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动物家庭

标签:
科普科学世界动物家庭 |
分类: 奇妙生物 |
翻译/刘羽阳
雌雄策略引起性的进化
雌性产卵后,在雄性腹中进行孵化的海马;为了族群的兴盛,宁可自己不生孩子、甘愿奉献一生的裸鼹鼠……不同种属的动物,有着各种各样的家庭形态。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可能就隐藏在雌雄之间永无尽头的“恋爱的利害对立”关系之中。
帝企鹅夫妻协力养育孩子
照片上的是生活在南极的帝企鹅一家。帝企鹅是雌雄一起照顾孩子、并组成小家庭的代表性动物。它们在-40℃的极端低温环境中养育雏鸟。雌性产卵后,会为了幼雏而前往50~100公里外的南大洋里捕食。在这期间,雄性会有近三四个月的时间不吃不喝地孵卵,并为孵出来的雏鸟保温。雌鸟归来后会接手抚养幼鸟的工作,换雄鸟前去捕食。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幼雏基本无法独立生存或仅由单亲养育成活,因此才会出现这种由夫妻协力养育幼雏的家庭形态。
所谓的“家庭”是什么——“置之不理式”与“认真抚育式”之间的对立竞争
那么,采取“置之不理式”的动物和采取“认真抚育式”的动物之间的区别从何而来呢?
(更多精彩图片及完整内容请阅览《科学世界》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