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特点
(2010-10-29 07:27:23)
标签:
青少年期人格发展才建立心理咨询教育 |
分类: 新版教材学习计划 |
(1)自我意识发展青春期由于个体生理、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急剧变化,促使青少年的认识观发生了转移。他们把关注的重点从认识外部世界转向自我,开始追求自己内在世界中存在着的“本来的”、本质的自我,并将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实现由“客观化期”到“主观化期”的过渡。
有研究发现,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发展带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少年时期个体自我意向出现强烈的独立性.自我认识也有重大发展,己能对内部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进行自我评价,但往往带有较大的主观片面性;自我意向与自我认识处于显著的不平衡状态,发展迅速而不稳定;青年时期自我认识不断提高,与独立性意向渐适应,但又出现了理想的 我与真实的我的矛盾。在对这两个我进行审视和分析,经过自我接纳和自我排斥等过程后,使两者在新的水平上协调,即达到自我的整合和统一。
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之间通常会有较大的距离,二者之间的冲突可导致神经症的发生。因此,如何缓解二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帮助青少年从现实自我迈向真实自我,进而接近于理想、自我,是青春期应十分关注的一个心理健康问题。
(2)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确立与发展。世界观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的道德行为的观点的体系。青年初期是世界观的初步形成时期,因为正是在这一时期世界观的认识前提和个性前提才逐渐成熟。
在少年时期虽然对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了兴趣,但只能看到世界观的萌芽,还说不上形成对现实世界和人生问题有系统的观点。因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受许多因素制约的、非常复杂的过程。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是与青少年对世界的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相联系的。青年学生学习的各科知识是世界观形成的基础之一,但是,世界观的形成不单纯是一个理论认识问题, 更重要的是和人的思想情感、生活态度密切联系的。
青年初期人生观和世界观探索的特殊中心是人生意义的问题。高中生要寻找一种既能阐明自己存在的意义,又能阐明人类发展前途的公式。他们不仅要说明自己的各个方面可能存在的客观社会意义,而且要找到它对个人的意义,想了解这项活动能够给他什么,这项活动能在何种程度上适合于他个人的情形。要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每个人自己的体验,需要实践。
(建立 1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