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交车上的对话

(2008-09-19 21:15:17)
标签:

饮食

龋齿

孩子

口腔

酸碱度

牙齿

保健

分类: 口腔健康

公交车上的对话上周末,坐公交车,偶然听到一段颇有意思的对话,跟大家共同分享一下,顺便做点口腔卫生宣传,呵呵。

途径中街新马特,上来一对姐妹,带着一个小女孩,姐姐是小女孩的母亲。看来是刚刚带孩子逛完街。小女孩六七岁,正是狗窦大开之年纪。就座后,小女孩的母亲手拿一支超级大号的棒棒糖,自己在吃,小女孩坐在前排座位上,回过身子,眼巴巴的看着妈妈吃。母亲边吃边说:你正换牙呢,吃糖多了不好,别吃了,我替你吃了吧。小女孩乖乖的点点头,继续眼巴巴。旁边小姨说:早知道不给她买这么大个的了。小姑娘的母亲于是说,让你小姨给你讲讲保护牙齿的事。于是,小姨开始了,先是现身说法,讲自己小时候如何没有爱护牙齿,后来遭了很多罪云云,后来又说小孩子不能吃糖,吃糖牙会坏,要吃吃点小食品,蛋糕啥的,爱吃可以多吃点。公交车上的对话

我前边听的都挺津津有味,觉得现在的家长真是负责任,在公交车上都不忘给孩子进行健康教育,可越听越觉得不对劲了。小姨的话,我觉得有以下误区:

首先,不论大人还是孩子,吃糖多了对身体都不好,姑且不论对牙好坏,单是摄入这么大一块糖,对身体的血糖水平稳定就是一项挑战。人的消化系统是不善于调节血糖的突然变化的。

其次,无论孩子是否换牙,都不应过分摄入糖类食物。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不能绝对。小孩子吃糖绝不是世界的末日。孩子有好奇心,而喜好吃甜食是人类的天性,孩子尤甚。假如家长一味禁止孩子吃糖,反而容易造成逆反心理。我的小外女琪琪,她的姥姥限制她吃糖,孩子从出生到三岁,很少吃到糖或巧克力或其他类似的东西,基本没喝过饮料。忽然有一天,琪琪长大到可以打开冰箱,她发现了一瓶饮料!这下好了,孩子的好奇心促使她去尝试。琪琪喝了一口以后,顿时疯狂了,谁也抢不下来她的那瓶饮料,一下子喝了好多。所以说让孩子去发现,去尝试,不是坏事,只是需要大人适度的引导。与其堵,不如疏。

第三,吃糖多了易患龋齿,现在已经是街知巷闻,不过我要替可爱的糖糖喊下冤。不吃糖吃小食品或蛋糕就能降低患龋的风险吗?

龋齿从根本上说是口腔中的细菌和滞留食物黏附于牙面,发酵分解产酸,长期作用后,造成的牙体组织脱钙,从而形成龋洞。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零食和饮料,并不比单纯的糖类造成龋齿的风险要小。我们每次进食后,口腔内的细菌会分解食物中的糖份并产酸,令口腔内的酸碱度下降。当口腔内的酸碱度下降至低于pH5.5时,牙齿表面的矿物质便会开始流失。而唾液可以中和口内的酸,并补充流失了的矿物质,这个过程大约需30分钟。而在一日之内过于频繁摄入食物,使口腔内环境长时间处于安全水平之下,这才是最危险的。所以重要的不是摄入糖的总量,而是摄入糖的次数。也就是说,假如一天非要吃十块糖,那么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吃(比如饭后),比每隔一个小时吃一块患龋风险要小的多。

看了以上的解析,相信大家就明白小姨的话错在哪了。我坐在旁边张了张嘴想说,但是觉得还是算了,不能当众挑战小姨的权威性。还是回家来写在博客上,让更多的人收益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