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为一张床奋斗一百年

(2008-08-31 10:05:06)
标签:

杂谈

上海,为一张床奋斗一百年
BY 《东地产》报道组

我们有幸,身处在最好的时代。《时代》周刊这样评价上海:“上海作为一个城市,历史并不很长,但东西方交融的活力和乐观充斥在未来的每一个要素中。谁又能否认上海是二十一世纪最生机勃勃的城市呢?”

【一张床】
2008年8月4日,周一,早晨8时零45分,天气大晴,气温38度。隧道三线空调公交车驶出延安路隧道时,赵小苗在拥挤的车厢里闻着女人的香水味和男人的汗味有些恍惚。从这里到他工作所在的淮海中路襄阳路口的写字楼还有7个站点,他的上班打卡时间是9点整。透过车窗看看外面拥堵的交通,赵小苗知道他迟到了。
赵小苗大学毕业后在这家有名的律师事务所工作三年了,目前的固定薪水是税前收入6500元。作为一个规范的公民,赵小苗的薪水在扣掉个税及“四金”后,他每个月能拿到5045元。公司规定迟到半小时内扣50元,迟到超过一小时按旷工半天计。想到损失掉的50元,赵小苗心头一紧。
赵小苗买的房子在金桥板块的上海未来,在父母及岳父母提供首付款的大力支持下,赵小苗毕业第二年结了婚,买了房,现在小两口的月供款是3400元。赵小苗很喜欢自己的新房,所以他这个周一的早上在床上醒来后又睡着了。
公交车堵在了大世界的门口,一动不动五分钟了,太阳白花花地照着。赵小苗从包里取出一本英文单词书……

【一个人】
100年前,当浙江余姚一个中医师的儿子揣着一本皱巴巴的药书来到上海时,他的梦想开始在这座城市飞翔。黄楚九从一个在城隍庙摆地摊的小药贩子做起,开了自己的药房,自己搓出了“百龄机”和“人丹”这样的旷世奇丸,买了小轿车在南京路上呼啦啦驶过,最后搞出了“大世界”。
大世界究竟有多大?总面积是一万四千七百多平方米。直到今天,它依然屹立于原来的地方,成了上海的历史景观。大世界的破土动工是在 1917 年新春,正式开张是 1917 年 7 月 14 日。这一天是周末。凡是想凑热闹、看新奇的上海人都来了,门口的售票处排起了长龙,门票价是小洋两角。京戏、地方戏、南北曲艺、杂耍、魔术,应有尽有,分散在各个场子依次演出,从午后到夜晚,当中不间歇。总而言之,人们一走进大世界,在俯仰顾盼之间,都是声色之乐。大世界的开张使黄楚九在上海滩的名望达到他一生的最高峰。
      黄楚九抽着小囡牌香烟站在大马路浙江路口的五云日升楼临街的长窗前,望着楼下马路上熙熙攘攘的行人说出了一句商界名言: “上海有这么多的人,我只要在每个人头上赚一块钱,就能发大财了。”

【一座城市】
上海是一座奋斗的城市,上海的奋斗首要从一张床开始。从赵小苗到黄楚九,穿越100年时空,我们看到了一张床在上海的意象化成长史。
共和国最初三年,上海市在市区边缘接近工厂的曹杨、控江等18个地方建立工人新村,史称“1002户”、“二万户”。
1958 年到1960年,上海在闵行、吴泾、嘉定等五个卫星城建了一批新村住宅,典型意义上的新工房产生了。
1963年到1966 年,上海主要在天目东路、西藏北路、共和新路等道路周边,结合道路建设改造危棚简屋。上海住宅建设上的见缝插针、房屋加层开始了。
70年代,上海进行高层住宅试点,用上了电梯。全市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解放初的3.9平方米增至70年代末的4.3平方米。
1980年到1990年的11年间,上海市完全建成了10多个居住区,近30个居住区基本建成。人均居住面积从4.3平方米提高到6.6平方米。
上世纪90年代,上海住宅建设走向完全市场化的重要过渡阶段。新的住宅设计标准建立,康乐、三林苑、民东苑一批造价不高水平高、标准不高质量好、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的适合工薪阶层的经济适用房产生了。
到90年代末,新的一、二、三级房地产市场联动开始形成,商品住宅逐渐占据住宅总量的大头。上海全市房地产开发公司由初期的百家发展到四千余家。
21世纪,上海园区住宅已彻底取代了马路、弄堂住宅。上海的住宅种类、价格水平、科技含量和销售量笑傲全国,无人能及……
上海100年,有多少个黄楚九?有多少个赵小苗?有多少张床和梦想在奋斗?这是一个每个细胞都在奋斗的城市,过去的100年还有未来的100年,只有奋斗改变了上海并将继续改变上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