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足够理由相信:中国的政策调整,并不会损及经济增长的前景。复苏周期最初的金融调控手段包括加息并不会令牛市终止,但会触发市场作出过度反应而过度下跌。不过很多时候,这往往会成为买入的时机!
对股市来说,另一个有利因素在于,央行退出的缓慢。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发出的最新信息显示,这两家主要央行对经济增长的关注仍多于通货膨胀。由此看来,各大央行很可能延迟数个季度才会启动政策紧缩,以确保经济复苏的持续性。最近一段时间,学术界正在IMF的首倡下开始谈论上调通胀目标的可能性。笔者认为,这意味着央行宁可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部分容忍通胀过高的风险,也不愿让经济衰退再现。
专家预计,主要央行将会在较长时间维持低利率,美联储在今年年内都将维持利率不变,加息可能要到2011年年初。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助于为股票市场提供理想的投资环境。因此,笔者建议增持A股与港股是比较明智的。相比之下,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商品出口国,如中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已开始着手收紧货币政策。但我们认为,类似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不会威胁股市的长期上升趋势。
中国三度调升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并不会对实体经济活动构成实质威胁。中国政府依然重申“积极财税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信中国2010年的经济政策仍会专注于维持经济扩张。我们预计,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支持中国2010年GDP增长速度加快至9.5%。
因此,特别看好亚洲股市的投资前景,因为亚洲有强劲的经济增长、稳健的财务基本面和具备高成长性的上市公司。我们相信,政策紧缩风险大致上已在股票价格上反映,未来几个月企业盈利调升将是支撑亚洲股市反弹的主要驱动力。第一二季度的市场调整,能为长线投资者带来增持亚洲股票的策略投资机会,建议投资者逢低买进优质的亚洲股。维持对A股、港股、台股以及韩国股市的“增持”建议。
2010年经过五个月的调整,特别看好在香港上市的中资股。恒生国企指数有望在未来12个月升至16000点,即有高达23%的潜在升幅。具体到行业,投资者可专注于亚洲区最易于受复苏带动的优质周期性股票,包括科技、银行、能源和资源股。中资消费股也被看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