,落款:大清嘉庆三年秋榖日。

城中的泥墙小门,用黄土加麦秸。

到处是精美的老物件。

别样味道。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