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四节童年期身心发展之三、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1

(2010-07-22 08:26:38)
标签:

童年期

身心发展

儿童

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

才建立

心理咨询

育儿

分类: 新版教材学习计划

三、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随着儿童的独立性与批判性的不断增长,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开始从依赖走向自主,从对成人权威的完全信服到开始表现富有批判性的怀疑和思考。

与此同时,儿童进入学校学习,他们的社会交往范围变得更为广阔。

知识与经验的丰富也促进其更为有意识地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

对他们而言,虽然与父母交往仍然是其社会关系中的重要内容,但具有更加平等关系的同伴交往日益在儿童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儿童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下面分别从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友谊发展、欺负行为来讨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1.亲子关系发展

虽然儿童的人际交往逐渐丰富起来,与同伴的交往也明显增多,但与父母仍保持着亲密的关系,父母、家庭仍是他们的“避风港”。儿童对父母怀有深厚感情,因此,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在其发展上仍起着重要作用。

进入小学以后,父母与儿童的关系发生着变化。

(1)父母与儿童的交往时间发生变化。儿童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明显减少,同时父母关注儿童的时间也有所减少。

【在一项研究中发现,5~12岁儿童的父母比学前儿童的父母在教导儿童、与儿童谈话、为儿童阅读、与儿童一起做游戏等交往时间减少了一半】。

(2)在小学时期,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也发生了变化。在学前期,父母主要处理的是诸如儿童发脾气、打架等问题。当然,有些问题在小学时期依然存在,但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更为复杂的问题,

【如:是否应该要求儿童做家务;是否应该给他们安排家务;父母是否应该监督儿童的友谊模式,是否鼓励儿童与特殊个体交往:父母应如何监控儿童在家庭之外的活动; 父母和儿童如何处理情感关系的变化等等】。

(3)在小学期间,儿童与父母的冲突(如因父母坚持让儿童继续或停止某一活动而引起冲突)数量也减少了。当冲突产生时,父母与儿童开始发展一些具有解决冲突的应对模式。

(4)在纪律约束和自我控制过程方面,父母通常认为学龄儿童比学前儿童好控制一些,因为可以对他们采用推理的方式。除此之外,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也在变化。

研究表明,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地自己做出决策。

麦克斯白 (Maceeby)提出一个三阶段模式:

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大部分重要决定由父母做出。

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此时,父母主要有三个主要的职责:在一定距离里监督和引导儿童的行为;有效地利用与儿童直接交流的时间;加强儿童的自我监督行为(如解释行为标准,说明如何减少危害)和让儿童知道何时寻求父母的指导。

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儿童自己做出更多的重要决定。

 

2.同伴关系发展

     童年期的社会交往主要是指儿童与同龄伙伴的交往。

小学儿童的同伴经历、与同龄人结合的伙伴关系对他们的人格形成和发展,以及社会行为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他们在特有的儿童亚文化群体中,通过解决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矛盾解决个人与伙伴之间的矛盾, 他们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他们在这种横向的人际交往中学习社会生活所必要的技能和态度,使社会性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依从性集合关系期。小学一二年级儿童在踏入学校这个新的环境的初期阶段,同伴交往的形式及特点都产生了新的变化。与幼儿相比,他们要经历许多新的体验,许多孩子产生陌生感、不适应感和不安全感。在适应新的学校生活的过程中,依从作为权威人物的教师就成为这个时期的特征。他们的人际关系首先是教师,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尚处于薄弱地位。

(2)平行性集合关系期。小学三四年级,儿童之间通过非常活跃的活动交往、通过学习生活和各种集体组织的交流,不同个体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分化,他们开始按照接近关系、外在因素相似性以及个人需求的雷同性等,组成团伙并经常在一起活动,于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与伙伴协同的社会交往趋势

(3)整合性集合关系期。到了小学五六年级,儿童伙伴社会交往倾向更加突出。这个时期对父母和教师的依从关系明显下降,他们更注重的是与朋友间所共有的价值观,更关注自己在同伴中的威信和地位,更重视同伴对自己的评价。研究表明,对同伴的依存性从小学二年级到小学五六年级一直表现上升趋势,五六年级是伙伴关系依从性的高峰期。

儿童对同伴交往的需要是逐渐建立的。儿童与同伴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埃利斯等人(S.Ellis,etc.,1987)观察了436名2~12 岁儿童在家庭中以及邻居附近的游戏活动,以了解儿童与成人的交往、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以及与其他年龄儿童的交往情况。结果发现.从婴儿期到青少年前期.儿童与同伴的交往稳步增加,而与成人的接触则相对减少,同时,儿童更多与同性别伙伴玩耍的趋势随年龄增加而加强。

【0722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