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人都会从众——从众心理分析与启示

(2009-12-10 10:45:26)
标签:

随大流

健康

分类: 心理咨询师成长园地
人人都会从众——从众心理分析与启示从众心理给我们的启示
阿希的从众研究:
     社会心理学家阿希在研究群体压力对从众行为的影响时总结:当卡片上线段的客观差异变小时,从众的比例开始上升。这意味着,情境很模糊时,人们进行客观判断的把握性下降,容易选择从众。另一方面,如果在群体中再加入一名真被试者,从众的比例会明显下降。这说明如果个体的判断收到支持,哪怕是少数人的支持,他也能更好的抗拒躯体的压力。
              ——《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教程  P164

体会:
   什么是从众?从众就是“随大流”:是在群体的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人人都会从众吗?是的,所有人都会从众,从众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
   我就不从众,我总是与众不同。——在任何社会中,多数人的观念与行为保持大体一致是必要的。
                               ——一个社会需要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
                           ——社会成员的沟通与互动会促进这种一致性和共同性的发展。
                      ——总是寻求特立独行的人、鹤立鸡群的人、特殊化个性化强的容易受到伤害。
           ——从个体来看,人在许多方面只有与社会主导倾向保持一致,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个体需要以从众方式,在较大程度上使自己迅速事业未知世界。
    ——从众就从众吧,没什么打不了,只是别在干坏事的事情上假从众就是了。
  从众有啥规律吗?
       1、群体成员一致性越高,个体面临的躯体压力也越大,个体越容易产生从众;
       2、群体的凝聚力越大,对个体的吸引力越强,个体越容易从众;
       3、在一定范围内,个体的从众行为的可能性随群体规范的增加而上升,但是超过这个范围,群体规模的影响不明显。研究表明,规模的临界值大致在3-4人。
       4、个体自我评价越高,从众行为越少;
        5、个体自我评价越低,从众行为越容易发生;
        6、个体自信心较强的,从众较少;个体自信心低的,容易发生从众;
        7、如果情境很明确,判断事物的客观标准很清晰,那么从众行为会减少;
        8、如果情境模糊,个体对自身判断的肯定程度降低,从众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建立 0912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