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社交 |
分类: 4-5岁 |
琳琳上的幼儿园是混龄的,学前班之前的孩子都在一个班级里,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之间的社交活动就比普通幼儿园复杂一些。比如,小孩子喜欢跟大孩子玩,而大孩子不喜欢带小孩子玩,有时大孩子也喜欢照顾小孩子,有时大孩子会控制小孩子,当然通常情况下还是年龄相仿的孩子在一起玩,这时也会出现控制和被控制的情况。
昨天晚上上床后,琳琳和我一起分享各自的高兴事和伤心事,我讲完了以后,琳琳跳过高兴事直接说起了伤心事:“我今天最伤心的事情是大家都不跟我玩。”
我问:“曼妮不跟你玩吗?”
琳琳说:“曼妮跟朵朵玩了。”(据琳琳说,朵朵是一个5岁多的女孩)
我问:“小开心呢?”
琳琳答:“小开心也跟朵朵玩,不跟我玩。”
我问:“可可呢?”
琳琳答:“可可也跟朵朵玩,不跟我玩。”
我问:“金枝呢?”
琳琳答:“金枝没来。”
我很好奇,这么多人跟朵朵玩,于是问到:“那你也可以跟朵朵玩啊。”
琳琳委屈地回答:“可是朵朵不跟我玩,她说‘小雅,你就别想跟我们玩了。’老师说我只能接受拒绝,所以就没人跟我玩了,我不想跟老师玩。”
我一听这话,就问:“为什么朵朵不跟你玩啊?”
琳琳答:“她说我不善良。”
我一头雾水,看着一脸委屈的小妞妞,只好先安抚她的情绪。于是像抱小宝宝一样将她抱起,准备继续聊。这时,琳琳突然笑着对我说:“我最高兴的事情是后来朵朵又跟我玩了,小开心、可可她们也都跟我玩了。”我听了,放松很多,觉得没必要继续这个话题了,跟琳琳天南海北聊了聊其他的。
关灯后,我不再跟琳琳说话,准备酝酿睡觉气氛。过了一会儿,琳琳幽幽地说:“妈妈,其实我是跟你开玩笑的,到最后朵朵也没跟我玩。”
我一听这语气,就知道情绪还在那里,于是问:“其他人呢?”
琳琳答:“都没跟我玩,朵朵带着红帽班的人都去了户外,不肯带我。”
我问:“为什么不带你呀?”
琳琳答:“因为朵朵问我善良吗,我有点儿紧张,很小声地说‘我很善良’,她就不带我玩了。”
我问:“其他人也回答得小声吗?”
琳琳答:“其他人回答得很大声。我只是有点儿紧张。”
至此,我大体搞明白了,估计是朵朵问谁善良就可以跟她一起玩,其他孩子都大声回答自己善良,问到琳琳时,琳琳紧张了,回答得很小声,或者朵朵没听见,或者认为声音太小了,没有带琳琳玩,还说了“别想跟我玩”之类的话,就带着其他孩子出去玩了。琳琳可能找老师了,但老师认为是正常的社交,跟琳琳说只能接受被拒绝。
于是,我对琳琳说:“可能是你的声音太小了,朵朵没听见。”
这时琳琳突然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说:“可我说的是真的,我真得很善良,我说的是真的,真的。”
看到小妞妞这样纠结,我心里也忍不住纠结,估计是某个小朋友否定了她的话吧。我抱紧琳琳,告诉她:“你确实很善良,妈妈也认为你说的是真的,可能朵朵没听见或者不知道。”
琳琳继续哭,继续纠结于她说的是真的,还说着着她不想跟老师玩,就想跟小朋友玩之类的话。
等琳琳哭完了,我问她:“我们一起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妈妈相信一定可以想到好办法的。”其实,我是想引导她自己玩或者找其他小朋友交朋友。
琳琳想了一下,说:“如果我明天大声地说我很善良,朵朵可能就跟我玩了吧。”
我说:“嗯,很有可能。妈妈觉得,你也可以尝试自己玩。”其实我心里想,明天朵朵就不会问这个问题了。
可琳琳开始兴奋起来,认真地想着,说:“如果明天早晨我给朵朵带一个礼物,或者给她做一个漂亮的娃娃,朵朵可能就跟我玩了吧。”
我听了小妞妞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这么努力地迎合别人,心里开始难受。建议说:“嗯,那也是一个办法,妈妈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你可以跟其他人交朋友。”
琳琳压根没接我这茬,自己苦恼着:“可是,我不会做漂亮的娃娃怎么办?”
我重复着:“你可以跟其他小朋友玩。”
琳琳来了一句:“这个办法你已经说过一遍了。我可以给朵朵带个贴画,或者做个植物大战僵尸,她就跟我玩了。”
看来琳琳根本就没想过不跟朵朵玩,一门心思想得到朵朵的认可。看着琳琳苦苦思索明天怎样得到朵朵的友谊,我的眼泪静静地流下来,没有别的,只是心疼。
虽然心疼,可是也无能为力,我只能改变思路,增强琳琳的信心。我对琳琳说:“你肯定能做出好看的礼物的,你都跟妈妈一起用橡皮泥做了好多植物大战僵尸的植物了,明天拿一个去幼儿园也行。”
琳琳说:“是啊,我都会做玉米加农炮了,还有……”
至此,琳琳的注意力被引到了别处,过了一会儿就抱着小豆豆满意地睡了,可留下她娘感慨颇多,好久都睡不着。
虽说知道学会交朋友、遭遇拒绝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可看到琳琳纠结于幼儿园里的各种社交难题,当娘的忍不住会心疼,要做到波澜不惊、泰然处之还真是不容易。