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严打,刀下留人——业界解读

(2009-07-28 20:11:38)
标签:

房产

房市

房地产市场

售卖方式

膨胀度

分类: 影响力

  09年的房市的火爆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年初开始,各项相应政策也陆续不绝。从最初的各大开发商“上书”政府救市,到今天的打击捂盘政策引得开发商们叫冤连天。房市和政策之间,那种种爱恨纠缠,怎是一个“烦”字了得?
  沪上各房地产业内专家对此次“严打”,做了如下解读。

 

“少量多批”是问题根源
——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陆骑麟

  房价的上涨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对弈中所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健康的市场会有自动的调节能力。
  不过目前的市场很显然已经处于一种不健康状态中,政府不论出手作出何种政策上的调节或者限制,都是为了保住成交量,抑制高房价。
  地产商在市场行情看好的时候出现“捂盘”行为,这实际上跟开发商一直以“少量多批”的售楼方式进行销售有很大的关系,而此次政府执行措施,开始有意识地从源头上控制此类现象的滋生。
  政府不可能一次性下“猛药”,一般都会先将政策重申或者颁布出来静观其效,若市场秩序依然故我、不得章法,则政府会加强自己的监督力度来强行稳定市场。
  现今国民经济很大程度依靠内耗产生动力,而外在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并非已经过去,实体经济的复苏尚需时日;所以,此时房市越是火爆,那么也越能证明其中泡沫膨胀度有多快。政府对于房地产商捂盘的打击时限,不会是一个短期行为。毕竟,捂盘对房市价格上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此时政府出台打击捂盘的责令,实际上也符合了民心所向。

 

捂盘主力是中小型开发商
——上海乘星行行销服务机构副总经理赵春雷

  单从技术层面上来讲,“捂盘”也好,“促销”也罢,实际上都是一种地产商的营销策略——追逐利润,本身就是商人本性。
  大型开发商捂盘的可能性倒是并不是太大,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土地储备,并且追求的盈利模式是在滚动中寻求效益的由寡到多。楼盘晚一天开盘,就意味着后续的土地开发需要的资金也会被延续一天,环环相扣,大型开放商为楼盘所承担的连带性成本太高。
  相反,中小型开发商则更容易出现“捂盘”行为。他们所拥有的可供销售楼盘本就不多,也没有后续开发土地的力量。对于他们来说,“捂盘”是令所售楼盘利润最大化的最好方法。
  如今产业结构正在转变中,一次性打刹住了房地产价格直线下降,并非政府本意。政府此次发布关于打击“捂盘”的措施,实际上是能起到的是一定的缓冲作用,但并不治根。
  “捂盘”是因为市场热而开始捂,而并非市场因为“捂盘”而开始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出台的打击捂盘的策略,只能从一个面上解决或者缓解一个局部的问题,对于房价的影响是短期的或者是微小的。


政策的完善需要时间
——易居中国分析师薛建雄

  相关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是考量房地产市场的逐步成熟的重要指标。
  最初房地产市场是一种朦胧的摸索状态,开发商对叫价和售卖方式掌握着主动权。当时的房地产市场是处于无监管的自由状态。
  2004年7月,政府开始出售调控, “网络房源备案”系统应时而生,从而限制了房地产只叫不售的促销手法。
  07年房市看涨,政府第一次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商品房销售监管工作的通知》,开始关注到开发商的“少量多批”现象。
  直至今日,“捂盘”再抬头时,政府启动商品房销售备案制,进一步从销售的源头开始控制房市的货量供给平衡。
  当前房地产法规的制定和市场发展都还没有完全到位,若按欧美房地产成熟的市场走势看,未来房地产界的法规将跟加倾向于对房地产产业的全面建设——这个规范,很有可能从房地产商拿地的那一天就开始确立。
  政策既是应市场而生,同时也是赶超于市场之前。新政策的出台是为了解决目前房地产市场所出现的种种问题而存在,同时也是为树立房地产的未来市场规范铺平道路。
  由于今年形势大好,开发商制定的销售计划基本都在半年内完成,有了充裕的资金链,也就有底气对后续利润抱有预期。对他们来讲,此次“严打“更多的是一种警告,是否能够真正“乖乖听话”则需静观其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