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有“鬼”来抓馒头?

(2009-09-07 10:52:42)
标签:

美食

面筋

气泡比

馒头

二氧化碳

杂谈

分类: 大话医学

真有“鬼”来抓馒头?  

    这与馒头内部的气体存在状态有关。在发面的过程中,酵母菌会产生一些二氧化碳,还有一些酸性物质。为了中和这些酸性物质,在揉面的时候我们会加入一些纯碱或者小苏打。中和的结果也会产生一些二氧化碳。经过充分的“揉”,这些二氧化碳会在面团中均匀分布。在蒸的时候,这些气体受热膨胀,试图逸出面团。但是面粉中有一种“面筋蛋白”,一受热会互相交联,形成网状结构,把这些二氧化碳“固定”在馒头中。如果二氧化碳分布均匀,产生的气泡比较小,面筋蛋白形成的网状结构比较致密,强度会比较高,即使馒头出锅以后气体降温收缩,面筋结构还能保持,所以馒头就能保持形状。如果气体太多,或者揉面不充分,气体分布不均匀,导致局部的气泡太大,最后形成的面筋网很疏松,强度不够。如果气泡比较大,降温之后收缩得比较厉害,超过了面筋能够承受的强度,馒头就会“塌缩”,从而形成“被鬼抓了”的现象。这种现象在自己烤蛋糕的时候更容易出现。因为蛋糕中所含的气体更多,而鸡蛋白的加入也使得气体的分布更不容易均匀,所以刚刚烤好的蛋糕膨胀得很厉害,一拿出烤箱就很快坍缩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