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绅士访谈
(2012-12-31 16:21:10)
标签:
杂谈 |
蔡磊:内在责任的修养
“绅士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教育。除了外在的风格,更重要是内心世界的丰富和修养。”
寒冷的冬夜,蔡磊在思南公馆Jonny walker house顶层的blue
room里品一杯蓝牌,将他对绅士的理解娓娓道来:“说起绅士,大家一定会想到比较形象化表面化的东西。我认为绅士应该是内外兼修的,内在更重要一些。”蔡磊从小生活在思南路,对邻居中那些“老克勒”们的彬彬有礼很是喜欢和欣赏。
对于绅士,每个人心里的定义都会有所不同,但也总能最先想到一个风度翩翩的形象。从外在表现,蔡磊对着装的态度是很认真的,“我每天早上站在衣橱和镜子前的感觉,有那么一点兴奋感。根据不同的状态和要去的场所,选择合适的装扮,把穿衣服这件事情当做一种对情绪和生活的表达来看待”。通常,他喜欢在稍显正式的着装中加些时尚元素,严谨又不失时髦。
配饰对于男人来说更重要,细节之处的精致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味。手表被蔡磊排在配饰的第一要位,“手表不光是配饰还是一个实用的工具,每个品牌有其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一定意义上也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和气质。”优雅的款型是他较为中意的。
不过,在蔡磊看来,内在修养是要成为绅士更重要的标准。“绅士风度的养成一定离不开好的家庭教育,这是自我修养的第一步。”蔡磊的父亲是建筑师,父母都是古典音乐爱好者,母亲还是一个非常棒的业余小提琴手,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共同探讨对蔡磊是一种无形的熏陶。
如果说家庭环境让蔡磊感受了“优雅”,那他现在所从事的建筑师职业就让他认识了“责任”。蔡磊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这个职业,“建筑师社会性很强,有着很强的责任。一个建筑造出来,至少经历几十年的使用,设计的源点和所反映的精神,对社会是有感知和影响的。职业建筑师应该具有职业道德、操守和职业精神,要驱使自己不断跟着准则去做,甚至提升和突破。”
从小在上海的花园里弄长大的蔡磊对年少时光很是怀念。他怀念本土特色浓厚的老上海生活,以及上海话里那一些很容易会意的温情,“我印象最深是小时候经常能在弄堂里看到很多穿得山清水秀、慈眉善目的长者,不光是先生,还有很多上海老太太。他们的仪态和精神面貌,让我对‘老’这个字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原来老也能那么美。”
上海绅士
饶有风情的上海,带着历史的沉淀。独特的老上海风情孕育了属于这片土壤的文化。从“老克拉”到“绅士”,年代在不同的上海男人身上留下了不同的印记。他们对绅士的理解也许不同,但他们都有对绅士的追求,和难以割舍的“老上海情结”。
曹晨平:摩登社会的沉淀
“对公平、公正、公义的追求,对社会充满责任,讲究礼仪、懂得享受生活。”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年纪尚幼的曹晨平随家人移居海外,再到台湾和香港,又带着人生丰富的阅历回到上海,这个他出生的城市。
这位深谙生活与人生哲理的老绅士,仍然对当下有着敏锐的感知和独到见解。“现在重新谈起绅士这个曾经被诟病过的话题,并加以正视,说明社会已经发展到需要更加规范和提升道德水准的程度,这是好事。”
在曹晨平看来,对于绅士的定义也要与时俱进。“我们应该赋予绅士新的意义。在现在的社会,绅士除了应该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人,更应该对社会充满责任感和爱心。”
“要成为一个绅士,还应该懂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曹晨平父亲的行事为人对他形成的影响不可磨灭。“我的父亲就是一个绅士。我小时候,父亲开工厂,在他的工厂里,任何一个员工有问题都是可以直接找他的。有一次一个员工在午饭时间找他,他得知员工还没有吃饭,就把自己的饭菜先给他吃了之后和他谈话。这都是很自然的关心和礼貌。”
在上海,人们喜欢用“老克勒”来形容一个人讲究生活品味,并有些老派传承的生活格调。在曹晨平看来,这还不足以涵盖绅士的精髓。“老克勒一定是有修养和经济能力的,而绅士,从某种定义上讲,还存在一种责任。”
而曹晨平对上海的人文精神的发展也有很高的期待。“上海一直是摩登都市,但是现在的上海远远比所谓旧上海更加有魅力,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定会沉淀出有价值的文化特征,绅士正是这些文化特征最好的见证者。”
陈磊:绅士的态度
“绅士的基础,我觉得可以用六个字概括,即有钱、有闲、有品”。
上海俚语里,常用“有腔调”、“是模子”来形容男人的状态。在陈磊这个土生土长的上海男人看来,用这两个词汇表达绅士的定义,似乎还不足。二者交集,似乎又离“绅士”更近一些。
凭着对上海浓厚的情感,在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伏和历练之后,不惑之年的他对上海绅士有着很“接地气”的理解:“要形容绅士的话,我觉得可以用六个字概括,即有钱、有闲、有品。”
点燃一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宽丘雪茄,空气在烟雾吞吐之间散发出特有的味道,陈磊略带调侃、语气轻松地说起自己的经历。“我从大学毕业后,从事过很多行业,在广播电台做过记者,然后到了海南,从外企供职到自己创业。”
1992年,他回到上海创立了一家广告公司。不久后,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为人谦逊和处事认真让陈磊获得了很多机会的青睐。“在当下的现实意义上,绅士的造就离不开生活的阅历。”
陈磊的父母都是教师,自主、独立的家庭环境让陈磊接受了很好的教育。而母亲对生活的考究更是让他耳濡目染。“小时候家庭条件并不富裕,我妈妈对家里的布置和细节还是很讲究,比如我们喝汤、吃甜品、吃水果的调羹都是不一样的。再小的房子,她也会经常买鲜花回家插”。
对细节的考究完全取决于生活的态度。“从外表上讲,绅士的装扮也关乎细节,比如眼镜、衬衫、鞋就应该很得体考究。和起初追求品牌不同,现在我更注重着装的舒适和得体。在不同的场合要穿对衣服,又让自己觉得舒服,质地比品牌更重要,这些体会可以称得上学问。”
陈磊爱好烟斗和雪茄。“那个过程是很美好的。午后小憩时找一处安静的地方,一支雪茄,感受属于自己的安静。生活的味道就是要慢慢细品”。
陈磊对上海的情感很直接,聊起家乡,他难掩眼中的深厚情谊:“有那么几年,我总是在不同的国家旅行。去过很多城市之后,我很深切地意识到最爱的还是上海。就像我喜欢用上海话交流,喜欢言语中的那些会心,我喜欢的那些关乎节日或节气的上海习俗的食物,这些足以构成上海是家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