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深几许,斯里兰卡宝石蓝

标签:
教育 |
分类: 85后在职场 |
经过一个月的折磨,产品的样片出到第九版,晚上8点了,我把这个第九版发给客户确认。客户笑着打来电话:“模特身上的衣服能换一种蓝么?”
“深蓝,浅蓝?”我在脑子里想象。。。我色系不够全面
“斯里兰卡宝石蓝的蓝。”客户指点一下
。。。。。斯里兰卡宝石蓝的蓝,这是什么蓝?我放下电话在baidu上google,看到了一颗颗蓝宝石,纯净若透明,幽蓝如明眸。
我们总是抱怨工作无趣,我们总是抱怨没有新任务,我们总是抱怨每天重复的劳动。可是我们忘了一个道理:“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每一件小的事情,我们是否真的尽善尽美,我们是否真的成为无敌的王者,优质到无法被任何人所质疑和挑战?一个小小的片子,一件蓝色的衣服,我看到我对色系的不全面不完整,我看到我对品牌的生疏和缺乏sense,我看到我知识的缺乏。这种蓝色一定不叫“斯里兰卡宝石蓝”,但是可以这样被描述。但是我就描述不出来,因为我压根不知道有这么个东西。我每天看书,但是好像还没看到这里。
工作深深深几许?
Jane某天说:“小星,我觉得你在公关的道路一路狂奔,而我在原地踏步。”而现在Jane 即将离职了,离开那个当初我们一起笑着种下希望和梦想的地方,我不禁有些愕然和惋惜。
一年了,我们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委屈,强迫自己在强手、海龟、牛人林立的地方一点点克服自卑,从墙角站起来走向阳光多一点的地方。我们做过媒体,做过活动,做过购买,做过行情,我们都做过,都很肤浅的做了很多遍。我们每天看着手里的工作好像流水线一般从手中滑过,走到下一个枢纽点,完成了一个任务,迎来了新的任务,但是忘记了思考自己的所得。斯里兰卡宝石蓝的蓝,我可以换,很容易,但是我想到了一个很深的问题,让我觉得毛骨悚然的,这个蓝好像一个钻井,挖下去无限深远。那些是我的无知我的漏洞我的弱势。这个蓝,只是我工作当中1%的一部分,每个点我都可以无限延伸下去。
我们做过了软文的执行,但是别的厂商怎么下单?怎么确认?什么要求媒体给什么建议?如果需要拍片怎么拍?模特是哪里的资源?我能不能要到联系方式?摄影师是御用的吗?美编是什么都会吗?美编是怎么工作的?为什么这样排版?美编的色系有多少种?别的厂商的软文怎么写的?有极度出色的软文吗?都是谁写的?我能向他学习写软文吗?
这让我想起了高考时候数理化题目的举一反三性,老师总是出一个题目,然后列很多的相关问题。高考远离了我们,可是我们学会这样的思维方式了吗?当我们开始日渐重视自己的所得,思考每一口井下面的风景的时候,是不是就能忘记职位、薪水的困扰,而更加专注自己的提高呢?
读书怎么读?读什么书?
准确的讲,我什么书都读,但是有文字的读的多,涉猎很广。但是我读时尚就是看图行为,我对大牌时尚不是很了解,导致我的片中的模特感觉总是不到位,而我一直没觉得这是个事儿,一直觉得时尚杂志无非就是图多一些罢了,也忘记去体会里面每一种味道。很多人都觉得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而我觉得生活中随时可以看到自己的缺失,缺失就要去读相关方面的书,而不是看别人读什么,或者等什么人来推荐你读。
比如宝石蓝的问题,我看到我对色彩和设计的缺失,对时尚的不敏感,那么我会加强这方面的阅读;而我写新闻稿写到思维桎梏的时候,我想到读一读别的厂商和产品线的新闻稿;我曾经写软文写到半夜捶墙的时候,我开始留意积攒每本时尚杂志中的软文部分,甚至将奔驰的宣传单页拿来反复阅读了不下十遍,仔细体会其中每个字词的用法和精准性。现在我憋东西的功夫还算比较好了。
思考深深深几许,学海无边,学艺无重数
工作生活无野处,井深不见有水路
辛苦工作一年后,门掩纠结,深知内心怵
站起拍拍手V语,重新持锹下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