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你被“杀熟”没有
(2009-03-23 14:26:40)
标签:
房产 |
装修,你被“杀熟”没有
By 《东地产》专栏撰稿人 安哥
2003年,海哥从英国刚回来那阵子,经历了很大的痛苦。他的舌头无法灵活地驾驭汉语,虽然有很多小资男女很乐意跟他甩夹生的英语单词,但他还是每天晚上回家对着镜子撕扯自己不听话的舌头。他想尽快回到祖国的生活元素中:那么多的豪宅、名车、美女,离一个阔别祖国三四年的海归太遥远了。
欲望驱动梦想,梦想制造奇迹。2005年的一天早上,海哥被通知他作为第三大股东的那间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了。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暴发户”,海哥尽情发挥自己对奢华生活的品味:上海古北、北京建国门内精装豪宅各一套;法拉利跑车、路虎越野车各一辆;中戏、上戏在读美女各一枚。
基金经理、理财公司、外资银行轻而易举地获取了海哥的资料,他每天都会被热情洋溢的电话包围,每个人都在承诺让他的一个亿变成二个亿。海哥没有让他们失望,而他们也没有让海哥失望,海哥的资产在增值,对生活的热情在升温。
2006年初,海哥为了奖励自己,在浦东买下了一幢别墅。
装修公司的老板是海哥的一个远房表亲,长得矮墩墩油腻腻,把胸脯拍得花枝乱颤:“海哥,我们自己人,你放心吧。”
海哥拍出100万首款,放心地开始了自己的全球高尔夫之旅。胖表弟的设计图,工程预算随时电邮沟通,海哥美滋滋地设想着在别墅豪宅里的名流Party盛况。
3个月后,海哥回国视察工程进度。胖表弟拿出的却是一个新的设计图,“目的是精益求精,配得上海哥的身份”。
又3个月后,海哥亲临工地,发现每一个房间都住满了宾至如归的民工。厨房被改装成了临时厕所,主卧成了晾衣间,挂满了没洗干净的裤衩和背心,一楼客厅支起了双层床。工人们却是早出晚归,去向不明。工程进度是零,胖表弟的解释是:“现在是梅雨季节,不适宜装修。海哥,我不能让你的房子住得不舒服。”
春去秋来,再3个月后,海哥绝望地发现别墅里除了洗手间装好了热水器供装修工人洗热水澡以外,仍旧是一个民工招待所。胖表弟在遥远的地方打电话说:“春节之前一定让海哥乔迁新居。”
2007年元旦之后一个有太阳的下午,海哥前往梦想中的生态别墅验收房子。
一楼的玄关装成一面玻璃鱼缸,就像进了水族馆或者宁波海鲜餐馆;装了地暖的木地板散发着可疑的气味,地温从0度到70度不等;意大利进口马桶上印着“YIDALI”的汉语拼音;楼梯扶手生着古典气息的铁锈;地下室地面上泛着水珠,一不小心就要摔一跟头。胖表弟油光满面热气腾腾地说:“海哥,有什么不满意的你尽管说,一直到你满意为止。我们是自己人……”
海哥强忍悲愤送走胖表弟,拨通114:“我想找个装修公司,随便哪家都行。”
像相信祖国一样相信熟人的海哥,遭遇了一次“杀熟”的经历。
“杀熟”者通常是义气干云,被杀者只能是打落门牙和血吞。装修的暗箱特性为“杀熟”提供了优质屠宰场,每一个满怀激情的购房新人都希望找到“自己人”来操办这一桩大事,最后几乎都落得跟海哥一样的下场。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海哥正在进行一项艰难的工程,把胖表弟的杰作全部敲掉,重新装修。
为了让这个“杀熟”的遭遇更加具有警示意义,我们可以参考另外一个例子:
赵家庄的“一枝花“赵牡丹背井离乡到南方某地打工,实际上干的是“自由职业”,有天招揽生意时碰到同村一起长大的赵二娃。赵二娃对略感尴尬的赵牡丹默默掏出500元——比一般的客人多付了100。赵牡丹一感动,二话不说买一送一。一周之内,如是者三,赵二娃前后默默付出1500元,赵牡丹前后默默付出6盘生意。这天,生意结束后,赵二娃终于开口:“牡丹妹子,俺来之前你爹让俺带个话,托俺给你带了那1500元,没想到你这么客气……”
安哥友情提醒——随时提防被“杀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