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社会学心理学理论5.符号相互作用理论

(2010-12-22 08:39:57)
标签:

符号互动论

自我

主我

客我

才建立

教育

分类: 新版教材学习计划

5.符号相互作用理论

    符号相互作用理论是由社会心理学家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1863-1931)在综合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威廉·詹姆斯和库和j(Charles HOI-ton; Cooley,1864-1929)等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强调事物的意义、符号在社会过程及在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中的作用。其思想可以归纳为这样四方面:

(1)精神、自我、社会是密切关联的三种结构和现象。它们的形成、维持和发展是以符号使用为先决条件的。米德把能传达某种意义的姿势,如动作、言词等称作符号,人是唯一能使用语言符号及其意义系统的动物。人与动物区别之一,就在于人具有运用符号的能力。

(2)人的精神活动是人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习得了有意义的符号,然后通过符号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得以产生与发展。它既是人的内化过程,也是大脑赋予人意义的外化过程。人的行动不是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人在符号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限度内行动,并在这个限度内进行自我"设计",然后付诸实施。

(3)自我,是由主我和客我所组成的。主我是主体行动者,客我是社会的我,即他人所见的我。任何行为,都是由主我的冲动引起,尔后受到客我的控制。前者是行为的动力,后者是行为方向。自我就是主体的我与社会的我的相互作用。

(4)社会,是代表人际关系相互作用的组织与结构。社会和群体的生活是由社会成员的协同行为来维持的,社会成员以符号作为沟通信息的工具,彼此理解对方的态度、行为、目的和反馈的反应等,从而做到协同。社会与个体也通过符号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社会通过符号相互作用塑造个体,影响个体的精神与自我的发展,个体又是通过符号相互作用来维持与改造社会。

符号相互作用理论也存在着不恰当之处,如认为符号意义通过人的解释而改变,可以导致社会变化,还有认为社会变化的原因在于主体的我等。但它在考察精神、自我和社会的关系时具有辩证性,对于语言在精神和自我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做出了独到的论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