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钱哪去了呢?
(2011-06-09 09:50:45)
标签:
杂谈 |
剩下的钱哪去了呢?
文/《东地产》特约撰稿 黄春申
有三人合资平摊买房,共要300万,每人拿出100万。不过他们运气不错,遇到搞“一房一价”的开发商优惠了50万,只收了他们250万。但中介想从中捞些钱,便从返还三人的钱中,扣留了20万,每人退回10万。实际上在这次交易中,三人各花了90万,总共270万。中介呢,也只赚了20万。
问题是——剩下的10万哪里去了呢?
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数字游戏。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如果你要在新世界的富裕基地——硅谷有所成就,那你一定要从小学好数学。因为做IT巨头是不容易的事,你除了要有扎克伯格一样的思维逻辑,还需要与比尔盖茨一样,根据股指随时推算出自己到底有多少财富。
中国同样有数学天才,他们学过奥数,渡过高考,还计算过三峡大坝能给人民带来多少GDP,后来发现前面不是陈景润,前面是算也算不完的容积率——1+1偷的是公用面积。
地图上几何图形,单价表上是排列组合,总价计算是代数,但你要搞清楚到底买的对不对则基本要靠微积分了。这种现象培养出了房地产营销界一系列数学人才,实际对于数字不敏感的人,是很难在这个行业里游刃有余的。对于这种产品的销售来说,最有力的武器是在客户犹豫的刹那间立即提供两个公式,这两个公式看上去复杂而正确,买家只要选择任一种无奈,就可以得到大体相同的结果。反正等CIP涨上去时,所有本来被看重的零碎数据都会被忽略,当然,也包括本文开头那个故事里“10万不知哪里去”的资金缺口了。
正是因为数字在地产营销的强大威力,中国房地产可能是这个世界里最讲究数学的一门学科了,它生来就是一个玩乘法的,玩到后来数字就大了,要用比例来解决了,再后来他们在比例后面又加了个小数点——叫物业税。
你可以看到一个发酵的很快、很蓬松的蛋糕,在很短的时间内变得硕大无比,变得如此秀色可餐,然后放进全民批判的大烤箱里一烤,拿出来就只有被切的份。只要你有持刀的理由,基本都可以吃个满嘴流油,至于谁提供的面粉,谁提供的鸡蛋,这个时候就已经不再重要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房地产开发商一直在纠结着计算着梳理着数学题,他们实际纠结的是把所有的资金出口,与资金入口画上等号。能做到这一点,在一个不膨胀的市场上,着实不易,因为蛋糕之后要有人拿刀来分的,而且人家分多少的决定权,完全不在自己手里。
至于分蛋糕的人,他们对于那不知去向的10万人民币也不是那么在意,什么东西最终逃不过要落地,所有钱的来来去去——都是浮云,它们就在那里,它们和每一块肉一样——最终要烂在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