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理论1.生物理论
(2010-11-30 08:43:05)
标签:
才建立社会心理学生物理论麦独孤劳伦兹特克海米本能遗传差异教育 |
分类: 新版教材学习计划 |
二、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写在学习之前:人在社会,就是人在江湖,书上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琢磨琢磨,也有道理;犯罪分子,做错了事情的人可能都把这句话当理由了,然后干了连自己后来都觉得不该干的蠢事;学习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要么说社会也是一座大学呢;学好了,适应并且驾驭了环境,协调了各种社会人际关系,调动了社会资源为自己所利用,这好像应该是每个成功者所必须面对的学问,由此想,人在江湖,可以身由己,就看你怎么社会化了;】
1.生物理论
麦独孤(Mc Dougall William 1871-1938)和劳伦兹(KOElrad Lorenz,19031989)等人都强调生物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他们所提出的理论也可纳入生物理论的范畴。
本能论者认为人类的行为大多由本能所决定,如结群的行为就是源于亲和、依恋的本能。
麦独孤和弗洛伊德等人还提出人有侵犯和冲动的本能,人类在战争中的仇杀就是这种本能的体现。
习性学家劳伦兹也认为人类的侵犯性冲动生来就有,且无法改变。
此外,劳伦兹在对幼小动物印刻行为的研究恰恰提供了本能影响动物行为的证据。在对刚刚出生的小鸭的依恋行为进行研究时,他发现刚刚会走的小鸭会追随它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的客体(有生命或无生命均可,只要能够活动就可以),并与其建立起依恋关系,劳伦兹把这种现象叫做印刻,并认为这是一种本能的依恋行为。后来人们对此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用关键期这一概念说明本能的影响,比如鸟类建立印刻行为的关键期是出生后12~24小时。
(2)遗传差异。生物理论强调遗传差异对行为差异的影响。
比如在研究侵犯行为的时候,有些心理学家就认为有些人因为遗传原因而更具攻击性。他们发现,与具有正常染色体的人相比,XYY染色体的人容易犯罪。
另一种相关的生物理论则以其他生理因素,如激素失衡或脑损伤解释攻击行为,认为激素分布不平衡或大脑生理机制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一些人侵犯行为的增加。
现在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和大脑扫描技术的进步,有些心理学家对这方面问题的研究成果有所增加。
【1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