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解读宝宝夜哭

生理性啼哭,别焦虑
一般来说,属于生理性啼哭的,宝宝一般情况良好,精神佳、饮食正常、哭声响亮,并且当外界不良因素消除时,哭闹会渐渐停止。因此,对待生理性啼哭,父母不必过于焦虑,更不要宝宝一哭就马上抱在怀里,否则,容易养成宝宝“非抱不睡”的坏习惯。
宝宝白天想睡觉
白天:宝宝在白天也需要一些睡眠,如果在很困的时候被人为制止,宝宝就会哭闹不止,所以父母要保证宝宝规律的睡眠。但是白天的睡眠很长也会影响到宝宝晚间的睡眠,所以在两次睡眠间歇可以采用声、色、光等逗引他,吸引他的注意力;抱他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喂几口水提神;洗个下午澡,让他下午不嗜睡。
晚上:为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睡前让宝宝吃饱奶水,并逐渐减少宝宝夜间吃奶的时间。
饥饿、口渴、过热或过冷、尿布浸湿等
通常宝宝饥饿、口渴时,啼哭声会时高时低,间或晃动小脑袋,张嘴左右觅食,检查其腹部平坦、柔软,用手指轻触其面颊会出现吸吮反应。这种情形,只要给他喂足奶水,宝宝自然就会乖乖安睡。另一方面,要注意检查宝宝的手脚温度和衣服被子的厚薄,以免宝宝因过冷或过热引起啼哭。过热就要适当打开包被散热,并给宝宝喂奶水,令其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憋尿、做梦
不妨查看宝宝的尿布,并及时给予替换。偶尔夜惊,可能是宝宝睡前过于兴奋,可在睡前帮他们做个全身按摩或洗个热水澡,让宝宝安稳入睡。
受到强光、巨大噪声(如关门声)、强烈颠簸、蚊虫叮咬、瘙痒、疼痛等刺激
孩子对刺激适应能力差,通常会哭啼,所以,应尽量避免上述刺激。在夏季,要仔细查看是否长了痱子,要帮他清洁皮肤、撒上婴儿爽身粉、轻轻予以抚摩,宝宝不痒,自然就能舒服入睡了。
个别粗心妈妈在睡眠时会不小心挤压、碰哭宝宝
可抱起宝宝轻轻摇晃,或抱着他在屋里走走,或抚摸他的皮肤,或陪他轻轻说说话、唱唱歌,宝宝得到极大安慰和满足后,慢慢就会停止啼哭了。
病理性啼哭,马上送医院
病理性啼哭时,声音多较为尖锐剧烈或声音嘶哑,可伴精神委靡、多汗、烦躁、面色苍白、呕吐、腹泻等。
感冒受凉时
常会伴有发热、精神不振的表现,啼哭声变弱,或发出哼哼声;宝宝哭声嘶哑,伴呼吸改变。应考虑为呼吸系统疾病,须及时送医院就诊。
阵发性啼哭,肚子鼓胀
可能是喂奶不当或不注意卫生,引起腹胀、腹泻症状。除了用正确的喂养方式为宝宝喂奶,还可以为宝宝按摩腹部,另外,也要警惕小儿腹泻。
因为缺钙或患佝偻病,白天尚且能够安静,一到晚上就开始啼哭
必须带其去医院检查,适当进行补钙治疗,白天多外出晒晒太阳。
维生素B1缺乏
可予维生素B1服用,几天后症状可明显改善。
对于家里的夜间哭闹分子,年轻父母应当仔细观察,辨明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加以应对。由于新生宝宝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生物钟的稳固建立仍需一段较长的时间,年轻父母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调整好作息,耐心地帮助宝宝逐渐建立自己的睡眠规律,宝宝夜啼的问题随时日渐长,必然迎刃而解。
快速归纳:
- 生理性夜啼,应见招拆招,不要养成一哭就抱的坏习惯。
- 病理性夜啼,应马上就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