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东地产》LOKI
三顺叔是东北人,在上海城郊结合部开一个小饭馆。认识他,纯粹是巧合。
恰好第一次到那里办事,恰好第一次发现周边只有一个吃饭的地方,恰好那时候肚子很饿,恰好这个小饭馆是三顺叔开的。所以,我们相识了。三顺叔人很憨厚,做人踏实。独家经营这一片城乡结合部的小饭馆,饭菜价格开得并不高。所以,据我猜测,三顺叔在自己事业黄金期,少赚很多钱。
一面之缘后,我们将近3年没再见面。
后来,三顺叔小饭馆的周围,被一家央企开发商拿下了大块土地,推土机很有气势地在这里开始大兴土木。接着,几家小开发商追随央企的脚步来到这里,也噼里啪啦地开始造房子。
这一年,我在这里买了套期房。过去开样板房的时候,顺便到他店里聊了聊。我们这次算熟识了。
这期间,三顺叔的生意比以往好了很多。由于价格公道,周围建筑工人全部在他这里就餐,他的饭菜销量猛增。然而,这对三顺叔倒未必是好事。房东知道这个消息后,做了个艰难的决定,每月房租上涨1万元。
想起老家2个正在上学的小儿子,一个正在需要娶媳妇的大儿子,三顺叔咬咬牙认了。他起早摸黑地干,到年底一结算,多赚了5万元。
这一年,三顺叔听从一个难得在他店里吃面的开发商项目经理的话,在这个经理的小区里买了套房。虽然三顺叔有点小精明地认为项目经理是吃了他的面顺便再向他推销产品,但耐不住经理的忽悠,付了30万的首付,从老板转化为“房奴”。就在这一年,央企开发的小区交房了;3个月后,周围3家小开发商开发的房子陆续交房。
三顺叔周围忽然热闹了起来。很多“粤菜”、“川菜”、“湘菜”还有他听都没听过的“潮州菜”,以及
“小龙虾店”、“金师傅混沌店”、“兰州拉面馆”……蜂拥而入。三顺叔的“三顺饭馆”成为最没有品位和档次的饭店、生意可想而知。
由于缺乏创新精神所必备的知识和技术手段,三顺叔只好在价格上做足功夫。他将原本将微利经营的饭馆价格再往下压了压,所有盖浇饭全部10元以内,所有炒饭炒面5元以内,终于成功地留住了一些老客户。
年底结算的时候,三顺叔小饭馆大不如前,但总算够了两个儿子的学费,顺便托媒婆帮大儿子介绍了个对象。对方是远近闻名的“三村两寨一枝花”,听说三顺叔是在大上海开饭店的,急急忙忙拉着他儿子去打结婚证。
儿子解决了终身大事,三顺叔长出了一口气。然而,这一年,不幸降临了。三顺叔去进货(买原材料)的时候,发现菜价飞涨、油价飞涨……什么都涨。三顺叔想到提价,可是,他很清楚地知道他的客户群消费能力。提价和赶他们走差不多。
眼看将要亏本经营,三顺叔闷头想了三天,想出了个主意。
三天后,三顺叔的饭馆全新贴出价格。“由于物价飞涨,炒饭炒菜不包含葱蒜香菜味精酱油麻油,仅仅提供盐巴,如需加调料,请另外购买……”
这样,在无涨价的前提下,三顺叔成功解决了通货膨胀问题。几天后,他发现店里已经没几个人吃饭。想出馊主意是需要代价的。这一年,三顺叔含泪关闭了自己经营6年的小饭馆,回到东北老家。回家前,三顺叔卖掉了当初买下的“XXXX雅苑”一套80平米的小户型,净赚60万元。
总结到大上海打拼的历程,三顺叔发现拼死拼活干了6年,赚了不到40万。无意中买了套小户型,屁都没放赚了60万元。这一刻,三顺叔突然发现自己活明白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