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地产基金经理在忙碌
地产信托限制下,地产基金成为房地产资金的输血带。
东地产 王媛 报道
楼市调控,谁是最大收益者,恐怕地产基金也能算得上一份。
“地产基金的出现,是房地产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然,从阶段性来讲,似乎是政策收紧之后出现的产物。”银海资本创始人之一康家东如是表示。
清科研究中心提供的统计数据印证了这一点,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共有12只可投资于中国的私募房地产基金完成募集,募资总额为12.77亿美元(合人民币82亿元)。其中,人民币私募房地产基金11只,募资8.77亿美元,外币基金1只,募资4亿美元。
基金凶猛。
地产缺钱找基金
“现在圈内的朋友都在讨论这事。”
缪百年是宁波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他口中的“这事”指的是近期热议的房地产基金。
据wind资讯,自去年年底以来,国内首只商业地产基金高和投资的并购额已达至20至30亿元——上个月底高和刚收购了北京东三环的博瑞大厦。
9月5日,远洋地产旗下非全资附属公司盛洋投资与KKR SPRE共同成立地产基金,后者是私募基金KKR CGF相关的投资工具。
地产与基金的联手,在廖百年看来是未来一大趋势,“贷款难,信托难,看起来投奔房地产基金应该是大势。”缪称,目前他所在的公司尚未开始介入这一领域,但了解到的信息让他觉得,这或许只是个时间问题。
投资人高回报助长高成本
比起银行的低成本,地产基金高额融资让地产公司望而却步。
据了解,目前一些地产基金已经达到了年化收益率20%—30%的融资成本。
裕德资本创始合伙人闫宗成,另一个身份是全国房地产投资基金联盟秘书长。这一刚成立的行业性组织汇聚了盛世神州、高和、世纪桥等各路地产基金业者。
闫宗成算过一笔账,投资人心态都很高,一般要求20%的回报,作为公司,势必要加上成本,这也就使的融资成本必须在20%之上。
不过,在康家东看来,基金相对传统融资渠道存在较大差异,基金一定程度上与开发商利益捆绑,“在传统的开发商看来,找基金要钱,和原来找股民、找银行要钱相比,成本肯定更高,但这不能用传统的眼光来看。从模式来看,开发商和股东的利益是绑在一起的,而且基金灵活的运作方式可以让雪球越滚越大,让更多的资金跟着你走。”
地产基金不是什么都投
一面是地产项目在招手,一面是投资者高回报的压力,在调控关口,地产基金经理人坦言并不是什么项目都值得投资。
骨干多出自一线房企的银海资本团队,将投资方向瞄准高速周转的住宅领域,在康家东看来,快速销售、合理变现能力,定位首次置业或首次改善性购房者的住宅产品值得一投,但必须避开保障房市场。他的理由是,今年万科上半年销售产品中87%是由144平方米以下的主流住宅贡献的。
除了刚需、首次改善住宅产品外,星浩资本总裁助理王庄则将更多目光投向城市综合体:“从国家的政策来看,也是鼓励这个方向的,地产和产业的结合。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综合体项目的建设其实是滞后的,这几年的建设其实都主要集中在住宅方面,所以它的发展空间也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