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东地产财经周刊
东地产财经周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305
  • 关注人气:3,9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8,我们迎接挑战

(2008-12-24 12:33:00)
标签:

房产

分类: 关注

忘记2008之挑战
2008,我们迎接挑战

 

    2008,这个看似吉利的数字却是个并不顺利的年份。经历了10年辉煌的中国楼市慢慢滑入泡沫破裂的危机深渊。全球蔓延的金融海啸让政府的“调控”渐渐升级为“拯救”。但在一片哀叹声中,4万亿计划的出台又为未来注入新的希望……也许,我们都应该忘记2008,直面未来的挑战。


by《东地产》记者 王颖娜


土地流转的希望

    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四天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日子。全会上虽然没有直接指向房地产开发商的政策,但是却以《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形式对外公布了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深远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
    这对处于疲软阶段的楼市来说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相关预测方们众说纷纭、不一而论。楼市尚在风雨中飘摇,新土地流转政策则让这种不确定因素更为加强。大部分专家学者都认为,这样的政策将会对未来的商品房市场造成两个影响。一方面,住房供给多了一个途径,房价向下通道打开;另一方面,房地产商拿地的模式面临转变,未来有转战农村的可能。
    但很多开发商却表示,新土改后的农村房产开发天地究竟有多广阔,现在畅想仍然为时过早。例如倾情于开发城郊结合部的上海奥林匹克花园总裁陈穗健,就曾向《东地产》坦言,“在土地流转合法化,市场化之后,未来的开发成本也就会变高了。而且农村土地分布零散,未必就是大盘开发的机遇。”
    在此前《东地产》关于土地流转的专题报道中,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也许在短期内并不会出现开发商下乡的情况,但在未来的市场上确实是充满了机遇。

拯救楼市的机遇

    救楼市就是救经济,救经济就是救中国,救中国就是救世界。当人们还在争论政府该不该救楼市时,有人提出来这样的口号。如何救中国楼市也似乎变成了挽救世界的大命题。当然,中国楼市与世界经济间的蝴蝶效应,并非口号中喊得那么简单。但各地政府突然出台的一系列“救市”政策,至少证明了中国楼市是必须要救的。
    在《东地产》关于政府救市的专题报道中,开发商们提出了放宽信贷和延长土地开发年限两项热盼。但目前看来,这样的愿望在短期内似乎很难实现。在政府的救市政策中,更多的是希望鼓励消费者购房,拉动成交量。希望以降低放贷利率和减免税额去救楼市。
    在这些新政中,普通住房标准已经明确化,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的标准仍然模糊不清。但包括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多家银行的新闻联络人向记者透露,逐步放宽“二套房房贷”是大势所趋。虽然目前还未在细则上明言,但在实际操作时还是选择性的放松。银行从最初的不愿配合“救市”政策到如今渐渐放宽个人房贷。对开发商而言,也不失为一条好消息。
    上海松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销售副总经理陈军就表示,这样的政策对行业资金链状况肯定会有所改善的,只是短期内也许很难看到效果。而一些业内人士也认为,政府出手救市,正是开发商改变困境的良好机遇,在银行新的房贷利率实行之后,开发商就应该借此机会促进成交量回笼资金。建设银行某支行行长就向《东地产》坦言,“开发商不能一味地寄希望于政府救市,而应该积极地通过降价、促销等手段来抓住政府救市的机遇。”

投资未来的挑战

    中国4万亿的投资计划,令如今焦头烂额的欧美领导人都为之称快。伴随着这4万亿的振奋数字,未来又将会出现怎样一个充满机遇的广阔天地呢?《东地产》的预测是,从建材到家居,整个产业链都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有专家分析,在未来的十项拉动内需的措施中,80%以上涉及建材行业,尤其是先行启动的9000亿保障性住房计划,更是直接对水泥钢材市场的拉动。宝名国际的投资分析师郑海龙这样分析,“国十条中,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内需的重点。而所有的修桥补路都属于基础设施,建材行业在未来的几年中必定会保持巨大的市场需求。”
    同样期待入春的还有家居、纺织品等多个行业,当然中国楼市的未来投资前景同样值得期待。在中国政府宣布4万亿的投资计划之后,众多外资机构已经开始抢入中国楼市。美林宣布投资26.5亿美元成立新的亚洲房地产基金,凯雷正计划涉足中国的二、三线城市楼市,百仕通集团将投资约20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购置中国内地一、二线城市的商业地产项目……这一系列的境外资本运作也应证了美国黑石集团大中华地区主席梁锦松的观点,中国的房地产业仍然值得长期投资,因为金融危机令中国企业估值更具吸引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