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新媒体女性
新媒体女性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06,548
  • 关注人气:4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活动后记】《华邮》白宫女记者:互联网时代新闻的未来

(2013-06-14 14:51:09)
标签:

广州新媒体女性网络

女记者

新媒体

媒体沙龙

白宫

杂谈

分类: 活动


【活动后记】《华邮》白宫女记者:互联网时代新闻的未来

【活动后记:新媒体女性第二期媒体沙龙】

 

《华邮》白宫女记者:互联网时代新闻的未来

 

昨晚,@新媒体女性 第二期媒体沙龙邀请到了前《华盛顿邮报》白宫时政报道女记者FeliciaSonmez,与前来参加沙龙的二十多位广州当地媒体人,畅谈“互联网时代新闻的未来”。


女性时政记者在美国

Felicia Sonmez于2008年以朝日新闻记者的身份开始她的新闻生涯,负责报道总统大选,之后作为《华盛顿邮报》的专职作者工作三年,负责报道国会事务、2010中期选举和2012年总统选举,并频频出现于全国性的电视和广播节目。

Felicia的这些经历也许会不由得让人想起《纸牌屋》中的女主角佐伊·巴恩斯。但她自己似乎不那么看。以下来自一位现场观众@蓝紫色的阿拉伯婆婆纳 活动后记:

也许很多看过《新闻编辑室》与《纸牌屋》的美剧迷会对美国女记者,尤其是报道总统选举、国会新闻的女性政治记者好奇不已。在《纸牌屋》的第一集里,《华盛顿先驱报》的年轻女记者Zoe为了找到独家报道的消息源,写受众人追捧的政治新闻博客,大胆地敲开了众议院多数党党鞭的家门,在他面前脱去外衣,露出事业线。看到这里,大家也许会在心里默念,原来美国女记者也要用美人计来赢得独家新闻。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今晚的新媒体女性媒体沙龙请来了Felicia Sonmez, 她曾在《华盛顿邮报》工作,做过白宫记者,跟过总统竞选报道,也与国会议员有着长年累月的接触,她的长相甚至比Zoe还要美貌,笑容也更具亲和力,但她正经地撇清,说美国的女性记者并没有那么不堪,在跑全国政治新闻这一块,男女干活一样累,靠和政治人物发生关系来获取新闻,是绝大多数记者都不齿的行为。

不过《纸牌屋》的编剧至少提供了一条信息:政治新闻,尤其是白宫报道、国会报道对于女性记者来说不好做,竞争极大。Felicia说,在白宫报道和竞选报道中,男女比例悬殊:某年的白宫记者中只有1/5是女性,这和男女议员比例为5:1的国会形成了耐人寻味的对应。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在发生改变

当前全世界传媒行业都面临网络时代的改革,许多传统媒体都开始了将原有的资源与新媒体工具相结合的尝试。Felicia自己就习惯以社交媒体和视频进行报道,并被英国《卫报》和网络杂志《沙龙》评选为Twitter上可以关注的2012年全美顶级政治记者之一。

当谈到新媒体,Felicia说,很多纸媒受到新媒体挤压,生存空间日渐缩小,纸媒因此想出不少对策,其中一条就是鼓励记者们开博客写报道。纸媒也会开通官方的推特帐号,即时发送新闻,而有些纸媒甚至在酝酿开通新闻视频频道,力图以最大限度迎合新时代读者的口味,也以此增加广告收入。@蓝紫色的阿拉伯婆婆纳 

Felicia指出,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新闻报道的模式,记者写深入报道的时间更少,它令读者关注更多的话题,但却令读者难以在单一事件上关注得更深入,令传媒机构及记者减少了在深度报道方面的投入和关注。

在互动交流环节,有观众问到华邮有什么激励措施让记者多利用新媒体。Felicia说华邮在2011年开始向记者提供新媒体应用的课程,同时记者也发现新媒体在报道美国大选时的好处。传媒对于记者利用个人帐号所作出的新媒体报道有一些原则上的指导,但是否遵守则取决于记者的自律性,就算记者转发的信息有误,报社也不会追究。当然报社也没有什么报酬给记者利用个人帐号做新媒体报道,所以记者也没有什么动力去做。大部分报社都有自己的新媒体官方帐号,但不是记者在管理,而是专职人员,一般是年轻人。

Felicia分享了她运用新媒体做报道的例子。她说,在做大选等重大报道的采访时,会实时地摘取受访者的某句话在twitter配图马上发出,也曾使用twitter联系公营机构的负责人接受采访。她认为twitter这个公开平台会给公营机构的负责人压力,让他们不得不通过接受你的采访来回应。但她也指出,一些调查记者也会远离新媒体,专注地做他们的调查报道。

对于如何看待新媒体下公民记者的出现这一问题,Felicia指出,新媒体技术让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公民记者,但公民记者在传媒操守上较传统记者有很大的宽松度,也引发了争议。她觉得公民记者在社区事件的关注及报道上较有积极意义,尽管它并非很完善。

谈到记者行业是否状况不妙,Felicia承认的确如此,并且还在恶化。然而她指还是有人留下来,留下来的原因大同小异:并非为了金钱和稳定,而是因为这个职业的社会价值。(来自现场观众@Sava_Woo 活动记录)

感谢两位现场观众@蓝紫色的阿拉伯婆婆纳 @Sava_Woo 分享的活动记录。今后的活动欢迎更多观众的分享。

【活动后记】《华邮》白宫女记者:互联网时代新闻的未来
【活动后记】《华邮》白宫女记者:互联网时代新闻的未来
【活动后记】《华邮》白宫女记者:互联网时代新闻的未来
【活动后记】《华邮》白宫女记者:互联网时代新闻的未来

欢迎关注新媒体官方微博@新媒体女性 

今后将有更多精彩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