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Edwin老师
(2010-11-21 22:57:26)
标签:
edwin执着哲学外教文化 |
分类: 杂谈 |
和同学聚会一次不容易,席间听说Edwin老师离开了学校,似乎还是不情愿的走了。听到这个消息时心情比较复杂,但确实笑不出来。眼前浮现起Edwin的形象是很容易的——荷兰男人,金色短发,基本每天都刮不干净的胡子,大概1.9的身高,衬衫总是在过于凸起的肚子前合不拢,西装——没领带,皮鞋——哦,从来没见过还有这样带洞的。他该有个媳妇照顾啦,我们都这么认为;其实他也这么认为,只是至今还无确定目标。
Edwin会说5门外语,或许6门,包括流利的中文。35岁的Edwin在北京9年,一直都在教外语,像教我们英文一样。不过Edwin不是只在一个地方教书的,他得生存、攒钱、规划在某某年能够买得起北京的一套房,所以他每时每刻都奔波于数个兼职之中。由于很忙,他常常在凌晨2、3点给学生发邮件。让人印象尤深的是他对每个学生的作业都一一批改、逐条批改,到处留下常常令人费解的艾氏语录。我们经常有作业。
Edwin欢快的时候很幽默,在课堂上不惜声色加肢体给我们表演。但别以为大家都欢迎他:由于对学生要求不近人情的苛刻,评分随意而且偏低,Edwin是学生一致认定的公敌。Edwin曾经果断在外语课上关了4个学生——大概史无前例——于是吃了闷亏的学生一起到教务处告状,逼得教务处利用职权放生。Edwin对我们班的绝情处,唉,过去的事情,不提了罢。
我在Edwin的班,不幸处在面临被关的危险区域。总要生产自救吧,于是和一位同样危险的法官同学毕恭毕敬的设宴有请。艾老师也给面子,大步流星在约定时间光临。到底是法官同学,倒酒压根没数,4两二锅头喝得我回宿舍抱头大睡,心里胃里一起难受。不过席间也有收获,除了亲眼看到Edwin和颜悦色的谈课程论文于是多少添一点底气,更主要有机会深入了解这位荷兰来的艾老师。
据Edwin口头自传,他喜欢读哲学,喜欢辩论,喜欢坚持自己的观点。Edwin如此坚持和固执,以致和亲哥哥都闹得不开心,常年不搭话。难怪他在学校也从来不给面子,包括学生、教务处、其他外教;Edwin爱中国,爱北京。理由呢,反正是喜爱了,从中国茶到北京的山水花草,就这么从荷兰来到中国。Edwin在北京生存不易,和时针一样转个不停的赶场。但他觉得教书是自己喜欢的事业,甚至放弃到公司谋个收入宽裕的多的职业。一晃9年,也许还会再有1、2个这样的9年。
我不能说Edwin好或坏、对或错,我只能说艾老师很有个性,对自己的理信像宗教一样的执着,甚至不惜放弃安逸远走他乡,不惜在最美好的年纪到处打零工,不惜和所有人争执——只要他们不符合自己的理念。偏执并不好,但比起庸庸碌碌,即使过份的执着也会让一个人的生命充满追求,充满意义。
祝Edwin老师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