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产大佬绝版私玩

(2012-07-13 17:15:37)
标签:

房产

地产大佬绝版私玩

遇见,喜欢,而后一发不可收拾;寻找,拥有,然后视为珍宝。在“收藏”这个行为越来越“投资化”的时代,地产圈里却依然有人经营着纯粹是出于爱好的收藏。

撰文  周琳  傅一辰  摄影  余洁宇

 

收藏家:上海中邦置业有限公司总裁 卫平

收藏品:当代艺术品,主要以油画和雕塑为主

收藏年龄:12年

收藏故事

锁在保险柜里苦等升值直到发霉的收藏品,已经OUT了。

能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和展示,才是真正的享受生活。

光头,小胡子,黑衬衫,粗线头卫平有着上海滩霸主的外表,和一颗上海男人充满艺术情调的心。从中邦美术馆,到中邦艺术中心,再到现在的特莱士红酒艺术会所,卫平的收藏品展示变得越来越有生活情趣。在会所里除了欣赏艺术品,还能品酒、抽雪茄、开party。端起高脚杯,边赏画作边畅谈艺术,岂不快哉?

 “我喜欢美的东西,”卫平说,“我的藏品以当代油画和雕塑为主,一共有数百件。每个阶段我都会挑选一些有潜力的画作组成系列收藏。家里放的藏品不多,艺术品有对环境的要求,我们的藏库都是专业的,要保持24小时恒温恒湿。”

雕塑的色彩、结构、协调性和卫平从事的建筑有着密切联系。在专注于艺术后,卫平在建筑设计上的直觉变得很强。设计师在和卫平讨论时,都认为他比较能理解创意和想法,也能提出好的建议,甚至许多景观都是他亲自设计的。

罗丹的雕塑《思想者》,是卫平最早的收藏,2000年购买时花了100多万美金。这座雕塑是罗丹的最后一个继承人用原模做的25件作品中的第8件。那年暑假,卫平带儿子去欧洲旅游,在罗丹博物馆门口都看到思想者时,就“一见钟情”。无巧不成书,年末时他们在上海艺博会与思想者再次“邂逅”,卫平的儿子当场就认出了这座雕塑并询问起了收购事宜。48小时后,卫平就签字购买了这座雕像。自此以后,每一年的艺博会卫平都会去“淘宝”。

在卫平看来,艺术对他的最大的影响是修养的提高。“有了这个圈子,影响了眼界和生活方式。从高高在上的艺术品,到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改变了自己。”

点评:高富帅的卫平在收藏界算不上骨灰级,但却是重量级。

 

 

收藏家:世茂影投公司总经理 刘明

收藏品:胶片放映机,胶片电影

收藏年龄:15个月

收藏故事

收藏放映机和胶片电影对刘明来说并非偶然。在此之前,从LD镭射光碟到DVD,刘明家中已经有成千上万的收藏,对此他笑言自己是“睡在电影上的人”。

而与放映机结缘是在去年春天,刘明从同事那里看到了一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家庭胶片摄影机,只此一眼,便陷入疯狂痴迷。从那天起,他开始在网上搜罗,短短一年多,他已经收藏了300多部家庭胶片摄影机和放映机。“那段时间我们公司前台几乎每天都会受到我的包裹。”

除了收藏品本身让刘明为之痴迷,收藏的过程也带给他很大的收益。不同时代生产的放映机让他看到了各个时代的工业发展,而收藏的胶片则让他看到了当时的影片制作和家庭的天伦之乐。“我在收藏的过程中发现,作为电影历史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胶片电影在中国是空白的。而在国外,从8mm到16mm的放映机都是以家庭消费为主。通过收藏,我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西方家庭简单的快乐。”对刘明而言,出于爱好的收藏让他补了一堂有关胶片电影的历史课。

对于这些宝贝以后的去处,刘明也有着美好的设想。“在我们上海的影院里专门辟一块地方来展示它们,我会赋予它们一些新的注解,让这段在国内空白的历史为更多人所知。我还想在退休之后开一个电影主题的甜品屋,搭建一个和年轻人沟通的平台。”

点评:技术男刘明入戏很深,平均每天收藏一件。

 

收藏家:少山企业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创办人 项震

收藏品:音乐会节目单

收藏年龄:30年

收藏故事

“我这些都是不值钱的收藏。”这是项震说起他这堆宝贝时的笑言,他甚至觉得他这算不上收藏。也许从价格上来讲,这些音乐会的节目单确实不是价值连城之物,但历经30年的收集,不但积攒了项震对音乐的痴迷,也诉说了这30年来交响乐的某些历史。这些都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翻出一张印刷简单干净的节目单,这是项震听的第一场音乐会。“82年的一场音乐会,也是我第一次接触交响乐,从此就疯狂的爱上了古典音乐。”

这些节目单对项震来说,是音乐会开始前的预习:“演奏者的背景和曲目的介绍是每张节目单必不可少的元素。在一开始不懂古典音乐的时候,节目单就是一个很好的引导,可以通过它上面对曲目的介绍了解旋律想要表达的意境,听得时候就能对号入座。”

现在项震已经对古典音乐颇有研究,翻看这些节目单对他来说更大的意义就是回味和复习。“以前每次听完回去还会拿着节目单复习,重温那些音符要表达的意思。现在看到这些节目单,能够让我回忆起当时听现场的感受。”

这项纯粹出于爱好的收藏一坚持就是30年,而这些节目单,也从一开始的简单制作演变到今日的细致精良。节目单的元素也逐渐增多,每一位乐手的介绍,乐团的发展历史,这些音符之外的元素也是让项震珍惜它们的原因。“其实这就是一堆纸,但若真要说它们的价值,就是它们带给了我很多音乐之外的收获。”

点评:人生有多少个30年,项震的近30年被音乐会熏陶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