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灾与粮价
(2009-02-05 17:31:46)
标签:
3money财经粮价旱灾晚间杂谈 |
分类: 其它 |
因为浇地太不划算。如果按小麦亩产700斤、每斤卖8毛钱算,一亩地能赚600元,但肥料要300多元,收割要100多元,农药50多元,这已经快赚不到钱了。而浇地的成本,是每亩100元左右。
粮食最低收购价涨了又涨,但是农民没落着好处。因为农民卖不起粮。要想卖到国储库,要排几天几夜的队,而雇车卖粮,一个车得给300元,如果在粮库外等一天还得再给车主50元,这还不算司机和自己的食宿费。
急用钱的,就只能低价卖给粮贩。不少官员义愤填膺,高喊打击粮贩,保护农民。这如同自己喝醉了酒走岔了道,却骂卖酒的缺德,很可笑。生意人,只要不违法,赚到钱就是本事,再说那赚钱的机会还是你给的。
更可笑的是,在很多地方,水稻收购价格受国家支持一路走高,而大米价格却在下降,加工企业举步维艰。事实上,国家收储能力有限,如果没有粮食加工企业介入,卖粮难就永远是个解不开的疙瘩。
很明显,粮食最低收购价与市场脱节,完全失去保护意义。
粮食最低收购价是2004年出台的,因为中国粮食产量从1999年到2003年持续下降,政府希望通过提高粮食收购价鼓励农民种粮。这项政策果然奏效,从2004年到2006年,中国粮食连续三年丰收,而新的粮食收购价格导致粮食零售价格在2005年底开始飙升。
粮价涨上去了,以粮食为原材料的其他行业的价格也就普遍上涨。其中一个关键环节是饲料。于是,生猪收购、猪肉、牛肉、禽蛋等就不能不连锁涨价,方便面、牛肉面价格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这就是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生效比不生效还要糟糕。
北方的亲友说,麦子是懒得浇了,反正去年的粮食没怎么卖,有得吃。村里很多人家都是这样。可是,农户储粮条件差,会带来多大的损失和浪费?这不是农民需要考虑的问题。他们管不了那么多了。麦子烂在囤里,比麦苗枯在地里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