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的到来,不守约

(2013-06-03 15:53:49)
标签:

早产

b超

宫颈

分娩

过期妊娠

分类: 《家庭医生孕育宝典》

家庭医生解读早产和过期妊娠

l   分娩指的是胎儿、胎盘、胎膜和羊水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

l    妊娠的平均周期约40周,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周,称为足月分娩。

l    若妊娠满28周、不足37周而分娩,称为早产。孕周越小的早产儿,体重和身长越小,适应外界的能力越差,生命力越薄弱,越容易患病,死亡率越高。

l   妊娠满42周甚至更长时间才分娩,称为过期妊娠。过期妊娠易发生胎盘老化、羊水减少,对胎儿、准妈妈都不利,应注意避免。

你的到来,不守约

 

自测早产十大诱因

    ①生殖道感染史,包括下生殖道感染史、牙周病史等。在孕前及孕期应积极治疗,避免盆浴或游泳,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治疗牙周病。

    ②子宫过度膨胀。由于近年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双胎、多胎者增多,易合并羊水过多,以上三者都会使宫腔压力增高而致早产。

    ③曾有过早产或晚期流产史,再次发生早产的概率增加。

    ④子宫发育异常、子宫畸形,如单角子宫、双子宫、纵隔子宫等。

    ⑤有宫颈手术史,如曾经做过宫颈锥切或前次流产、分娩导致宫颈损伤的人。

心理因素,如准妈妈过于紧张、焦虑,精神抑郁。

准妈妈吸烟每天超过10支或酗酒。

孕前体重过低或身材矮小。

年龄过小或过大,如年龄小于17岁或超过35岁。

在孕期患严重并发症。

如果有以上因素,应严密监测。

预警早产的两大检查

检查项目

详细介绍

教你看报告

措施

准妈妈阴道后穹窿的分泌物——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

在孕22周以后fFN阳性就提示胎膜与蜕膜分离,意味着有早产的可能。

阴性:准妈妈在近两周内发生早产的可能性很小。

阳性:仅说明早产可能性大而已,未必一定会发生。因为其他因素,如行阴道检查、阴道出血、性交及胎膜早破等,也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的出现

卧床休息、禁过性生活,如有宫缩,必要时给予宫缩抑制剂治疗

B超测量宫颈长度

2224周作B超检查,以了解宫颈长度,尤其对于有先兆早产及宫缩现象的准妈妈,更要测量其宫颈长度

若检查的宫颈长度>30毫米,经保胎治疗后,一般不会发生早产;而<30毫米,尤其<25毫米,或宫颈内口漏斗长度大于宫颈总长度的25%,则提示早产的可能性大

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与观察

                    你的到来,不守约

                                  熟知早产三征兆

早产三个征兆为下腹部变硬、出血、破水。为预防早产,此刻若发生令人非常兴奋或悲伤的事件,应暂不告诉准妈妈,以免其情绪激动;孕36周以后严禁过性生活;避免剧烈运动或腹部猛撞,不要攀高或提举重物、长途旅行,要充分休息;尽量不要到人多的公共场合或在上下班高峰期外出;平时多穿平跟鞋,避免被碰伤或跌倒;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双胎或多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子宫畸形等情况的准妈妈,更应当心,有过自发性早产史的准妈妈尤其要注意,出现情况应随时请医生处理。

                                  宝宝迟到五大诱因

①妊娠末期内孕激素过多或雌激素过少。雌激素的作用是促进临产前血中催产素和乙酰胆碱等使子宫收缩的物质增加,从而发动分娩。若在妊娠末期孕激素过多,而雌激素却减少,就不容易激发子宫收缩和引起分娩。

家族有此遗传史,如胎盘硫酸酯酶缺乏症。

胎儿过大,导致胎儿头盆不称或胎位不正常。

胎儿畸形,如无脑儿或胎儿小且不规则。

新陈代谢不正常。维生素E有保胎的作用,但维生素E过多可能会导致过期妊娠。

如果有以上因素,应严密监测。

                            早准备、早检查,预防过期妊娠

  • 在妊娠期既要休息好、营养好,又不能过分以逸待劳,过分“养胎保胎”。
  • 到了妊娠晚期,宜多进行轻松愉快的散步,以促使周身气血畅流,缓解胎盘老化,有利于顺利分娩,促进“瓜熟蒂落”。
  • 作胎心监护,B超检查。若B超提示胎盘钙化Ⅲ度,羊水又少,应即处理,以剖宫产为宜,这样过期儿死亡率会明显下降。

快速归纳:

  • 早产:三征兆“下腹部变硬、出血、破水”;不攀高或提举重物;不焦虑不紧张;孕22周后fFN阴性、宫颈长度>30毫米,一般两周内不早产。
  • 过期妊娠:孕激素过多或雌激素过少;避免过分“养胎保胎”;多散步缓解胎盘老化;B超提示胎盘钙化Ⅲ度,羊水又少,进行剖宫产为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