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85后在成长 |
前几天看到R先生的文章《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心里特别感动。上一次去过来人商学院找小天玩,顺便参观了一下教室,看到长得很帅的R先生在教室里挥汗如雨的讲课。09年毕业于北大,就职于全球第一咨询公司的R先生,周末还要来给大家用心的讲课,后来看到他穿着硕长的黑色风衣急匆匆的离开,心里一阵感慨。这个文章我似乎很久以前在校内网上看过,但是现在知道了原作者是谁,于是心里就感动的不行。这是一个曾经肩负一路辉煌的北大保送生的故事,一个天子骄子如何在4年内10多次不断被自己的梦想击退,又如何再悲伤与绝望、悔恨与懊恼中一次次重建信心,终于抵达梦想的故事。
很多人都在讲,那些顶级公司,全球第一的跨国公司是属于精英们的,这些耀眼的名字从来都不会属于自己。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精英都是如何炼成的?
“每天挤公交车上下班,来回要3个小时,没有空调……回学校经常是8点多,匆匆洗澡以后在闷热的宿舍中煎熬。”
“头天晚上做PPT熬夜到半夜2点,学校太热睡不着又在阳台上站到3点想storyline,早上9点就独自主持focus group,下午整理好会议记录就要在team meeting上汇报……”
“北京的夏天阳光下,40度的高温,我穿着衬衫打着领带穿梭于金融街、国贸、嘉里中心……在沙丁鱼罐头似的718路上思考着、总结着……暑假的两个月异常艰难,像一个初学游泳的人在浩瀚的海洋中扑腾,不时地呛两口水,但最终还是顺利活着上岸了。”
“后来某天,老板好象突然发现我没事,开始给我零零碎碎地派活,我也就忙里偷闲地断断续续地读那些材料。8月15号实习结束,一共读了600多页,算是对case interRiew有了全新的认识,但是实力仍然不足。”
“我照例是个闲不下来的人,照单全收,于是造成疲于奔命的情况,白天去公司做一个项目,晚上回来在宿舍再加5个小时的班做另外一个项目。中微考试之前一周还在同时做两个项目,有3天在宿舍几乎除了睡觉吃饭上洗手间都在电脑前做事,做完直接躺下,早上又接着干,连洗澡和洗漱都省了。”
这些话,这些疲于奔命的小细节让我极致的感动。我只比他早一年毕业,可能我们一样大或者我比他大一岁,但是却根本没有他那么努力。也许我实习的时候,我一路拼命的挨个在几家跨国公司实习的时候,也曾如此的努力,如此的煎熬,如此的不顾一切。只是现在,在我的生活日益稳定和淡然之后,能激发我重新回到过去的那些勇敢和坚强的文字日渐减少下来。
这几天一直很焦躁,因为我的生活明显的安定和稳妥下来,每天按时上班、按时下班、读读书、上上网、看看电视、睡睡觉,经常被请吃饭,经常被尊重,所以偶尔也会在人群中装的像个人一样。可是我总是觉得这样的稳妥背后,内心总是暗暗的不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时时在脑子里跳出来。一个年轻人,在24岁的时候就开始享受生活,享受安逸所来带的各种吃喝玩乐,在我的骨子里是一件很没出息很没志气的事情。想想那天看见R先生神情冷峻的讲课,我那天全天都在中关村到处游荡,感到很难过。
昨天和苏苏在员工食堂吃麻辣香锅,我们有点激动的点了40块钱的菜品,结果剩下了半锅,于是互相叫嚣着浪费食物。这时候很远的地方走过来一个穿着很破旧的老爷爷,他到处搜寻着人们剩在桌子上的盆盆碗碗,看是否有可以吃的食物。不一会他在一个桌子上坐下来,拿起一双用过的筷子,拨拉着剩下的米饭。我悄悄的问苏苏,他可以吃辣的东西么?我们还剩下两碗米饭,一碗玉米粥以及半盆的菜……但是不好直接跟老爷爷讲,怕伤害自尊。等他吃完了那小碗米饭慢慢走过来的时候,我和苏苏迅速离开。老爷爷走到我们桌子旁边看了看,坐下来吃米饭喝粥。我和苏苏在扶梯上慢慢上去,我问苏苏:
“如果有一天我们从天上掉到地上,没有足够的钱,没有现在稳妥的生活,不能随便的打车,不能随便去吃想吃的任何东西,不能逛街的时候随手买好看的衣服,不能有现在的一切了。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我是说我们的心里可以承受吗?”
我知道,如果这句话是在过去,在我们还上学的时候,老师问起的时候,我们肯定会回答“可以承受,没问题!”因为老师教了我们那么多书本上美丽的词汇“海纳百川”“能屈能伸”“四海为家”“随遇而安”,可是真的会这样么?今天是我毕业入职两周年的日子,但我已经开始学会享受各种生活,慢慢放缓进步的速度,开始逐步的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和意见。我以为,生活就会按照这样的轨迹慢慢开展下去,沿途都是繁华与美好,等着我去开采去接纳。殊不知,我已经本能的发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恐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时刻谨记的这句话,让我日益的感到深深的自责。
现在R先生周末还会讲课,有时候在外地出差,也会在周末飞回北京上课,从来不迟到不缺勤不旷工;他帮助在校生改过2000份简历;他细心到告诉等他的出租车司机提前打表;他认真到改不完的简历都一一交代教练代其一一改过。上周小天给我注册了过来人的内网,我有幸看到的R先生也经常在线上。小天跟我说:“你看R先生在XX公司工作,那是出了名的忙的地方,可是他还是会经常上来和大家交流沟通,还是一如既往的勤奋和努力!”
R先生不喜欢自己被称作牛人,但是我不知道他是否喜欢自己被称作精英。在我看来,牛人大多是被某一件事,比如牛的实习或工作,牛的某件事情烘托出来的,多有昙花一现的感觉。而“精英”这个词则凝聚了很多的精神,比如坚持,吃苦、勇敢、认真、细心、磨砺,以及很长很长的一如既往和持之以恒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会随着境遇或生活状态以及财富多寡而改变,而只是随着一颗愿意认真生活并努力完善自己的内心而不断被无限保持和传承,这样的人才真正配得上“能屈能伸”这样的好词。
我因为博客写的比较多而杂而被很多人称为牛人
我因为不断的在媒体上发表文章而被很多人称为牛人
我因为在几家大家都很爱的跨国公司连续实习又工作的事儿被很多人称为牛人
我一直觉得受之有愧,但是找不到原因
慢慢写下这篇文字之后才知道
因为 我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