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寒同山资圣寺和神仙洞游记

(2017-12-29 22:47:05)
标签:

历史

旅游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中国旅游
资圣寺位于山东莱州城东南8公里处的寒同山之阳,与神仙洞相隔不远,2017年6月2日随朋友到此一游。
寒同山资圣寺和神仙洞游记
资圣寺创建年代不详,据说是世纪古寺,我觉得像是比较新的,也许是原址复建。
寒同山资圣寺和神仙洞游记
寺院山门。寺院坐北向南。
寒同山资圣寺和神仙洞游记
大雄宝殿为重檐庑殿顶,巍峨壮观,前有月台。
寒同山资圣寺和神仙洞游记
大殿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药师佛像,地藏王菩萨像,文殊师利及普贤菩萨像,以及十八罗汉像。
寒同山资圣寺和神仙洞游记
在大雄宝殿的西侧后面上台阶,有宽大月台,文昌殿和偏殿各一座。
寒同山资圣寺和神仙洞游记
文昌殿,还没有挂匾额。
寒同山资圣寺和神仙洞游记
文昌殿里的供奉。
寒同山资圣寺和神仙洞游记
资圣寺外有一螭首龟趺古碑,据记述为:刘处玄万寿宫碑,碑文详细记载了神仙洞的开凿建造及金元之时道教在莱州的活动情况,现在字迹漫漶不清。
寒同山资圣寺和神仙洞游记
出了资圣寺往东走,不远的一条山道旁就能看到神仙洞石窟造像的省级文物保护的石碑。
寒同山道教遗址西连云峰山,北依大基山,主峰海拔337米,是云峰山森林公园的组成部分。《莱州府志》记载:“在府城东南三十五里,又名神山,掖水发源于此”。寒同仙洞为县内八景之一,在《大清一统志》和《读史方舆纪要》中,均见记载,甚至名传东瀛日本。
寒同山资圣寺和神仙洞游记
还有一个县级的“寒同山道家石窟”的文物保护石碑。
《掖县志》记载:“寒同山,光水出焉,俗名神山,有洞七,石像四十有九(今仅见36座石像),山阴有姑洞亦有石像,元时皇姑学道之所,山脉连神山文峰高望,东西共九峰,又名九仙山”。金末元初,全真教著名大师邱处机、刘长生等都曾在此造观修真,并从这里率徒周游全国。
寒同山资圣寺和神仙洞游记
登山的山道。
寒同山资圣寺和神仙洞游记
在神仙洞不远有口山泉还在供工作人员使用,装了木门,贴着“神山龙泉”的条幅。
寒同山资圣寺和神仙洞游记
来到神仙洞景区。为了保护石洞,加盖了廊子,右面的铁丝网里正建一座砖塔。
神仙洞位于莱州城东南8公里处的寒同山之阳的山腰崖壁上,为金元时期所建造。传说开洞之时,忽然大雾遮山,貌不可辨,只闻凿锤之声,传至数里。40天后,雾散天晴,洞府、神像奇迹般地出现。人们以为这是神仙所为,故称神仙洞。
寒同山资圣寺和神仙洞游记
洞分上下两层,共有6个石洞,上层四洞较大,下层两洞较小,这里是下面的两石个洞,没有门额。所有洞窟由人工凿成,为元代所凿,一共供奉道家诸仙石雕塑像36尊。6座石窟名为“长春洞”、“虚皇洞”、“五真洞”、“七真洞”、“真官洞”、“刘祖洞”(洞名说法不一)。
寒同山资圣寺和神仙洞游记
下面两洞中的西侧洞里供奉的是光宁真人,应该是真官洞。
据碑文记载,神仙洞系全真教七真人之一刘长生弟子宋德方所开凿,刘长生曾在此山修炼。
寒同山资圣寺和神仙洞游记
下面东侧的洞应该是刘祖洞。
中间是刘长生(1147~1203),名处玄,字通妙,以号行,掖县人,金代著名的道家“全真派七真人”之一。
右面马但阳(世称马丹阳),正名:马钰(1123~1183),道教支派全真道二代掌教,原名从义,字宜甫,入道后更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道教全真道道士。
左面谭通征,正名:谭处端(1123~1185),全球道教主流——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初名玉,字伯玉,后改法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金大定年间师事王重阳,为全真道南无派创立者。
寒同山资圣寺和神仙洞游记
第二层的洞窟,左面第一个洞是长春洞,第二个洞是虚皇洞。
寒同山资圣寺和神仙洞游记
长春洞里供奉的是陈抟(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亳州真源县人。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尊奉黄老之学。这是一尊侧身睡卧于石床上的石像,身长约两米,双目沉闭,嘴角松弛,合掌托腮。陈抟造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是研究中国雕塑艺术的珍贵文物。
寒同山资圣寺和神仙洞游记
虚皇洞洞口,侧面有个小龛。
寒同山资圣寺和神仙洞游记
虚皇洞里供奉的虚皇和弟子像。虚皇是一个道教神名,即高上虚皇道君,出自南朝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
寒同山资圣寺和神仙洞游记
左数第三个洞前面有个石牌坊,题字:神山仙境,牌坊是由两侧的旧构件和中间的新构件修复而成。
寒同山资圣寺和神仙洞游记
第三个洞是最大的一个洞,门额“神山洞天”,应该是五真洞。
寒同山资圣寺和神仙洞游记
洞内规模宏大,幽深静谧,洞内空间约200立方米,洞中11尊石像,或盘、或坐、或立,肃穆、飘逸、安详、虔诚,各具神态。四壁有墨笔题字,不知何时的。
寒同山资圣寺和神仙洞游记
窟顶为深浮雕云龙,张牙舞爪,给石窟造成了一个浩瀚深远的天宫景象,被香烟熏黑。
寒同山资圣寺和神仙洞游记
从洞口往外看。
寒同山资圣寺和神仙洞游记
这是第二层最右面的一个洞,应该是七真洞。
六个洞里石像保存基本完好,道家造像造型古朴,线条明快,是研究雕塑艺术的珍贵资料。除了陈抟造像为原石所雕,余为雪花白大理石雕刻,人物形象生动,结构比例准确,衣纹线条流畅。衣褶、绦条、冠靴及服饰下摆的反转折叠,均处理得合理细致。现在的金色为信徒捐赠善款后新做得,有些破坏文物了。
寒同山资圣寺和神仙洞游记
后山上的松树林,在岩石中盘根错节,顽强生存。
寒同山资圣寺和神仙洞游记
松树也是奇形怪状。
山顶古松苍翠,山坡上巨石林立,蹲、站、俯、仰,俨如众多道徒在听经受教。这大自然造化的神山与人工凿造的神仙洞之美,统一和谐,令人惊叹叫绝,流连忘返。每年入春,踏青游人络绎不绝,逢值农历三月三日,游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祭奠神灵,山会盛况空前。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