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东地产》黄春申
自从詹姆斯·卡麦隆这偏执狂在去年年底整出了一个《阿凡达》以后,3D就成为了今年最热门的话题。
热度首先在电影院里散开,忽然发现今年所有的新电影预告片最后都要加上一个“3D”,《诸神之战3D》,《爱丽丝梦游仙境3D》,《玩具总动员3D》,连万众期待的《哈利波特与终极骗钱圣器》也被3D了,还是一个上下集跨年度的3D。
实际虽然从电影开始,但大半年来被3D的东西可不仅仅局限于电影,世界杯也3D了,家电卖场里的平板电视也3D,NDS游戏也3D了。让人感觉所有和视觉沾点边的东西都必须3D才能够跟得上时代,3D成为了比3P更能让人类分泌肾上腺素,并趋之若鹜的标签。
3D一词,在2010年的作用,就好像曾经“CBD”一词在中国房产市场的作用一样,谁都能加,加了就贵,再贵也火。
个人觉得,之所以这个概念如此快地侵入我们的消费领域,主要原因还是在这个名词在消费引导上的直观性。在3D娱乐出现之后,我们很自然地把以前所有的那些娱乐叫做了“2D”,你把这两个符号放在一起,对人类的视觉冲击很大,无论你使用什么语言,3与2的数字对比,总是能冲击你的视觉神经,这种冲击要远远大于半年前阿凡达骑着大鸟从荧幕里呼之欲出的感觉。你本能地认为,你少了1D就亏大了,你愿意为那多出来的1D花更多的钱。至于他们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其实你就不那么在乎了。
但问题来,我们的3D就真的是3D吗?这种利用色差效果,通过双屏,或者眼镜造成的立体感幻想,从来没有在现实世界真正出现过,所谓的3D只存在于我们的大脑里,说得不客气一点,就是人类对于这个世界认识的一个BUG而已。
在人类世界中,类似的认知BUG不胜枚举,其中包括毒品、过山车、性玩具、过山车等等,人类世界越文明,花费在这些幻觉产生物上的金钱与时间也就越多,实际人类正在努力让自己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摆脱出来,让人生拥有更多的意淫。不相信?你去看看世博沙特馆门口排5个小时队,等着被所谓“4D”的人群吧。
比较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任何项目打出“某某雅苑3D”的旗号来,让房地产行业在3D的热潮中显得有些落伍。
当然,房地产作为一个完全“体验式”的产品,可以说原本就拥有准“3D”的特性,住房产品要让人产生幻觉,更多的是运用经济学和文学,而不是电子科技,比如把楼盘叫做“托斯卡纳时光”能让你产生自己是达芬奇的幻觉,或者用“投资回报”这样的名词,让你有很快就会发财的幻觉。
如果有一天房产真的要3D,我想一定是用在经济适用房上的,你可以在墙上装个屏幕,成天播放滨江豪宅阳台上的动态3D实景,哇!3D滨江无敌景观经济适用房,你看这幻觉整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