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火锅店学习企业文化
(2009-02-23 14:50:07)
标签:
房产 |
分类: 专栏文章 |
向火锅店学习企业文化
《东地产》专栏撰搞人 安哥
《东地产》上周版块测评的栏目介绍曹杨真如区域的生活配套时提到了一家火锅店,名字叫“海底捞”。
听名字以为这是个海鲜火锅店,其实是四川火锅。服务员基本都来自四川,跟客人说的是“椒盐普通话”(四川人自嘲的带有口音的普通话),相互之间则是亲切的四川乡音。
早就听说这家店的招牌菜是:服务。果然见识了一下:
店堂里排队的食客可以擦鞋,可以美甲,被满室的火锅香味勾得饥肠咕咕叫的食客可以喝着豆浆嗑着瓜子,不时会有领座的小妹穿梭过来安慰一下。
翻台后精彩的表演是两个小伙子甩开双臂抹台面,动作飞快,有如杂耍,感觉就是要争分夺秒让排队的食客早点入席。
落座后服务员送上一个红肚兜,以免吃相粗犷的人溅了油汤在衣服上。
点菜时服务员会提醒你不要点得太多,以免浪费,不像有些餐馆服务员一脸假笑向你拼命介绍“厨师长推荐”和“本店特色”。
还有细节就是,无时不在身边的服务员会给戴眼镜的人送上眼镜布擦擦,以免雾气迷离把筷子伸到别人碗里;也会给一手捋着头发无法施展的女客送上一条橡皮筋盘起长发;还有小塑料袋把你的手机装起来,以免你的N95被火锅烫成山寨机。
见多识广的读者会认为这些细节只是小儿科,五星级酒店、私人会所、高尔夫球场、飞机头等舱的服务都比这个来得精致高雅,可你不觉得那些身材高挑粉面桃花的美女对你嫣然一笑时都在穿透你的外表打量你的钱包吗?
尤为难得的是这些服务员乐在其中热情工作,主动、不推诿,总是比你多想一点点。
正在EMBA班里勤学苦练国际商业精髓的总裁们,和在机场买了一套直着嗓子吼叫“给你的企业狼性文化”速成光盘正在自学成才的商业精英们,我强烈推荐大家组织一次“海底捞”火锅现场办公。花钱不多,收获不小。
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总监和物业管理公司的总经理们,房子建得不好,那是开发商和建筑商的事,房子卖不掉或者房子卖掉了被业主骂得狗血淋头就是你们的事,你们的事,就是服务的事。
斯坦恩的困惑
《东地产》专栏撰搞人 黄春申
1979年,斯坦恩带着他的小提琴来到中国,作为文革后第一个来华访问的西方音乐大师级人物,他有两个使命:一是巡回表演,二是了解一下中国的音乐教育。
在倾听了无数中国音乐“神童”的演奏以后,斯坦恩有些困惑了。他问上海音乐学院的老师们:“为什么你们在8-11岁的年龄段里的孩子才华横溢,但16岁以上年轻人的演奏都很有问题?”老先生们听闻一片哗然,集体痛心疾呼“都是文革啊,文革造的孽啊!”
大师仔细听翻译解释,大师也许不太懂政治,大师很茫然。
当然,我们要谈的问题并不是文革。
中国人对政治很敏感,敏感到政治指导了生活中的一切,连人类最原生态的艺术形式音乐都逃脱不了干系。地产呢?地产当然更是如此。看看春节之后又有什么话题。是购房退税?是所谓的楼市“振兴”计划?对了,还有大城市的户籍新政。顺便提一句,这本来应该是一个纯粹的社会新闻,这个新闻的关注人群应该属于几千万在城市里工作与生活的外来者,但目前最关注这个新闻的却是地产圈。
二十多年后,斯坦恩又一次回到了中国,虽然并没有太多中国人知道当年他在这里的经历,但以他二十年前访问中国的经历为资料所制作的电影获得了1980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而当年跟随在他身边的青涩小儿子现在也已成为了世界级的指挥家。“北京上海就好像是两片农地,只是生长的作物不是庄家而是高楼。”这位睿智的大师-这样来形容中国的变化。
大师依然会巡演,也依然去听音乐神童的表演。
大师没有问当年同样的问题,但是你看看他的眼神,他是不更加困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