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的五次经历

(2008-08-29 08:17:44)
标签:

杂谈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句话虽然只是歌曲《真心英雄》中的一句歌词,但在和齐鲁台合作的一个月中,我却深深地体会到了五次终身难忘的“经历”。

第一次“经历”是731日,也是第一次和司马南见面的日子。司马南这个人以前略有耳闻,只是一直处在“只闻其声,不闻其面”的阶段,第一次相见,此人留下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尤其是给单位里的发报纸、做饭、以及开车的师傅们,大家伙一眼就认出了他,还显得很惊讶!都说这不是电视上的那个人吗?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当坐下来第一次和他谈话的时候,发现此人的确有两下子,谈吐不俗,举两个例子,一是此人光看新闻标题,不看内容就可以开聊,而且10分钟内都不带重复的;二是此人侃山的功夫了得,本来我已经很能侃了,在单位了已经少有敌手,但和他侃起来,我只能抵挡五分钟,剩下的就只有缴枪投降,听他侃我了。真是应了那句老话“能人背后有能人”。

第二次“经历”是82日,也是第一次彩排的日子。由于嘉宾梁宏达没有到场,我来充当临时嘉宾,坐在台上时,董路在我左边,司马南在我右边,节目由董路主持,董路的话说的特别快,还特别密,让你找不到插话的时机,司马南也一样,由此在台上就形成了这样的局面,董路说完了司马南说,司马南说完了董路说,当然我也很有镜头感,不住的往两边看,不住的往两边点头儿,前十分钟就这么过去了,一句话也没插上,十分钟之后,董路似乎想起了中间还坐着一个人,把话题转给了我,我才说了第一句话,整个谈话进行了约40分钟,前20分钟我集本上就处在适应阶段,从后20分钟开始逐渐适应了,多多少少也能说上几句话了。可以说这次的感受让我难以磨灭。

第三次“经历”是87日,也是第一次直播的日子。我的工作是负责给司马南“搭词”,之前在台下彩排的时候,和司马南配合的不错,但没想到在直播的时候却出了乱子,司马南在直播的时候说错了一句话,他把女足比赛的成绩说错了,原话是:“中国女足最近几年和瑞典女足的战绩是23负”,他却说成是23负,当时他没事,还在口若悬河的说个不停,可我的汗都冒出来了,我在想该不该纠正他,该纠正!可何时纠正那?是立刻纠正还是等他说完这句话那?最后下定决心,等他说完这句话!他这句说完了,我也鼓起了勇气,说:“南哥,我怎么记得咱们和瑞典队的成绩不是23负,而是23负?”他那也很机敏,顺势一说:“我也是太期望女足姑娘能多赢几场了,所以把她们的成绩记成是23负了。”让他一说给人的感觉好像不是口误,而是刻意安排的。让我感受到了司马南随机应变的能力的确不俗,这也是主持人必须具备的能力。

第四次“经历”是824日,也是本人第一次主持“奥视群雄”的日子。说实话得到这个消息是在两天前,这消息一到不要紧,这两天一直都没睡着觉,躺在床上,虽然什么也没想,但就是睡不着,也不知为什么;白天一有时间就开始找资料,就想主持的时候要说什么话,还告诫自己,千万不要说错话,砸了人家的场子!很快,24日到了,我记得是下午4点出的流程,从4点到将近8点,我一直在演播室里,坐在主持的位子上,不停地按照流程练习,生怕出错。810分,正式开始录制,虽说是录播,但和直播一样,一遍过,中间就算说错了也不能停。刚开始略有些紧张,放不开,差点儿出错儿,直到司马南播报的时候情况才稍微好了点儿,不那么紧张了,播报中间司马南还调侃了我几次,帮助我彻底地放松下来,再主持的时候就不那么紧张了,不过新的问题又随之出现了,就是嘉宾太能聊了,尤其是那个了梁宏达,在台下时他就经常说:“为什么每期都说这么多话题?随便一个话题就能说一期!”可见他多能侃呀!以前在台下搭词的时候只是觉得他能侃,没想到在台上那么能侃!录制中间必须要打断他,不然简直无法往下进行,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终于算是比较顺利的将这期节目录完了,录制的过程中没出汗,出了演播厅这汗就没停过!回想想起来真佩服董路,不但能和梁宏达聊到一块儿,而且通篇妙语连珠,了不起,我想董路应该就是我人生的目标!

第五次“经历”是在825日,是最后一期节目,也是本人第一次播报“奥运咨讯”的日子。当时的情况有点像临危受命,下午4点录,中午12点才通知我,3点才出稿子,我是很着急,虽然前一天已经主持过了“奥视群雄”,但对于播报“奥运咨讯”来说,我还是个新手、门外汉、初学者,而且以前也一直是在从事“搭词”的工作,又因为时间短,才一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很是紧张,但紧张归紧张,时间还是慢慢的指向了4点,随着武大海的一句话,镜头开始对准我,我沉着应战,使出毕生所学,表现的不算突出,也算过得去,中规中矩吧,只是刚说了34分钟就开始出汗了,怕热的老毛病又犯了,所以后面只能越说越快,往常15分钟的播报,我8分半就报完了,那下来也是满头大汗了。看来“播报”和“搭词”是两个概念,这次是彻底的理解了。

不到一个月时间,经历了五次“风雨”,见到了五次“彩虹”,可以说这一个月的确是没有虚度,也可以说这次同齐鲁台的合作,我的收获是最大的!现在的我,还是一只离不开父母呵护、照顾的雏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翱翔在天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