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从加大伯克利大学毕业了(一)

标签:
大学毕业加大伯克利分校医学院申请 |
分类: 杂谈闲聊 |
这些日子,儿子可忙坏了,又要准备毕业考试(两天内只睡了5个小时),又要准备毕业典礼,要穿毕业礼袍,怎么也要西服革履吧。
在国内的时候总认为穿毕业礼袍戴“博士帽”是获取博士学位时才能佩戴的,其实不然,在美国中学、大学毕业都穿礼袍戴“博士帽”,只不过中学毕业时的礼袍大多不是黑的,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而大学毕业则一律是黑色的。中学的礼袍是学校租的,而大学则要自己买,我想大学生不让他买也难,这是人生的重要里程碑,大学毕业对许多人来说是人生在校受教育的终点,花三十美元买件值得终身纪念的毕业礼袍压箱底,可以不时翻出来怀念一下大学校园的生活是件no brainier 的决定;再说对那些要继续追求更高学位的人来说,获得硕士、博士时说不定还有再穿的用途呢。
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不能不感叹斗转星移,时间流逝之迅速,仿佛参加儿子的高中毕业典礼就在昨天。儿子在他所在的高中以最优异的成绩步入UC Berkeley 大学(他在middle school 和high school 都获得过美国总统奖),虽然他也报考了哈佛大学也获得了为数寥寥的面试机会,但终究没被录取。儿子一副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的样子,“录取了我也不去。”这话也不是完全没道理,撇开私立大学昂贵的学费不说,全美公立大学历年评选第一的UC Berkeley 与我们的住宅近在咫尺,开车仅用15分钟 (我们曾在Berkeley住过5年,儿子在哪上小学时就立志要上Berkeley大学),这所为平民子女所开的公立大学其教学之严谨,给分之吝啬,压力之巨大在全美的undergraduate 中可能是绝无仅有的。
我们毕竟是第一代移民,在美国能走到今天,跨入中产阶级已经很不错了,八岁来美的儿子曾过过苦日子,也深知父母来闯美国的不易,学习上总是self-motivated不需催促。记得儿子刚来美国时,迷恋上游戏机,我跟他有一次促膝长谈,我告诉他如果你想玩,我可以给你买所有不同种类的游戏机和游戏光碟,保证让你玩个痛快,给你一个愉快的童年。但是你要有一个选择,你是现在玩个痛快,将来作个无用的人,为生存而挣扎呢;还是现在有节制的玩,将来有份好工作不为生活而操心,度假时尽情地去玩。早玩还是晚玩你可以自己选择。从此以后,儿子对玩游戏机定了自己的schedule,周末的两天每天只玩一到两个小时,从不越规。
儿子从小就胖,每个人见了都夸是个大胖小子,他自己也挺得意,从来不少吃不少喝,记得15年前他第一天来美(我先行出国,四年后他们娘俩才来美团聚),见到家有可口可乐,一天就喝了四罐,跟他表妹在电话上洋洋得意地说,这里可乐随便喝。旺盛的食欲和他自己的不在乎,进高中时大概就有二百磅了,称体重时从来不让我们看。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来美探亲没少念叨他,我们父母更是为这事摸破了嘴皮,可他就是我行我素。直到他在高中被选成了学生会主席,不知为什么开始讨厌起自己肥胖的身材,积极参加起了运动,打网球,练哑铃,每晚坚持围海边跑步,每次回来都是汗流浃背。读到他的作文才知道,有一天他半夜饿起来,下楼打开冰箱,思想斗争激烈,结果又关上了冰箱,饿着肚子睡了。我们总结的经验是,孩子自己不觉悟时,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其它缺点上,反复批评(有的家长还体罚)实际上并不起作用,只有想办法让他们内心有了反省,有了自觉就有更新的动力。看看他现在那满身的肌肉,焕发着青春气息的体型,真是“浪子回头金不换”。你的学习成绩再好,没个好身体,对社会也是个废物,因为你丧失了回馈、报效社会的起码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