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下旬的一个周末,我和同学一起去了波兰的文化、历史名城,到底多有名呢?有人说:在波兰,宁可错过华沙,不能不去克拉科夫。近几年来,旅游杂志称它为“新布拉格”。
百度知道:“克拉科夫是波兰第三大城市,昔日的波兰皇家首都。在文艺复兴时期,波兰是欧洲东部最繁荣、最强大的国家。由于能够从立陶宛和俄罗斯那里接触到蒙古和中原文化的先进知识,波兰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着欧洲最先进的国家的美誉,而克拉科夫则是欧洲文化和科学的中心。天文学家哥白尼他老人家就是在这里上大学的。”
在德国占领这里之前,克拉科夫是欧洲最早对犹太人开放,开放度最大的地区,我想这也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建在克拉科夫旁边的缘故吧。历史上的波兰几经流离,多次分崩离析,克拉科夫一度属于奥地利,后来二战期间,德国把这里设为“总督府”,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个城市在战争中幸存下来。但是,也只剩了躯壳而已,因为这个城市里的精英和知识分子被杀害殆尽。波兰真是个到处都留下伤痛的地方。
这里有名列欧洲第六位的欧洲最古老的大学——雅盖隆大学(在二战期间,全体教师被杀害,知识分子可是无法估量的财富啊);还有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广场,克拉科夫郊区还有一个13世纪起就开采的盐矿,是第一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的地方。除了是欧洲最古老的之外,至今还在开采哦,挖呀挖,会不会一直挖到地球那一面去哩。
我发现从Wroclaw出发,到哪里都得5、6个小时。大概是铁路不行吧,不过车票还很便宜,学生票打五折。奇怪的是,这里二等车厢都没有座位的,只要是同一种车,去往同一个地方的,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选择不同班次。虽然人很多,倒也没有站着的。硬座车厢是一个个包厢,里面可以面对面的坐四个人,还不错,慢也就忍了。
到了克拉科夫已经深夜了,我们错过了最后一班车去旅店的,在等夜班车的空档,去酒吧坐了一会。困得要死啊,那些波兰人看见club眼睛都放绿光,真是,满大街都是人声鼎沸的夜店。
我一直嚷嚷着要回去睡觉,他们还意犹未尽的不想走,睡得比我少,可白天还生龙活虎的,哼,也就仗着他们年轻吧,难怪外国人老的快呢,原来都是泡吧熬的呀。因为周日下午就要回去,我们打算周六一天去盐矿和奥斯维辛集中营,周日好好在城里玩。清晨的克拉科夫,干净、清爽、宁静。比Wroclaw安静多啦。
沐浴在阳光下的同学们。
看见有观光马车,那马可真是高大气派、品种优良的样子。我也想坐,可是听说很贵。
墙上的龙——这里的城市标志。
到盐矿啦,这里几乎一切东西都和盐有关,地下是纯天然的结晶盐啊,还有盐湖,纯盐雕塑,最神奇的是还有一个地下100多米的教堂。最深的洞穴有270多米,但是不开放。
门票不便宜啊,40多波币,不过后来我们觉得真值,一个波兰导游陪着我们在底下走了三个多小时全程。下去的时候是走木头楼梯,可以看到楼梯延伸到无限远,真担心爬上来的时候也要走楼梯,光是下楼都走累了。
这里的盐洞搞得像迪士尼地下宫殿一样。
打了闪光就是这副德行了,不过也挺特别的,到处都是咸的(我可没去舔墙壁啊,就是越往地下走,空气就越咸)
洞是缓坡慢慢下降的,走了一个小时才看到这个教堂。
纯盐制的圣母像
连吊灯上面的装饰都是盐做的哦
解说跟我们说地板都是盐做的,我不信,可又没勇气去舔地板。那啥,谁有机会去舔了告诉我哈。
还有湖
还有地下盐餐厅,墙壁自然是盐的啦,就是不知道饭菜咸不咸。
还有博物馆
我就跟波兰同学说还有蹦极吧,他不信,自己啥资料都不查,就带了个腿出来玩,还好意思笑话我做了功课的。他问导游,然后就不吭声了,向我投来钦佩的目光。
这里还有模拟的小人,演示自从17XX年就对公众开放,当时的采矿人和游客都是这样攀着绳子上上下下的,不知道那会进门要买保险不。
在地底下花了大半天,出门天气真是好啊
接下来的回忆就不是那么愉快了。起因是本来从盐矿回来就三点了,来不及去集中营,我们临时决定去市区逛,依我的意思,刚好坐车回市中心找个餐厅好好吃顿饭,然后趁天气好,在市区逛逛,一直到天黑,还可以拍夜景,他们爱逛夜店就逛,我们不感兴趣的回去睡觉。我觉得这是正常的旅游思维吧,又不是有闲有钱的人,可以耗上十天半个月的,可不是要精打细算的安排时间么。他们还笑话我跟日本人似的,两日游欧洲,切,八成他们对着日本人又说中国人两日游欧洲。
可波兰人不,要坐车回很远的旅店自己做饭,因为他们几乎没有奖学金,为了照顾他们,我们订了很远的青年旅店,条件倒也不错,厨房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应有尽有,可以自己做饭;这回又是为了尊重他们,大家就一起回去做饭。他们慢条斯理的做意大利面,吃完饭6点了,悠闲的喝咖啡,我在那心急如焚,眼瞅着天就黑了。我喝着茶上着网等他们出门,谁想到男生们突然消失了,去他们房里一看:睡觉了!我都要崩溃了,还真以为他们晚上不睡白天不困呢。说好了睡15分钟,又磨蹭了半个小时,此时已经7点了,我开始强压着火催他们,结果又被嘲笑了,还让我学会接受欧洲人的Relax,放P!我处处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谁来尊重一下我的?直到此刻我才第一次深深地感到了什么叫做“culture
shock”(文化差异);还有还有,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被磨蹭折磨的滋味,为此,偶为自己曾经的“劳模”行为深感惭愧……
接下来就是更离谱的了,我耐着性子把那群懒人催起来,期间居然还压着怒火跟他们讲了个笑话,真是服了自己了。以为终于可以出门了吧,人家又掏出一瓶70°的伏特加!!!说喝完再出门。我实在无语了……
兑雪碧,一人一杯,我先不喝,看别人喝完眼还没瞎再喝。我那杯其实基本上就是雪碧,味道还凑合。
我简直快成忍者了,忍到8点半大家才正式出门。当然不出我所料,黑灯瞎火的,能看见个鬼夜景呀,这里是欧洲,还是个小城,怎么可能灯火通明。第二天要去奥斯维辛,根本没机会再看城里了,相信我看完集中营不会像再来这里。想着这些,一路上都鼓着腮帮子,我觉得自己妥协了,做出了无谓的牺牲,可我并不高兴,他们也并不尊重我的妥协。很是生气了一晚上,后来想通了,不跟他们一般见识。下次还跟他们一起坐车一起住旅店,要是再搅和我的旅游计划,我就自己出去玩。
在这样的心情下,我临时决定第二天不跟他们去奥斯维辛集中营,自己在市区玩,下午在火车站碰头。这个决定还是很正确的,我一个人玩的很开心,对克拉科夫印象非常好,兴高采烈的,而他们从集中营回来每一个都是伤寒面具脸,话都不想说。
我想好了,下次专门来看集中营,虽然是很沉重的地方,但是这辈子可能只有这一次机会参观它,经历战争的我们,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