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节人的社会化 二社会化与个性化

(2011-01-19 08:41:12)
标签:

人的社会化

个性化

才建立

心理咨询

分类: 新版教材学习计划

http://s13/middle/5b01c7d1t75d0dbec117c&690二社会化与个性化" TITLE="第二节人的社会化 二社会化与个性化" />

【下一代】

二、社会化与个性化【思考:现代化的快节奏生活中,个性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人们常说的80后、90后如何如何,他们更多感受的现代化的生活呼吸;当他们成为社会中坚的时候,主旋律是什么?我们经济社会高歌猛进的时候,社会意识和心理素质应该同步!】

 

1.个性化的含义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个性化的发展也不容忽视。所谓个性化,是指个体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形成个人心理一一一行为倾向的独特性的过程。

个性作为一个决定个体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内部动力系统,是个人的社会共同性和自身独特性的有机统一体。

它决定着一个人如何看待世界和如何体验世界,决定着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和如何体验自己,也决定着一个人如何看待他人和体验他人。

正如社会化贯穿人的一生,个性化也是伴随着生命的开始,贯穿人的一生。

婴儿会试图把自己看做区别于看护者的单独的人,

三岁左右的幼儿常对成人回答"不"来宣告他的自主,

童年时期为了在同伴中标新立异而乐于在游戏中表现自己的特殊才能,

青少年时期则强烈地需要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形成完整的自我同一性。

 

2.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是一对贯穿于生命全过程的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为个体既是社会的存在,同时又是个别的存在。

个体既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不得不独自面对人生中的许多情景,这种联系性和孤立性从人一降生就存在,一直持续到生命的结束。

社会化的过程正是这样一种矛盾状态的双重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提高与他人建立联系的能力,而且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区别,使我们在更具社会性的同时,也更具有个性。

一些理论认为,社会化与个性化是个体发展过程中极为不同的两个方面,有时甚至是背道而驰的。要发展个性,个人就需要从事许多不同于社会化行为的活动。要确立个人与他人的区别,以及独特的社会地位,常常导致把个人置于一种与他人对立的关系之中。反之,要成为社会接受的人,有时则意味着牺牲自我的独特性,改变自己的愿望和习惯而服从他人的期待。

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之间存在着普遍而持续的差别,认为要接受社会文明就意味着个人必须放弃某些基本的冲动。但是这些冲动在放弃之后并不简单地消失,它们在适应着社会文明生活的个人身上成为冲突和不满的根源,通常这种冲突能被控制或向积极的方向升华,但有时这种冲突也导致心理疾病,成为社会性异常。弗洛伊德甚至认为反社会的冲动构成人的内在本性的一部分,当然,他的这一结论也引起了许多争议。

 

其实,社会化与个性化在个体发展中是并行不悖的。一个人对他人了解得越多,他对自己的了解也越多,反之亦然。因为,自我与他人的相互作用所发生的反馈既提供了他人的信息,也反映了自我的特征。在与他人建立社会关系的过程中,个人学会与人相处,了解他人也了解自己。

心理学家包德温(A.L.Baidwin)阐述了个体发展的这种两重性,认为儿童只有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交往才能逐步了解自己。他认为,自我的建构来自他人的反馈,而与此相反,关于他人的知识则来自于自我向外的投射。所以一个幼儿发现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时会发怒,他会假设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不公平。这样,儿童关于自我和他人的意识是同时增长的,在发展过程中密不可分地联合在一起。包德温的观点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个'性化与社会化之间的基本联系,看到理解自我和理解他人这个双向过程的内在一致性。

总之,社会化和个性化有着一定程度的区别,对这方面起促进作用的行动,不一定适用于另一方面,有时甚至是相互对立的。但是在正常的发展过程中,二者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对于个体成长和社会适应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个体只有在社会化的人际关系中才能建构自我,而同时又必须超越这种关系才能开拓自身独特的生活道路。

【1101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