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天赋自由

(2010-10-29 00:33:00)
标签:

教育

分类: 85后在成长

 

 

可爱的家人送了一个电纸书,于是U盘里那些存放很久的书便都装了进来,地铁上每天抱着看,居然会觉得读的很快。我总是偏爱新的事物,每每得到,便费劲心思的研究,经常欲罢不能的搞坏好几个,却也玩的兴致勃勃。今天下班地铁上读的一本书是古典老师特别推荐给我的神勇之作《让天赋自由》,下了地铁恰读到High的地方,便坐在地铁站的墙边坐着上继续读,披头散发,手脚冰凉,任地铁过往,人群混杂。

 

今天客户生日,做了一整天的生日视频,本来要做电子贺卡,觉得没劲,便想来做个视频,但却苦于完全没有概念。上午学用PS,中午学用Movie Maker,从想到创意到发给客户,整整8个小时,我学会了简单的PS和制作视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弄的,于是跌跌撞撞把音乐和视频搞到一起去了。客户很激动,很感谢,但是我也很感谢,我要感谢我的同事和领导给了我8个小时神马都不干,专心致志研究我喜欢的东西,然后还给予我赞扬和肯定。我不敢说这是我的天赋,但是这也是一种自由。

 

我的生活一直在给予我足够的自由让我去尝试新的东西,比如音乐,比如写作,比如商业,比如设计,比如地理,比如历史,比如理化。我一直努力的博览群书(虽然目前还没览到多少本),但是我相信这是启发我潜能和天赋的一种方式。我习惯性的将书中看到的每个不明白或者想深入了解的内容放在网络上去寻找,然后再进行研究,最终来逐步尝试自己的潜能。医生说我是一个有抑郁症倾向的人,大概抑郁症患者都会有某种偏执,脑子里的某个环节是执拗的,因此不会听从周围人的阻拦与劝解,固执的做一个事情,直到自己本能的退却下来。我在做鸡蛋实验的时候,为了调节最佳温度,曾经让微波炉起火四次,并对再买一个微波炉的想法并不感到难以接受。这一点追述起来大概要追溯到很小时候离开家独自生活,周围没有大人的管制而变得内心徜徉,这便也让我在长大以后变得有些不太正常。

 

但是我很享受这样评测一样的生活,“研究”让我忘掉周围的一切,全心全眼的投入在我关注的世界里。我想我和别人最大的不同是我能坚持,能不顾一切的去尝试,这是我妈妈说的,因为她比我聪明,但我比她能坚持,因此她坚信我会比她更加有出息一些。

 

我经常会收到一些来信,主题大概是自己对XX有兴趣,但是不知道如何开始,如何寻找有用的资料,如何确定自己未来会一直有兴趣下去,如果未来有一天发现自己做不下去了,那学过的都是白学,那又该如何收场?

 

不需要确定的去找如何开始,就像画画一样,第一笔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第一笔是把墨汁泼了上去又将会是如何呢?是不是可以就着墨汁来展开一幅原本心里没有计划过的画面?比如荷叶和远山?

 

不知道从神马时候开始,我们开始用简单的市场经济来计算自己所学和所得之间的关系,仿佛自己投入的一定要收回来,对待知识也是如此。我曾经在工作第一年有过如此的想法,学东西一定要围绕工作内容,买书一定要是专业书籍。这样的表面实在让人很满意,看上去是个标准的外企小白领,每天披着一身正装,专业而有精神。但是那些日子是我最缺乏灵气的日子,习得的知识十分狭隘,创造力锐减,禁锢越来越多,整个人变得严肃而正经,但不是我内心所喜欢的样子。

 

我的内心一定是葳蕤的,它丰富但却杂乱无章;我的眼神迷茫而仓皇,它们经常回望内心的方向。蓝大告诉我:“既然你是深蓝小孩,就要回到你原来的地方,用你的方式去探测生命,不要去管其他人的方向。”于是,我在明晃晃的镁光灯下偏离了原来的方向,走回到我原本最自然的那条路上,释放掉内心的繁冗复杂,单纯用好奇来研究一切的繁杂,而偏偏在这个时候,我发现了一些从未有过的东西在发芽。

 

我在幼年的时候学过音乐,而我的父亲对音乐具有极强的敏感性,只可惜我幼年的音乐细胞发育较晚,于是直接被老师劝退。照理讲,我这样的学生应该一辈子记恨老师的不耐心,可是我却很感谢他没有在那个时候为了赚我的学费而逼迫我继续学习,这让我小的时候有足够的时间学习了很多其他项目,虽然学的不好,但却有很多惊艳慢慢绽放。二年级开始学舞蹈,从未跳过大型舞蹈,但在跆拳道训练上被发现软功基础很好;三年级学美术,一只麻雀都画不好,只是在上班后发现对色系的敏感度要高于常人很多倍,能够感受到细微色差所带来的温度;四年级开始学书法,从未写出一幅能挂在墙上的字,只是在军训黑板报的时候被发现我可以把黑板报写的像字帖的样子;初中学速滑,从未学到参加省级比赛,只是在爬山被滑落到山底的过程中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和在冰场上一模一样;高中学跆拳道,从未打死过谁,但却有足够的勇气在后来的生命里面对危险不慌张。

 

这些项目的种子在年幼和年少时候仅仅是种下,而现在却在我内心的召唤下,绽放在生命的不同时段里。这样的生命经历让我我一直觉得,学习不应该用简单的市场经济原理来鉴别他们的功效,而要分开彼此的关系。学习,或者叫习得了解,是在人生不同时段对不同事物发生兴趣时候的输入,而至于输出的时间,大可将其放宽至一生的远度,甚至一生都没有用到也可以,放在心里也没有神马不好,也不会占用多么大的地方。知识这样的东西,总会在某些恰好的时间里,突然冒出来,像昙花一样,突然绽放在一个你也不知道的时间里,给予你生命里那短短一段时间的灵感,然后化成一团泡沫回到原来的地方继续冬眠。

 

我用这样的心态来读很多不同的书,不断的发现,尝试,研究,思考,然后慢慢看到自己的优势有多好,长处有多长。然后用自己绝对的长处跟别人的“没有”比,而不是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因此人生变得非常没有“耻辱感”。

 

永远尝试,永远“不怕没用”,让天赋变得很远很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