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东地产财经周刊
东地产财经周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305
  • 关注人气:3,9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金鹰国际购物中心被贱卖之谜

(2008-11-19 11:40:25)
标签:

房产

分类: 地产新闻

上海金鹰国际购物中心被贱卖之谜

 

  金鹰商贸六大门店里没有它的身影,南京路豪华地段没有为它带来一文盈利,铺天盖地地拉开整修寻求破局,却突然以低价被转手。一向善于经营购物中心的福布斯富豪王恒,何以“贱卖”上海金鹰国际购物中心?

BY 《东地产》记者 万云选

 上海金鹰国际购物中心被贱卖之谜

  2008年11月20日,陕西北路278号的上海金鹰国际购物中心仍在“闭关练功”中,寒冷的天气中只有疏疏落落的施工人员偶尔进出,整幢大楼异常平静。
  6个月前,已经经营了4年的上海金鹰国际购物中心宣告歇业,进行翻新调整,而此时它的主人——福布斯富豪王恒正在状告美国投行贝尔斯登的经纪人,控诉他们误导自己在该投行即将被破产接管时候买入的股票,结果导致几天内巨亏560万美元。
  6个月后,王恒再次做出了一个很“吃亏”的交易,以10亿元的价格将整修中的上海金鹰国际购物中心转手。
贱卖金鹰
  香港上市公司金鹰商贸(03308.HK)近日发布公告,以人民币9.99亿元向大股东王恒收购上海金鹰国际购物中心。金鹰商贸将以约3.6亿元的现金支付,同时将承接王恒公司南京金鹰约6.39亿元的银行贷款。
  2004年4月13日,王恒旗下的南京金鹰以7.3亿元的代价购得金鹰国际购物中心,如今以大约10亿的价格转手,王恒在4年多的时间里赚了大约2.7亿元。
  虽然有2.7亿元的溢价,但综合金鹰国际购物中心的商业价值,10亿元的价格难逃“贱卖”嫌疑。
  根据独立估价师提供的报告,截止9月30日,金鹰国际购物中心的估值大约为13亿元。按照金鹰国际购物中心43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计算,每平方米价格大约为3万元。而此次交易每平方米价格甚至不到2.5万元。
  一些商业地产人士对金鹰国际购物中心的估价更高。美讯商业地产执行董事张景瑞对《东地产》记者表示,从目前该区域的地段价值等因素分析,金鹰国际购物中心的交易价格明显偏低。
  张景瑞分析,虽然金鹰以前的经营状况一直比较差,但是在经过品牌置换等方面的调整后,应该状况会有大的改善。
  “大约14亿元,金鹰应该值这个价。”他表示。
  戴德梁行投资部董事叶建成则表示,金鹰国际购物中心大约估值在15亿元。按照这个价格,则每平方米的交易价格大约为3.5万元。以15亿元的价格折算,则金鹰国际的交易折让达到了33%。

烧钱之痛
  王恒何以愿意以如此低的折扣价卖掉金鹰国际购物中心?
  根据金鹰国际购物中心提供的财务报表显示,在今年1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其资产净值仅为5500万元,在这9个月中,金鹰国际购物中心不止没有产生任何收入,还有未经审核的亏损415.1万元。此外,在2006年和2007年度中,金鹰分别出现了1097.68万元和1214.63万元的税后亏损净额。
  经营问题几乎从王恒接手的第一天就一直困扰着他。
  戴德梁行商铺部董事韦泽铭对《东地产》记者表示,金鹰国际购物中心虽然占据了豪华地段,但人气一直不旺。虽然其拥有不少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但并没有很好地规划整体经营格局,价格既不算便宜,而比较梅、泰、恒又不算太贵,所以虽身处繁华的南京西路商圈内,但仍略显逊色。
  和同区域的购物巨头梅、恒、泰比较,金鹰的“成绩单”更是惨淡。
  在2006-2007年度内,恒隆广场共取得租金收入5.56亿港元,其中,约5万平方米的商场租金收入就达到2.38亿港元,较上一年度上升了37%。而相比之下,金鹰国际购物中心却大为失色,金鹰商贸曾在今年3月中透露,金鹰购物中心2007年未经审核的租金收入不过330万元,两者之间相差数十倍。
  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由于上海金鹰国际购物中心在当初金鹰商贸上市时盈利能力太差,被隔绝在资本市场外,因此对于它的任何投资都得王恒本人“掏腰包”。
  与此同时,受到经济大势的影响,金鹰商贸的股价从9月份的6-7元港元,跌到该交易达成日的4.27港元。王恒的身价大幅缩水。
  “王恒卖掉上海金鹰国际购物中心,转而注入上市公司资产,应该属于转移压力、分担风险。”香港信诚证券联席董事连敬涵对《东地产》记者表示。

破局迷惑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金鹰国际购物中心启动大规模升级计划的同时,李嘉诚旗下的梅龙镇广场也悄然开始自己的升级计划。
  “目前梅、恒、泰三角的商业格局已经形成,由于金鹰的地段相比梅、恒、泰并没有优势,要扭转以往的颓势恐怕很不容易。”美讯商业地产执行董事张景瑞分析。
  金鹰国际购物中心更多的担心还来自南京西路两端的竞争威胁。2007年,梅、恒、泰以及金鹰国际购物中心四大商厦的年销售额合计已经高达53.96亿元,平均每平方米年营业额为2.1万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但这种优势正在受到挑战。
  在东端,由兴业国际打造的巨型商业项目大中里正在谋划施工,总建筑面积达38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近10万平方米,而该项目预计将于2011年即将完工。在西端,由久光百货、越洋广场和施工中的嘉里中心二期、会德丰广场正在酝酿一个超大型的商业集群。这不仅是金鹰急于升级换代的原因,甚至连梅龙镇广场,也开始感受到寒意,开始启动升级整修计划。
  张景瑞对记者表示,4年前,王恒错过了品牌塑造、产品规划的最好时机,结果4年来金鹰国际购物中心一直处于被动位置。4年后,王恒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已经没有先发优势。
  根据金鹰国际购物中心的调整规划,80%以上的品牌都将调整,金鹰国际购物中心将立足于更高品牌的定位。尤其是将引入GUCCI集团入驻并打造2000平方米的旗舰店。
  然而问题是,如此大规模的调整后,金鹰国际购物中心的前景并未十分明朗。金鹰国际购物中心能否成功破局也还是未知数。如果金鹰国际购物中心的调整未能成功,则王恒将背上更沉重的包袱。
  此外,金鹰国际购物中心要在强手如林的南京西路杀出血路,需要后续资金的投入和支持。张景瑞分析,这才是王恒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