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地产》特约撰稿安哥
前几天,路过一个叫红墅的楼盘,就进去看了看。郑重说明一下,我不是目前想买房的人,也不是目前可以买别墅的人。纯属路过。
走马观花,对红墅的房子赞一个,设计和理念都很不错,而且样板房做得很认真。就随口问了一句:“你们的物业是哪一家?”
售楼小姐很骄傲地说:“我们是奥林匹克花园的物业管理公司。”
我瞬间的感觉是:一朵鲜花被NF毁了。
关于奥林匹克花园的物业,我有必要讲一个半夜撬门的事件跟各位奥林匹克花园的业主分享一下。
在一个风和月秀的晚上,我回到奥林匹克花园的家中,开门时突然发现锁孔里塞满了东西。在黑古隆冬的门梯间(注:这里是有灯泡的,但是灯泡不亮),我冷静分析了一下,觉得奥林匹克花园精装修房的防盗门锁不至于自杀式坏掉。而以我的技术,也不可能破门而入,于是致电物管处请求援助。
约15分钟后,一个四川籍的维修师傅打着手电筒赶到。
据师傅观察分析指出:“这个开锁的活儿他也干不了,而门锁里塞满了东西。”他进一步专业性地指出:“这种情况在奥园不是第一次发生,这种人为破坏的情形一般有几种:一是租户跟房东之间出现过矛盾的报复;二是中介公司与房客之间的矛盾进行报复;三是前业主与现业主之间的矛盾进行报复;四是,可能有贼进了家门(我在黑漆漆的门梯间吓得一哆嗦);五是,开锁公司自己创造的生意机会……”
说到此处,维修师傅提醒我:“你只有给开锁公司打电话了,我这里有电话号码。他们是24小时营业的,收费嘛你们可以自己谈价钱。”
我不怀好意地问:“你怎么会有开锁公司的电话,看来挺熟的嘛。”
“你可不要误会哈。”师傅赶紧撇清关系:“我跟他们可不是一伙的,上次有个业主为此还报了警,但警察也没办法。”
“那物业公司对此有什么解释?”我试图从逻辑上找到一点安慰:“这个防盗门是奥园的,物业是负责居住安全的,难道我的家门被人破坏了,物业就不负责?”
“这个……”师傅想了一下,用了一个外交辞令:“我无权回答你。”
“那你可以找你的领导回答我吗?”我“无理”力争。
“对不起,领导现在睡觉了。”师傅一边摇头一边撤进电梯。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门梯间里,听着邻居家发出的均匀的鼾声,也想像得到物业公司的领导们正在自家的床上以一种放肆的姿势酣睡中,无助的我只得请开锁匠来帮忙。
开锁匠用职业眼光判断锁孔里是被人灌满了502之类的胶水,锁只能用武力撬开,收费250元。“但250这个数字不好听,再找您10元。”
在这个安静的夜晚,亲爱的奥园邻居们,你们听到了叮叮当当撬锁的声音了吗?对不起,扰民了。
第二天,对奥园物业管理期待奇迹的我,再次致电。一个接电话的女声表示:“对此类事件,物业的确无法避免。”
“那你们的保安是干什么的?”我弱弱地问。
“他们是负责维持秩序的。”女声自豪地回答。
“他们不负责业主的安全是吗?”我自以为是地追问。
“对此我无权回答你。”看来这是奥园物业培训最有价值的一个用词。
“那你的领导能回答我吗?”我继续耍无赖。
“对不起,领导现在不在。”
“那请他在的时候给我一个回复可以吗?我留下我的电话138*****。”
“好的。”女声在电话的另一端消失了。
截至今日,奥园物业公司的那位神秘的领导仍在“睡觉”,或者“不在”办公室,又或者他是“戈多”,从来没有存在过?
每天经过奥林匹克花园的大门,看到像伪军一样歪载着保安帽子,斜靠在隔离栏上,或者箕坐在栏杆上的保安,他们“维持着这个小区的秩序”,对进出小区的车辆和行人轻描淡写地打量一眼。我时刻提醒自己:“快点回家看好自己的门。”
当然,我想得更多的是:尽快逃离奥林匹克花园。
(特别声明:本文绝不代表《东地产》观点。此事件纯属个人遭遇,不表明奥林匹克花园的每一个业主都有撬锁进门的经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