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夏洛特烦恼》需谨慎 小心密集笑点兴奋症
(2015-09-30 01:17:04)
标签:
娱乐 |
密集笑点兴奋症
密集笑点兴奋症是新近产生的精神状态名词,以情绪高涨和精神易兴奋为主要特征,伴随有无节制的笑、鼓掌、拍大腿等行为举动,严重时出现自言自语、面色潮红、肌肉紧张性酸疼、腮帮脱臼现象。发作时间一般为2-3小时,之后为衰弱期,若无刺激,症状缓解后无需药物治疗。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Dense laughter point of excitement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多发群体
13~65岁 人群
常见症状
笑点低而密 异常兴奋
病因
密集笑点兴奋症病因不复杂,最新研究认为观赏影视戏剧作品或听民间故事笑话,是诱发病症的主要因素。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在固定的时间、地点,精神集中观摩时间超过30分钟的笑料密度高的影视戏剧作品,对于笑点低易笑人群容易患病,30分钟是一个分水岭,低于30分钟一般不会发生症状,平时观赏讽刺相声、幽默小品不会患上密集笑点兴奋症,而观摩或倾听密集笑料30分钟以上的爆笑喜剧、长篇笑话发病率显著增高。
连续的幽默台词或情节能引起持续的愉悦情绪,使神经活动过程强烈而持久的处于兴奋状态,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在日常状态下保持正常运行规律,但在长时间不间断笑点刺激造成强兴奋状态的神经活动,超过一般程度的耐受度,就容易产生密集笑点兴奋症病。
临床表现
密集笑点兴奋症发病主要在影院、剧场或家庭客厅,核心症状是不停地笑、兴高采烈、情感高涨、异常开心,一部分表现会拍大腿、拍椅子背、鼓掌或叫好,严重者会笑肌肉痉挛、下巴脱臼、手舞足蹈、自言自语。该症部分易感人群会有延续,少则数小时多则一个星期,间或表现突然发笑、话语增多、不停忙碌。
诊断
目前,密集笑点兴奋症一般不用作诊断类别。在经过基本问询后,建议患者放松、休息,个别情感高涨或精力亢奋看是否符合焦虑障碍、或轻躁狂的标准。
治疗
一年里,至多有一两部诱发密集笑点兴奋症的影视作品,所以即便是笑点低易感人群发病,多数走出影剧院病症会消失。有后续症状者通过体育锻炼,休假放松,加强生活规律也会自动治愈。极个别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可以服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可改善患者症状。
都市新病症 专家解读
“开心麻花”爆笑喜剧系列首部电影《夏洛特烦恼》将在十一期间上映,此前适映和点映,观众反响热烈,影院里观众笑声自发形成笑浪,此起彼伏、连绵不绝。由于笑点过于密集,影片长度为104分钟,精神心理专家建议观众,谨防密集笑点兴奋症,笑要适度、不要过猛让笑肌痉挛,更不要兴奋踢坏影院座椅。
何为密集笑点兴奋症?全球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北京台湖总部基地分院研究员韩大壮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就是看了一部爆笑的电影,过度高兴、异常兴奋的一种表现。”韩大壮多年来一直研究娱乐刺激与中枢神经兴奋关系,他介绍早在20世纪初有人有过该病的症状,当时看卓别林的电影,就有观众欢呼雀跃,甚至回去睡不着觉的情况。韩大壮认为中国的影视娱乐并不发达,纯粹的高密度笑料的喜剧非常少,所以中国人也没机会得密集笑点兴奋症。根据他近三十年的追踪研究,只有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电影《上帝发疯了》的引进和香港电影录像带《东成西就》放映时候,有过两次患病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